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 (记者 齐浩男)两只眼睛四只脚,头顶上还有个大大的圆形控制盘,只要轻轻触动一下电脑键盘,就开始工作了。

“它叫机器狗,主要用于无人智能巡检,它要实现自主建图和自主导航……”这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的一堂电工学类实验课。

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被电工基础类课程教学团队的一堂课深深吸引。

正在讲课的是电工学类课程教学团队的寇志伟老师,他模拟了四足智能机器人在风力发电厂进行安全巡检的场景,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一下仿生机器人的功能优化有直观了解。

“当我们身临其境地完成这个项目的学习后,不但对课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开启了我们科研创新的大门。”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2022级本科生高金喆说起自己大学生涯,“收获满满”。

其实,像这样的实验课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工学类课程中经常出现,教学团队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需求,安排了不同方向的实验项目,并结合国内前沿技术,不断丰富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工学类课程教学团队不断研究创新,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在这门课当中快乐学习,学有所获,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电工学课程在实验方面引入各类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基于信息教育技术与虚拟实验技术,设计了新工科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工基础类课程教学团队党支部书记寇志伟介绍,比如谐振现象实验、半导体器件测试实验等等,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实践,更容易理解课程知识点记忆更深。而在常规理论教学课程上,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工学类课程教学团队也不断创新,打破原有的我讲你听教学模式,打造出一大批创新融合课程。

“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以建设成为学校混合课程示范课程、新工科课程、线上课程的优秀课程,并且正在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工基础类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崔啸鸣介绍,同时,教学团队还编著了特色鲜明的基础知识加创新实验加工程实践系列教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电工基础课程是内蒙古工业大学非电学类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团队还打造了“产学研一体”的实践学习基地,希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电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原理,在未来工作中更好的参与工程实践,启发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

“这一成果解决了电工学类课程在新形势下,面对素质培养交叉融合,面向未来产教融合等难题,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工基础类课程教学团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院长刘广忱表示。

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电工基础课程年开课专业46个,受益学生近4000名,成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工程素养的核心课程。

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利强介绍,学校的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实践中建设课程内学习加课程外延伸,加学科竞赛驱动,加企业创新协作的“学研一体”新工科综合实践平台。未来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还将紧密结合前沿技术与跨学科整合,丰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据了解,该教学新范式得到了诸多兄弟院校的肯定,促进了课程的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带动学生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团队积极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引导本科学生加入科研创新团队,以电气、信息、机械、人工智能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与知识融合创新实践。近三年,团队指导本科学生获批国家级与内蒙古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2项、校级创新项目80多项,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部级奖项50余项、校级奖项8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