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宜爱18岁参加革命,19岁加入鄂豫皖红军服役,历任分队长、手枪队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反“六路围攻”、开辟川陕苏区等战役,期间立下了不少战功。1935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开启艰苦、波折的长征,而张宜爱则奉命留在陕鄂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维系华中的革命烽火。
这大概是张宜爱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他带着麾下三百余名官兵栖身于原始森林,靠着吃野菜、野果勉强充饥,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此外,国民党还不断散发各种假消息,引诱张宜爱放弃革命理想,背叛党组织。好在张宜爱意志坚定,无论多么困难,他都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从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
1937年,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随即委派专人前往陕鄂边界,将张宜爱所部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东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张宜爱在叶挺将军的指挥下,率部沿着安桐公路北进,一路捣毁了多个碉堡、据点,歼灭了数百名日伪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41年,华东日军集结重兵对新四军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新四军总部闻讯后立即启动一级战备,一边安排机关单位向安全地带转移,一边派遣张宜爱所部游击、骚扰敌人,消耗其锐气和士气。张宜爱接到命令后,立即将部下化整为零,以30、40人为一个小队,依托有利地形与日军周旋,经过七个昼夜的奋战,最终打退了敌人,粉碎了扫荡。
1944年,张宜爱因功升任为团长,1945年抗战结束后,他被委派到山东临城根据地担任军事主官,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被编入华野第十三纵队担任副师长,参加了临朐、南麻、济南战役,与兄弟部队互相配合,歼灭了王耀武集团,彻底解放了整个山东。
建国后,张宜爱被调到海军部队工作,曾担任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60年代初,他又升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加少将衔。1966年动荡爆发后,上海成为所谓的“革命前沿阵地”,各种政治运动层出不穷,张宜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逐渐走上了“左倾”之路。1967年,他配合王洪文发起了“夺权”运动,逮捕了数十位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干,随后成立所谓的“革命委员会”,暂时代管上海一切军政事务。
1968年,张宜爱参与了诬蔑、攻击邓公和少奇同志的活动,结果导致邓、刘二人被迫辞去公职。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他又借着“批林”的由头,党同伐异,大肆迫害无辜的同志,酿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时间来到1976年,在华国锋和叶帅的主导下,党中央发起了一次雷霆行动,一举打掉了以江青、王洪文、张春桥等人为核心的阴谋势力,结束了动荡。然而张宜爱却并不认同党中央的做法,他仍旧坚持“左倾”之路,甚至还联合上海革委会主任马天水,妄想营救江青、王洪文。
党中央对张宜爱的所作所为很是反感,于是便派遣苏振华将军,率领一个工作组进驻上海,旨在扫清动荡残余力量,控制住马天水、张宜爱,争取在短时间内让上海重新回归和谐、安宁。苏振华是沙场老将,他素来作风强硬,在抵达上海之后,他第一时间申请南京军区的援助,利用军事手段向马、张施压。
此时的张宜爱竟还想垂死挣扎,他组织了一些激进分子,成立了“民兵武装”,控制上海的主要交通干线,打算和苏振华“硬碰硬”。但这一切在苏振华面前都是“小儿科”,苏将军直接派遣海军突击队包围苏振华、马天水等人所在的大楼,要求他们立即缴械投降。张宜爱眼看大势已去,再继续和苏将军对抗已经毫无意义,于是便解散民兵武装,听候苏将军的发落。
1977年,经由军事检察院批准,张宜爱被逮捕,送往北京秦城监狱看押,1978年,张宜爱提笔撰写了一份长达万字的材料,详细交代了自己在动荡时期所犯的错误,并请求党中央原谅。1980年,军事检察院在经过反复商讨之后,决定不对张宜爱提起公诉,只撤销他的公职、开除他的党籍,以儆效尤。1981年,张宜爱重获自由,晚年的他又返回上海,居住在浦西一座小洋楼中,过着安然、自在的生活,2002年,他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