抗日战争是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战役中,日本不仅侵略了我们的国家,还残忍地欺辱中国人民,更可怕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把中国人当人对待,被俘虏的中国人很多都死在他们的酷刑之下。可是,尽管他们如此对待我们,依然有许被俘虏的人不当汉奸,宁愿被折磨致死也不愿说一句有用的东西。在这一特殊时期,一个女人执行任务时如若被敌人给抓住了,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有一个人,敌人用尽了各种残忍的手段也没有从她口中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敌人发现她没有利用价值后便将她残忍杀害了,这位英雄就是赵一曼。
赵一曼,1905年10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8岁进入私塾学习,15岁时父亲去世,经大姐夫郑佑之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之后被派到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央调到东北领导工人斗争,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等职务,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赵一曼在日军医院期间,策反了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在两人的帮助下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随后日军对赵一曼进行了极其残酷的刑讯。
在运用各种极端手段后,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只能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她当时仅仅只有31岁,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陈掖贤。
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期盼:“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作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那个时候陈掖贤还小,对于自己母亲身上发生的一切,他是一点都不知道,更是不能理解母亲对他的愧疚和殷切嘱咐。等他长大之后,才明白在母亲身上发生的事,才知道母亲是一位英雄,为了纪念母亲,他把母亲的名字刻在了自己身上。(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他死于那段艰难的岁月)
陈掖贤毕业之后,政府通知他前去领取母亲赵一曼的抚恤金,但是得到消息的他,没有欣喜的表情,还拒绝了领抚恤金。因为在他心中,这些钱代表着母亲的节气,如若被自己用来吃穿,这是对母亲的不尊敬,因此他就拒绝领抚恤金,并且连政府发给自己的烈士家属证书也拒绝了,只因为他不想用自己母亲的功绩来换取利益。陈掖贤的选择令无数人为之动容,他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也不想以母亲的名义谋取利益,其精神令人佩服。
陈掖贤不仅自己这样做,还教导自己的后代不可领取“抚恤金”,不以英雄的荣誉换取金钱度日。陈掖贤在临死前留下了遗言: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多年以来,他的后人一直坚守着遗言的内容。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日兵找到了赵一曼的孙女陈红珍女士,想道歉,他们认为这份致歉虽然迟到了,可他们仍然想坚持,但陈红珍女士拒绝他们的道歉。陈红珍说:“对不起,我不能接受。您老了,想要在良心上得到解脱,可我的国恨家仇怎么办?再说,贵国政府一向的态度,使我不能接受你的忏悔。”日本老兵又拿出钱来,想要对陈红珍进行经济补偿,她回复说:“这就更不行了,先生。我,赵一曼的孙女,怎么可能要日本人的钱呢!不但是我,就是别的中国人,也不会。金钱不能赎回战争的罪恶,请你收回去!”陈红珍的倔强令日本老兵最终悻悻而退。
陈红珍的这份倔强还体现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赵一曼精神上。赵一曼是在东北参加抗日而牺牲的,东北人民对赵一曼格外敬重,经常有东北的单位请陈红珍去讲讲奶奶的故事和精神。每接到这样的邀请,她不计任何成本也要去。陈红珍认为,任何时代都需要赵一曼这种敢于担当的信念。有了这份信念,一个人方能成为优秀的人,一个民族方能成为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