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只有三个选择:大器早成,大器晚成,一生无成。
极小部分人可以做到大器早成,不过这些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容易英年早逝。典型的例子,就是甘罗、项羽、霍去病、孙策、周瑜等等。
大部分人都一生无成,平庸至极,而这些人,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早年的积累,以及中年时期的打拼,做到了大器晚成,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刘备、司马懿等等。
大器早成,明显是不适合普通人的,因为普通人很难一出生就占有优越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唯有大器晚成,才应该是普通人不断拼搏、奋斗的目标。
普通人能不能大器晚成,取决于40岁到50岁这十年。
02
40岁到50岁这十年,其实是人生的“冲刺期”。
孔子提出过一个观点:“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期待的,谁知道未来的他们就比不过今天的人呢?到了四五十岁,依旧默默无闻,那人生也就这样了,平庸至极。
为什么永远都是“后生可畏”,而不是“老人可畏”呢?
年轻人有年龄的优势,有青春、时间、体力、脑力、折腾的资本。而老年人已经一只脚迈入土里边了,早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所谓“冯唐易老”便是如此。冯唐本是汉文帝时期的官员,很有才华,但他没有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等到了汉武帝时期,用兵漠北,冯唐已经垂垂老矣,风烛残年了。
人生四十,人生五十,恰恰是追求理想,做点事业的好时期。
四五十岁的人们,既有一定的阅历,也有一定的经验,还有一定的资源,其实还是挺占优势的。
03
40岁到50岁这十年的中年危机,其实是“转机”。
不论是谁,到了四五十岁,都会面对中年危机。要么是职场的问题,要么是家庭的问题,要么是养家糊口的问题,要么是前途事业的问题。
所有的危机,看似存在风险,实际上蕴藏着一定的转机。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年过四十才开始追求绘画的理想,哪怕远走他乡,从头再来,也在所不惜。
在他看来,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毫无意义。与其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蹉跎岁月,不如大胆尝试,摆脱束缚,走内心向往的道路。
问题是,又有多少人有大胆尝试的决心呢?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的中年人,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不仅不敢尝试,还愈发保守、消极,哪怕机会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也抓不住。
中年危机背后的转机,都是“事在人为”。与其烂在谷底过着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不如搏一把,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04
人过四十,最大的问题:陷入迷茫,走不出来。
既然说四五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可为什么有些人依旧没有任何的改变呢?
人过四十,看似不惑,实际上是很迷惑。失去人生目标,愈发怀疑人生的意义,没有任何的锐气和进取之心,无异于宣告前途的终结。
有一句名言:有些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死去了,躯体要到七八十岁的时候才埋葬。
也就是说,有些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活成行尸走肉的模样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七八十岁死去的那一天,才随着躯体埋葬。
现阶段的中年人,整天操心家庭、婚姻、子女,还有各种各样的琐事,已经消耗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要是不把重心从琐事中抽离出来,一辈子也就如此了。
很多人会说,只要我的子女过得好,那我的人生如何,也无所谓了。
你的父母,是不是也跟你说过类似的话?你的父母对于人生无所谓,你对于人生无所谓,到了你的子女,一样也会对人生无所谓。改变,不是一代人的事儿,而是代代人的事儿。
05
写到最后
虽然说我们不一定要追求所谓的成功,但该有的尝试、坚持,还是要有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首先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做好了现在,告慰了过往,也铺垫了未来,哪怕最后失败了,也了无遗憾。
人生最重要的,并非成不成,而是做不做。不做,永远都没有出路;做了,才有可能遇到一线生机。
心甘情愿苟活,那就毫无希望地苟活下去。不想苟活,而想改变一眼看到头的生活,那就挣脱束缚你的一切,包括所谓的家庭琐事。
哪怕结果碌碌无为,过程也不能碌碌无为。自强不息,努力争取,才是人生的关键。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