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网络主播几乎成为每一块电子屏的常驻嘉宾。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职业网络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80后”“90后”占比超过一半。

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国家新职业,标志网络主播的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得以确立。

职业主播超1500万人提供规模化就业机会

从2018年直播电商兴起,直播行业开始爆发出当前的带货力;2021年,直播渐渐变成一种基础性的功能或服务的趋势,探店主播、汽车主播、泛知识主播、户外主播……各行各业的主播百花齐放。

《2024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网络主播为越来越多人提供了规模化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与此同时,直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据公开报道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直播行业的人才缺口为1941.5万人。

如今,一个人、一部手机,呈现出一幅幅具有活力的新就业图景。他们热爱生活,充满生命力,让平凡的生活不再平凡;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让数字技术成为新农具,筑起农产品的高速公路;他们深入产业带,为各行各业注入新活力,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连接。

●点亮演艺梦想小屏幕成就大舞台

线上演出和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为演艺人员提供了新舞台。直播间已然成为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进行才艺展示和线上演出的舞台,其中不仅有大量的民间艺人、演艺爱好者,还包括了众多艺术家、专业演员和文艺表演团体。民间文化登上大众舞台,让越来越多演艺从业者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向上的发展空间。

毕业于音乐院校的“琵琶叠叠”,自小对于琵琶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琵琶这类乐器偏小众,她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定位。直到朋友推荐,“琵琶叠叠”开始尝试在快手直播弹琴,出乎意料的是,首次直播便涨粉超过5000。随着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琵琶叠叠”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努力方向,她希望能够将传统乐器之美分享给更多人。

除了专业的演艺从业者,还有很多人在短视频直播平台成就职业梦想。来自四川的彝族少年乐队“拾光者计划”通过直播带领彝歌走出大凉山,研究生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的音乐主播“大师姐”通过直播追逐音乐梦想。此外,国家大剧院、北京演艺集团、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等文艺院团均与直播平台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文艺演出直播新生态。

●黄河泥变“金疙瘩”“中国泥塑第一村”焕新

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伾山街道西杨玘屯村,绝大多数村民都会捏泥咕咕。古黄河曾流经西杨玘屯村,厚厚的泥沙在古道上沉积下来,泥咕咕便是由黄河沉积泥制成,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泥咕咕的制作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泥咕咕位列其中。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杨玘屯村很多村民加入“打工大军”,坚持做泥咕咕的,只剩老人和妇女。1989年出生的朱付军,也曾是“打工大军”中的一员。2017年,他因腿部意外骨折回村发展,2018年9月,发布的第一条视频作品“泥塑拖拉机”播放量就达到了千万。迅速销空了村里艺人制作的200多件泥咕咕。

朱付军的积极探索,带动了一批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一个个非遗文化的优秀传播者,让“中国泥塑第一村”换新颜。红砖盖的平房没了,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没了,双向四车道的公路取而代之。留在村里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村,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推动下,西杨玘屯村的黄河泥现在成了“金疙瘩”。

●导游变身网络主播推动地方文旅出圈

周天送是一名旅游主播,网名“张家界旅游接待周导”。做过多年导游的他在快手上拍摄视频介绍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冬天的雪景、树上结的冰、清晨的云遮雾罩,大家非常喜欢,目前粉丝已超过300万。几年下来,他开通了近3000场直播,作品累计近7000条。

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周天送带大家云游张家界、分享自己的农村生活以及带货当地农特产品,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数基本都在5万人以上,累计观看超亿人次。如今,有越来越多像周天送一样的旅游主播,通过直播推介张家界的美景,带动了张家界旅游的热度,为宣传湖南文旅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乡村振兴走好“最后一公里”助农主播成为特色力量

紫皮独头蒜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特产,虽然剥皮方便,营养价值高,但苦于不知名而“卖不出去、卖不上价”。宾川姑娘晏林英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拍摄快手短视频,在助农产业型主播赛道大放异彩。2023年,公司整体销售额将近一亿元,电商销售额占比达70%。自此,紫皮独头蒜加速走向全国各地餐桌,不仅帮助家乡提升收益,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直播电商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抓手。从短视频行业起步之初,乡村中就有一些嗅觉灵敏、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青年,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工作强度大但时间灵活收入水平整体“看涨”

网络主播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收入情况如何?

50多岁的退休职工吴姐,如今的职业身份是本地生活主播,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她意外收获了许多老年人的关注和喜欢。做探店达人半年,她的交易额从一两万到了20多万,拿到的佣金也从两三千涨到了一万元。

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职业网络主播每周直播四天以上,其中每日直播的职业网络主播占比为54.3%,每周直播5-7天的职业网络主播占比为29.4%,每周直播3-4天的职业网络主播占比为22.2%,每周直播2天的职业网络主播占比为22.4%。大多数职业网络主播的工作强度较大,但也有部分主播选择了较为灵活的工作安排。

尽管网络主播的收入水平参差不齐,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职业网络主播平均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主播的月收入超过两万元。

网络直播的内容生态日益丰富,涵盖了娱乐、游戏、体育、知识、教育、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74.8%的职业网络主播愿意长期从事这一职业,他们对直播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网络直播平台也在不断引入优质内容创作者和主播,提升内容质量和多样性。

职业化专业化趋势明显滥竽充数者将受制约

展望未来,网络主播的职业化、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明显。职业网络主播的工作内容贯穿了直播前的需求分析、内容策划、备稿脚本准备,直播中的IP形象塑造、价值内容呈现、组织互动活动,直播后的数据统计、分析优化等全链路,形成了一套相对系统的工作流程。网络主播的职业背景也日趋多元,涵盖了演艺、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直播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直播平台正在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如高清直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互动性。直播平台也在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打击低俗、违法等不良内容,维护良好的内容生态。

除了传统的打赏、广告等盈利模式外,直播平台还在探索电商直播、知识付费、会员服务等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为直播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和服务。

近七成的职业网络主播对从业满意度较高,但也有部分主播表示面临竞争压力大、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职业网络主播必须面对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个别滥竽充数者传播不良信息,污染网络生态,败坏行业名誉,是直播平台治理绕不过去的难题。网络主播成为新职业,既要转正也要转型。政府部门、短视频平台和行业协会已经联手行动,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直播氛围,助推行业规范化发展。

文/本报记者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