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覃丽萍 谷一鸣 项婷

15日,40岁的刘女士(化姓)在家带孩子时突然倒地,牙关紧闭,身体僵硬,20多分钟后才恢复清醒。吓坏了的家里人赶忙送其前往中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经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姚国杰诊断,原来是其患有15年的垂体瘤在颅内“作妖”,经手术切除后,刘女士恢复良好,再也不用吃药调节激素水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国杰正在进行垂体瘤手术

刘女士25岁结婚时,她的月经出现异常,婚后半年内未孕,就诊后发现了脑袋里的垂体微腺瘤,她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后顺利生育,但仍需长期服药调节激素水平。“当初医生说可以吃药控制,我考虑到在脑部动手术风险很大,就接受了保守治疗。”刘女士说,这15年来,她长期月经失调,伴随着药量一同增加的还有她的体重,如今已达200多斤。今年上半年,她一度出现头晕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停药后又引起内分泌紊乱从而造成闭经。直到15日,她甚至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姚国杰介绍,按瘤体大小,垂体瘤可分为垂体微腺瘤(直径小于1厘米)和垂体腺瘤(直径大于等于1厘米)。刘女士患上的正是垂体微腺瘤,常发生于年龄在15至41岁的女性,而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着人体许多重要功能,且垂体还与视神经等重要神经毗邻,若任由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会有继续并发严重症状的可能。

姚国杰接诊后,根据刘女士描述的症状,建议其接受经鼻内镜微创手术,即通过鼻腔自然通道直接到达瘤体,可避免牵拉脑组织,同时可减少损伤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风险,达到根治的目的。可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由于刘女士患病较久,瘤体已经纤维化,与垂体组织复杂交错,核磁共振检查无法直接确定瘤体位置,原计划的微创手术只能做出调整。在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调用15年前的核磁共振片子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科学研判、制定周密方案,姚国杰最终选择以开放手术的形式摘除“花生米”大小的垂体微腺瘤。

术后第二天,刘女士的垂体泌乳素水平从超出正常人10倍的数值恢复到了正常范围。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再也不用吃药调节激素水平了。

姚国杰介绍,垂体是人体脑组织中重要的内分泌腺体,被称为“内分泌的司令部”。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受肿瘤压迫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内分泌激素紊乱两个方面。他提醒,垂体瘤虽多数为良性,但其对患者生活影响仍不可小觑。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尽早前往神经外科就诊,以便进一步完善专业检查。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