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月入过万白日梦?
原载《新周刊》
随着银发经济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机构跨界老年回忆录领域,包括拥有写手资源的传媒公司,以及捕捉到落地商机的AI机构。他们开始传授经验、销售课程,将这门曾经的小众业务,转变为一门正式的生意。
在社交媒体上,「代写回忆录」已与「财富自由」划上等号——「小县城帮退休老年人写了3本回忆录,收入够买一辆车」「靠给老人写自传赚了18万,文笔不好也能做」「一年实现10万副业不是梦……」诸如此类的文案充斥小红书,甚至有业内人士声称,写回忆录不需要科班出身,初中毕业也能写。
但相比外界的跨界热情,真正位于中心的业内人却显得相对冷静。
「锚定最有消费能力的老人,对文字又没有敬畏心,觉得写东西而已,谁都会,这事儿门槛特别低。」谈到最近的热潮,家传编辑部联合创始人韩馨儿反而略显愤愤。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AI回忆录公司创始人贺章(化名)透露,短短几个月内,他已经烧光了投入的数百万资金。
这是韩馨儿开始写家传的第三年。革命岁月的地下党父母爱情故事、20世纪为逃离封建家庭而远走南洋的女性、家道中落的财阀少爷故事……韩馨儿走进过几十个老人的一生。在她看来,回忆录写作绝非有些人理解般,是为老人撰写「童话故事」。
「华人口述史之父唐德刚在替胡适之写口述历史时曾提到,胡先生的口述只占全书的50%,另外一半要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回忆录也一样,写作者需要尽可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佐证,力求真实。」
韩馨儿将这个过程形容为「找拼图」。
从100年前的同学录上找到家乡线索,在档案馆中挖掘出祖辈照片,自20个G的黑白影像中拼凑出老人的留洋经历……韩馨儿记录下的故事往往跨越半个世纪,常常面向逝者寻求答案。「正如傅斯年所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是我们研究一个家传人物的特性,而不是外界想象的,回忆录只是一种听和记的关系。」
韩馨儿在采访一位传主古朱。(图/受访者供图)
对于代写回忆录在今年的爆火,韩馨儿将由头指向了AI。
过去一年里,数家AI公司上门找韩馨儿合作,大多声称只要一键自动化成书。「AI的介入给到业内业外一种错觉——或许可以用技术手段以打造流水线的方式,降低回忆录准入门槛和成本。这让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涌向这个新风口。」
贺章正是这批 「 赶风口 」 的人之一。 3年前,贺章辞去了70万年薪的国企「铁饭碗」,在辗转一家投资公司后,决定下海创业。 他将目标锚定在人人可触达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赛道。 至于这个宏大叙事怎么和回忆录扯上关联,贺章坦言 「 当时大家急于为大模型找到应用场景,回忆录是个不错的落地选择 」 。
「 AI从业者很容易将回忆录的制作过程想象为‘语音转文字’——让老人口述,将录音交给AI大模型进行整理、编译。 」 不久前,韩馨儿刚刚受一家AI独角兽企业邀请,讨论用AI工具做轻量回忆录的可行性,但最终的结论是 「 完全不行,AI目前最多用来做校对 」 。
「 不适用 」 的争议集中在采访环节,「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以前的,AI提供不出一个字的问题 」 ; 被动录入也有问题,这代老人普遍有方言口音,国内最顶尖的科大讯飞都做不到100%准确翻译; 成品写作上,AI时常出现「低情商 」 ,比如在老人讲述温饱的悲惨童年时,不合时宜插入一段「阳光明媚 」 的环境描写。
尽管AI代写回忆录技术的成熟度有待商榷,但这并不妨碍入局者先赚一笔欲入行者的钱。 一位AI从业者在两个月前开放了回忆录的培训课程和写作系统,批量制造小镇回忆录写手,报名费5万/人, 短短两周就有6个人报名,包括前媒体人、大学生、印刷胶水生意人……
但韩馨儿说:「 老人内心普遍是需要被看见的,回忆录本身是一种精神的治愈和延续。 」韩馨儿说,国内的心理医生有时会建议,患有创伤记忆或抑郁倾向的老人撰写或阅读传记,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的生命轨迹。
「 时代怎么影响他的,大多数老人一辈子都没有想清楚。 」 而通过与专业家传写作者的沟通,老人更能清晰看懂自己来时的路,从而与自己、历史和解。
在过去几年里,通过代写回忆录,韩馨儿见证了不少传主和家人、时代之间更深的连接:
身处地球两端的姑妈和侄女,半个多世纪没见面,因为回忆录又重新聚到一起。 在一起向上海档案馆捐赠了包括家传、家族在内的史料后,有位长辈赶紧掏出手机加微信,说「不能再走散了」。
儿子记恨了已故父亲一辈子,只因父亲草草轻生,独留母子孤苦无依。 直到数十年后,看到记载着父亲当年经历的苦难的回忆录,儿子才真正感受到时代的悲凉和无奈,选择与父亲、与自我和解。
经历了无数人到暮年的释怀,韩馨儿看见老年人渴求,以及自己这份工作的价值。 「任谁都会老去,让无数普通人的过去得以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才是一本回忆录真正的意义所在。 」
我写了那么多家传,发现许多成功的家庭,祖辈要么是读书人、绅士,要么是企业家地主。
或者,平民家庭一代人突起奋发,通过读书等方式逆天改命,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又,每6.5个浙江人就有一个老板,山东湖南常出将军,且举族生长,郁郁葱葱。
为什么?
每个人都是大地之子、家族之魂,欲要认识自我、启迪后人,必先追溯祖辈事迹、了解家乡风物。
无论欧美,还是立国仅200余年的澳洲,孩子们入学先讲家传,次学国史。
每一个来过世间的人都应该留下记录。如果上辈已年逾70,请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家庭记忆:
家传系列,请点击关注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