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咱们聊两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联合收割机与通缩。
1、联合收割机
这个词,10月份哨兵就开始讲。
最近市场的暴涨暴跌,本质上就是有人在不断的收割,各种消息也好、舆论也罢,都是他们用以收割的工具而已……
联合收割机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就是在前几年的IPO浪潮之中形成的!
从“包装”上市(有一个词更准确,但不让说),到整个IPO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环节(保荐、承销、财务、审计等等),再到上市之时的抬高股价,以及随后配合大股东高位减持套现……整个的形成了一整套的完整流程。
这帮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今年初,虽然“换帅”,但是问题以及背后的各种漏洞,并没有完全解决(只解决了一小部分),至于那些人,就……
他们联合在一起,是要不断的“吃肉喝血”的,随着9月底行情被强行发动,新股民大量涌入,正是他们张开“血盆大口”大吃大喝的绝佳机会!
至于这个所谓的“联合”,到底“联合”到了哪些势力、哪些人,这个咱们不敢妄言……
最近,网上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骂机构的,这是最近骂的最多的一种声音。
因为机构是一个泛指,没有机构会站出来找麻烦,所以很多人敢于骂机构。
哨兵观点之前讲过:不管是机构,还是游资,本质上都是收割者,要是要小散的,本质上没有区别,没有必要捧一个、踩一个。
网上舆论的风评不同,关键在于其支持者不同:
游资的拥趸,是喜欢短线投机的人,这些是,在热衷于在网上发声的;
至于机构的支持者们,比如近几年白马行情、高股息行情中,赚钱的人,他们不会积极在网上发声的。
本质上,都是收割者,没有谁比谁高尚……
另一种声音是,网上有一种观点猜测(只能说是猜测啊):某队,是不是也在高抛低吸?
反正,一个季度才披露一次数据,10月8号如果高抛,然后在12月31号之前再买回来,那公开披露的数据,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到底有没有发生,肯定不会公开披露的,大家自己见仁见智吧……
2、通缩
这个问题,前几天提过之后,发现有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或者说,对于通缩的认识严重不足。
咱们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1)通缩的直接表现是:物价持续下跌。
2)对于企业的影响
产品价格降低,成本难降,利润空间变小甚至亏损,投资意愿降低,裁员与倒闭风险增加。
3)消费者层面的影响
预期物价再跌,推迟消费,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销售更加困难。
个人的实际债务负担变相加重(因为收入受到了影响),出现财务困境,进而影响消费能力。
4)金融系统层面影响
企业与个人的违约可能增加(比如最近几年的房贷),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金融风险上升。
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企业不贷款、消费者不消费,央行即使持续放水,效果也持续大打折扣。
5)进一步的影响及循环强化
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企业裁员倒闭致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下滑,财富缩水进一步拖累消费者信心;
企业与个人全面转向保守,这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通缩的问题,拖的越久,问题就会越难解决,所以哨兵才会持续的呼吁要加大力度、迅速的解决通缩的问题!
9月底的时候,哨兵也讲过,如果说能有一轮大牛市,让大多数的股民赚到钱,那倒是能刺激消费,有利于走出通缩。
但是吧,过去两个月的走势,联合收割机大行其道,这一方案,明显是走不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