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记载:“(关东)军顾虑以现有兵力不能迅速收到效果,会和锦州中国军队主力发生冲突,以致陷我军于危急状态。”“为此……申请增派兵力。

能想象吗:918取胜的关东军认为:与东北军开战,会“陷于危急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10月,东北军向锦州增兵,支援义勇军的战斗。日军记载:“锦州方面的中国军,10月以来逐次增兵,甚为积极,甚至嗾使土匪及别动队扰乱南满各地治安……” “锦州更加积极地充实战备,还嗾使土匪和义勇军积极活动”。

东北军也屡次迎战,比如,日军混成第4旅团第 2大队11月 27日在大凌河一带,遭遇东北军装甲列车的阻击:日军装甲部队和东北军装甲车硬碰硬,相持不下,直打到下午三点,日军装甲列车被迫原路撤退,大队长板仓繁大尉被击毙。

1931年11月下旬,日军集中精力打马占山部的时候,锦州的东北军以官方的名义参与组建的义勇军,向日军发起猛烈反攻,给了关东军沉重的压力。

日本的《满洲事变》这样记载:

“陆军收到中国方面的两份重要电报。一份是锦州的荣臻给张学良的,主要说锦州由张廷枢的第12步兵旅固守,很放心,希望取消设置中立地带。

另一份是12月1日由张学良给蒋的,内容是否定主动撤出锦州的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张学良有固守国土的战斗决心,南京于4日开始向国联的中国代表施肇基发出训电说:如果国联万一不能阻止日本的进攻,中国不得不为自卫而战斗。

关东军认为,中国确有决心保住锦州。于是向本部提出,要求增派 1个师团,同时要求增配重炮和山炮——即使两个月后初,距锦州大战有半个月左右时,关东军仍不觉得有实力可以挑战锦州东北军。

《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记载:

“(关东)军顾虑以现有兵力不但不能迅速收到效果,而且会和锦州中国军队主力发生冲突,以致陷我军于危急状态。”

“为此……申请增派兵力。

那时候的关东军甚至认为与锦州东北军开战,会“陷我军于危急状态”。

天皇批示:准予增加兵力。”申请后开始增兵,第四天,日军又一次“经天皇准予增加兵力”。日本决策层对支援关东军的积极程度可谓全力以赴。

日本组建了投入中国战场的第一支坦克部队 “临时派遣第一战车队”。 高达62辆战车投入战场,这在当年是个令人颤抖的组合——此前日军从未投入坦克参战,这表明:日军面对东北军其实没有胜算,只能加大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援兵滚滚而来,张少帅认为:日军是“倾全国之力”。于是向南京老蒋求援。万万没想到的是,东北军的求援老蒋和关东军的求援天皇效果截然不同。

南京致电张学良:“……对于日本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据此决议,南京电令张学良“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国”。

日军大军压境,老蒋回电惜字如金,加上落款才 81个字。

甚至模糊了:是只让东北军“应尽力之所及”,还是中国军队都“尽力之所及”?还是只需张少帅“积极筹划自卫”,就行了?

收到来电当天,张学良致电国民正府主z席林森介绍战况:

“日军大举西进,北路进攻法库,以窥彰武,经我竭力抵御,死伤甚多,不得已退出法库;

南路……攻取田庄台,我甲车与日军甲车正激烈冲突中,日方遽增多数骑步兵……经我竭力奋斗……伤亡甚多,田庄台卒被其占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集车站,力图恢复……然新民之军队,约在一师团以上……向西猛烈出动,日军随时应援者,为数尤众,情势迫切,(张学)良以迭令前方各部队,严加防范”。

根据战况,张学良说了两个忧虑:

第一:是严重缺乏军饷和弹药。

为什么会没量没抢到这种地步?“东北军独立了几十年,打内战的时候倒不担心饷弹械,外敌人侵了要抗战了就没饷弹械了?"

从“918”起,东北军失掉了东北大部,没有了大部分的军饷来源,军工厂和弹药库已落人日军之手。到了 1931 年底,弹药和军饷补就出现问题。

张电报继续说:“……东北根据既已全失(东北老本丢光了),枪炮弹药,极感缺乏……即难为继。至饷项一端,尤无办法,此间收入,供平时开支,尚属不敷……”

“此间官兵对日方暴X行,极为愤慨,但值此冰天雪地,冬服尚不完备,郊寒侵迫……凡此困难情况,谅邀鉴察。”

南京哪怕稍稍关心一下东北军的话,不会到锦州开战之时,依旧不给补给。从列举出需求军饷和弹药清单来看,他确实是准备在锦州打一场大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速饬拔现款100万元,用发目前伙食饷需。亦知南京财政同感困难,然对士兵饱暖,不得不请。

并请速拨枪弹某口径者1600万发,某口径者800万粒(注:这份电文发布时为保密,隐去了口径大小)

某生的重炮弹1万发,

某生的野炮弹7万发

某生的某野炮弹3万发,

某生的野炮弹8万发,

某生的某山炮弹3万发,

某英寸迫击炮弹23万发

步枪1万支。

所有弹款,务请于一星期内发到。而子弹需用最急,尤请日内照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的第二个忧虑是:日军或许会对华北下手:山海关仅在咫尺,唇亡齿寒。

“……如秦皇岛、塘沽、天津,地处滨海,门户洞开……彼(日军)必同时以海军威胁我后方,并扰乱平津,使我首尾难顾。

昨得日方大兵轮3艘,开进塘沽之报告,知此种推测,必无错误,顾此失彼,必不能免。”

东北军虽有20万的兵力,可是需守备华北的广大区域。日军在华北另有“驻屯军”,可随时在华北沿海登陆。

这时,日军在锦州已经剑拔弩张,对华北也虎视眈眈。一旦锦州战事纠缠,日军一定会在华北沿海出击以牵制东北军。

于是,张学良提出:“……仍乞调大部援军,以厚实力,而资抵御。

张学良提到援兵,提出举国之力进行抵抗,但是这只是他的希望而已。

这时候,是谁在想着后面的七七卢沟桥和八一三淞沪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