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再来聊聊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在解放战争结束的前夕,蒋介石眼见大势已去,曾经把大陆的大量黄金储备运到了台湾。

有人说,台湾靠着这个开始一路崛起,成为了亚洲“四小龙”;

也有人说,大陆因为这个,耽误了许多年的经济发展。

其实,这些说法都过于夸大了黄金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国民党官方统计,蒋介石一共向台湾运送了大约是一千三百六十一万两的黄金。

但是这么多的黄金,其实在1950年的6月,蒋介石撤到台湾才半年的时候,就花光了三分之二了。

毕竟,蒋介石还迁去了台湾60万军队,公务人员、军属和一般民众也有差不多60万,加起来有120多万。

这么多的外来人口,一下子涌进了台湾这么一个小岛子,要把他们安置下来自然是要花一笔大钱的,同时还要保证台湾经济的稳定,还要随时防备解放军的打击,这都是些不菲的开销。

一千多万两黄金,也支持不了多久。

不过对蒋介石来说,比较幸运的就是,就在这笔黄金储备快要见底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

美国派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帮他挡住了解放军,同时又慷慨地拨给了他15亿美元的援助,这才帮他渡过了这道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台湾经济在蒋介石时期,一直是比较落后的。

这一时期在台湾历史上被称为“戒严时期”。

整个台湾笼罩在严厉的党禁、报禁、军事管制的白色恐怖之下。

蒋介石并没有多少建设宝岛的热情,只要他项上人头能保得住,不被解放军给摘了去,后半生能安心在台湾做个土皇帝,他就很满足了。

所以,蒋介石对台湾民众,一直是防胜于信。

相比于担心台湾的经济发展,他更担心台湾的民众有了钱,有了民主权利之后,会把他选下去,或者干脆顺应天意,箪食壶浆,迎接解放军上岛。

在这种想法之下,台湾经济自然难望向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自蒋介石起,整整“戒严”了38年之久,直到他的儿子蒋经国执政的后期,才得以解除。

“戒严”对台湾人民的记忆留下了沉重的烙印。

比如,我们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邓丽君小姐,她就曾经“被自愿”地做了许多的劳军演出,演唱了许多歌颂台湾当局的庸俗歌曲,当时的艺人们几乎都有过这种遭遇,可以说是毫无办法;

李敖先生,他的书我们都很喜欢,《孙中山研究》啊,《蒋介石评传》啊,考据严谨,语言诙谐,写得十分精彩,但是他的作品前前后后竟然被禁了有96本之多,要知道,许多作家可是一辈子都写不了96本书啊。

还有我们中国的国民文学——武侠,也曾饱受台湾审查制度的摧残。

像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仅仅因为名字里有“射雕”两个字,竟然就被附会到了毛主席《沁园春·雪》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上,说这本书“暗通大陆”,不予出版。

可见台湾当局的神经已经疑神疑鬼到了何等变态的地步。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实在太过好看,许多出版社为了赚钱,果断改头换面,将之易名《大漠英雄传》,以盗版的形式在坊间疯狂流传,连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都在偷偷地看。

以致80年代台湾解严之后,金庸小说一经刊行,便立即覆盖全岛,报复性地占领了所有的市场份额,把台湾本土的武侠文学直接送进了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香港和台湾的武侠小说,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

香港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梁羽生先生的,都广泛地以历史为背景来创作,但是台湾的武侠小说,像古龙先生的,就完全架空,毫无历史背景。

这不是因为古龙先生才华不如二人,而是为了避免被扣上“影射当局”的帽子,影响出版。

武侠小说名为“武侠”,实际写的是文人心中的古中国。

没了历史作为背景,小说的格局自然大打折扣。

台湾本土的武侠作家多数沦为平庸,只出了一个古龙,但也难望金庸之项背,原因都在于此。

1987年,台湾宣布戒严令正式解除。

许多台湾老兵在隔绝了38年之后,纷纷回大陆探亲,但是他们的亲人有许多都已不在人世。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很浅,也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不妨帮忙点赞,加一下关注哦~

你的每一次支持,对我都是很重要的创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