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夜破晓》最新的剧情中,雨夜劈头士一案真相大白,关队、周巡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最终却得到了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局——令津港人民闻风丧胆、谈之色变的连环杀手,居然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老大爷。
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局,差点把扑朔迷离的悬疑剧变成了啼笑皆非的轻喜剧。
案件告破之后,关队长遭到了曲弦等人的冷嘲热讽:
“这案子是破了,只是没想到,这四月杀手居然是这么个小老头!”
“还真亏了你们队那个姓周的小姑娘,要不是她及时赶到,今年的死者资料可就是关宏峰了。”
“二十五岁至四十五岁之间,体格健壮,自驾交通工具,还具备反侦察能力?这个人一看就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
关队有难,八方点赞。警方内部的人对着关宏峰就是一番阴阳怪气、幸灾乐祸的嘲笑。毕竟,以关队长半人半神、全知全能的属性,阴沟翻船、平地翻车的尴尬场面的确太少了。
在案件侦破之前,关宏峰曾经进行过犯罪画像:凶手男,年龄在25-45岁之间,体格健壮;津港本地人,有自驾交通工具,具备较强的反侦察能力;职业相对自由灵活,属于高学历、高收入人士。
关队给出的画像精确细致,覆盖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方方面面;然而,当真凶孟保才落网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关队长所有的推论和猜测都完美地错过了标准答案。
孟保才农民出身,家在外地,没有私家车、高学历、高收入,他是个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子,是个贩卖农副产品的个体户。这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每一项都像是在打关队长的脸。
不过,在笑过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以关宏峰的专业能力和超强大脑,他为什么也会出现了错判、遭遇了翻车呢?
答案很简单,刑侦本质上是一门科学。在案件侦破过程中,需要侦查人员根据案件线索、侦查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但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网文小说需要逻辑,现实不需要逻辑。
关宏峰之所以会翻车,是因为他所进行的犯罪画像和侧写,都是根据犯罪动机、作案手法、遗留线索等信息进行的推理。在原因推导结果、结果反推原因的双向思考中,他圈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点。
不过,关宏峰的方法和手段,适用于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恰恰不适用于农民个体户孟保才。
孟老汉一无知识、二无阅历,在他看来,砍人和砍柴一样,并无太大的区别。所以,在旁人看来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到了孟保才这里都可能成为他杀人的导火索,一言不合、手起刀落。
于是,四月系列连环杀人案就发生了。
关宏峰是科班出身,一招一式、皆有法度。但是,孟保才却像是全靠自学、无师自通的野路子,所以,他的招式没有章法,反而一时之间让人摸不准套路、找不到漏洞。
就像《武林外传》中邢捕头说的那样,“俗话说,无招胜有招,出拳没有章法,对方怎么破?”
孟保才越是不按套路,关宏峰就越是找不到他的命门。
不过,你依然会问,即使如此,关宏峰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全盘皆输呢?
在孟保才落网之前,部分物证已暴露出了他的信息——例如,那把特制的既能砍柴、又能锯木的大刀,从侧面反映出了他的职业身份。但是,关队、周巡、曲弦们却完美错过了。毕竟,作为城市的精英阶层,他们显然并不了解农村底层人的生活和职业。
城里人不懂农村人的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孟保才被抓之后,关队长曾经若有所思地说过,“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居然用了杀人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世界上多少犯罪,都是起源于一个小小的念头,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或者排解,就会衍生成无可挽回的罪行。”
孟保才为什么会杀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我就是觉得,我每次就那一刀咔就下去的时候,我就能想起我以前就砍柴,咔咔咔。”
孟保才的身上,是无数城市化进程下农民生存困境的缩影。他曾经在农村以种地为本、以砍柴为生。在被禁止砍柴、失去土地之后,被迫卷入城市化浪潮的孟保才们,不得不开启全新的生活。
他疯狂地杀人,看似是个人情绪的失控,本质上是进城后的迷茫衍生出的仇富心理。
杀电商公司经理,是因为孟保才认为电商挤占了个体户的市场;杀事业单位财务,是因为孟保才看不惯她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杀烤鸭店厨师长,是因为农村出身的他见不得城里人浪费柴火。
在这个世界上,比没钱更可怕的,不是没钱而自卑,而是没钱还仇富。
底层的穷人,往往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仇富的心理。但是,正如孟保才仇富一样,穷人并不是仇视所有的富人,他们只是仇视那些为富不仁、巧取豪夺的富人,他们只是仇视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日常炫富凡尔赛的富人。这样的心理一旦形成,最终往往会把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转嫁到富人身上,通过私力的方式进行报复。
孟保才说,每一刀下去,他都会想起以前砍柴的时光。他心里的家园早已经沧海桑田、换了容颜。
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孟保才,可恨亦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