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搜,几乎要被《再见爱人》承包了。

然而,一桩丑闻却被淹没了。

11月初开始,广州出现大范围的针对宠物狗的投毒事件

不少宠物狗在外玩耍期间,因误食、闻嗅异物中毒。

据初步统计,已有超过40只宠物狗疑似中毒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今,死亡犬数还在增加。

受害地区也已从广州扩至全国。

长沙、温州、武汉等地都相继曝出疑似毒狗事件。

许多人推测,这已经不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是有组织地进行投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

舆论场上,除了震惊、不解的声音外。

竟然还有不少人为投毒者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明社会,厌狗情绪怎会蔓延至此?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今天不妨来一起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电影《狗阵》中,刚巧也有一段清除流浪狗的情节。

一个荒凉的西北小镇,正在进行城市化转型。

大量家庭迁移,导致许多宠物狗被弃养,流浪犬泛滥成灾。

为规避传播疾病、扰人伤人等社会隐患,人们成立了打狗队,有组织地对流浪狗围剿、抓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其名曰收容,其实就是抓狗拿去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流浪狗凶狠难抓,家狗则好对付得多。

以前小镇里养狗的,许多都没有办证。

城市化之后,突然要求养狗办证,很多人也不情不愿。

打狗队便有了借口,直接入户搜查,强行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户人家,小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养一只小狗养了十几年。

只因没及时办证,小狗就被强行抓走了。

急得小女孩大哭大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许多养狗人眼里,宠物狗几乎如同家人,有着深深的情感联结。

强行被夺走,对狗主人必然是沉重的打击。

而这次毒狗事件,则是用更残忍、更隐秘的方式,夺走了一条条生命。

11月8日前后,广州多地发生针对宠物狗的投毒事件。

中毒的狗出现呕吐、口吐白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短短几个小时内,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生命,变成一具僵硬的尸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毒场所,往往是人流较多的公园、广场、居民区草坪,甚至幼儿园旁。

因为很多中毒身亡的狗狗,生前并没有在外进食。

多名宠主还怀疑,除了一般的食用性毒品,还有罕见的吸入式毒物

不仅让宠主们忧虑不已,很多孩子父母也颇为后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令人揪心的是,受害犬中包括一只一直在帮助人类的治疗犬。

名为Eddie的罗威纳,受过「狗医生」「狗教授」的专业训练。

平时在敬老院做志愿者,参加自闭症儿童的游园会,帮助过很多老人和小孩,也是狗狗学校的老师。

遇害那天,在前去给狗狗上课的路途中,下车上了个厕所。

一只超过100斤的大型犬,仅仅嗅闻后不久,就撒手人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16日,广州宠物行业协会通报,初步确认有超过40只宠物狗因疑似中毒死亡。

症状相似,但尚不确定是否为群体作案。

目前事态还未遏止,中毒范围还在扩大。

执法部门也呼吁受害犬主尽快报警,保留致毒物和犬只尸体。

养宠群体都惊慌不已,纷纷购买防毒嘴罩,密切关注周边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翻新闻,毒杀宠物狗事件早就不是第一次。

仅今年一年,就在各地发生了数起。

1月,成都街头多只宠物狗中毒身亡;

7月,上海小区多只猫狗中毒死亡;

10月,贵州一小区宠物狗集体中毒死亡;

悲剧没有过去,很多人对宠物狗的仇恨、恶意反而愈演愈烈。

这次更大规模的毒狗事件,似在警示我们,该去正视其中的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毒行为的恶劣性不言而喻,而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应更值得深思。

舆论声中,有人愤怒、不满,呼吁严惩投毒者,认为虐猫杀狗也离杀人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人态度漠然,觉得并不是什么要紧事,人的生死才更值得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一些人居然表示可以理解投毒者。

猜测他们是不堪其扰,被迫反击,还说是「为民除害」「见义勇为」。

还替投毒者辩护,认为投毒者没有直接伤害狗,只是将毒物放在公共区域,是狗管理不当才会误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大规模的毒狗事件和相当一部分舆论声音,说明了:

人与狗的冲突,并不单纯是一部分人的冷漠、极端所致,而是爱狗人和厌狗人之间长期累积起的对立情绪。

之前出现过多次大型犬咬人的新闻。

每次评论区都抱怨连连。

许多人对不拴绳、不捡狗屎、不守规则的不文明养狗人,不满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些养狗人坚信,自己的狗温和乖巧,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而有的养狗者,还会将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与仇狗者划上等号,视其为潜在虐狗者。

英剧《后半生》中,男主在公园不拴狗绳,被人劈头盖脸一顿骂。

他表面道歉,背后却恶言相击,觉得对方多管闲事。

情绪盖过了理性,两方很难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此以往,一些人就会把对极个别不文明饲主的不满情绪,扩散到所有宠物主身上。

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2022年北京一小区的毒狗案件中。

一名投毒者因为被狗吠声吵到,自己的三轮车被狗撒过尿。

就用剧毒物质,害死了小区9只宠物狗和2只流浪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事件中,一部分人对毒狗事件没有那么愤怒,反而认为是低素质宠主换来的「福报」。

现在很多爱狗、养狗群体内部也有类似声音。

觉得是一个老鼠害了一锅粥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规范行为,提高素质就能解决问题吗?

在鱼叔看来,这背后有很多短期内难以调和的冲突。

涉及到城市化进程中生活习惯、文化认知、资源分配等多方面的复杂冲突。

比如,像是狗狗随意排泄、吠叫扰民等问题。

私人别墅或高级住宅区的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活动范围大,不会受太大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老旧的居民区,因公共空间有限,矛盾更容易滋生。

韩国电影《绑架门口狗》中,就将故事对准一个密集的平民住宅区。

公寓楼空间狭小,隔音也不好,没有养狗的条件,明令禁止养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很多爱狗人还是偷偷养,狗吠声经常扰民。

一个本就碰上烦心事的住户,便将怒火撒到了狗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爱宠者完全将宠物视为家人,主张宠物友好的地铁、餐厅、高铁等。

但厌狗人则认为,过度推崇宠物友好,是对非养宠群体权益的漠视。

剥夺了怕狗、狗毛过敏群体的公共空间使用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养狗还被很多人视为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有钱人的消遣。

像电影《绑架门口狗》中,不养狗的人看到养狗的妇人,感叹说:

「他们大概都身家满贯,才做养狗这种奢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老一辈人认为,狗是低人一等的生物,而非家庭成员。

《狗阵》中,男主把狗带进屋内,给狗亲自喂食。

就遭到冷嘲热讽:「对你爹有这么好吗?」

这种话在现实中,也相当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广州投毒事件上。

至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不论背后动因多么复杂,投毒行为都无法合理化。

在这次事件中,惨死的狗狗是最无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共区域投毒致宠物狗死亡,是明明白白的犯罪行为

归因于狗主人没管好,是忽视主观恶意转嫁责任。

至于如何定罪。

根据律师解读,首先,如果投放的不是剧毒,没有对他人生命、财物安全等造成危害的,构成寻衅滋事罪

其次,如果投放物品属于剧毒,且主观恶意强,则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

此外,宠物属于私人财产,投毒者行为也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具体的责任、量刑,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避免人宠矛盾进一步恶化,阻止更多悲剧发生呢?

首要的,还是对投毒者的问责、惩戒,保护养宠人的权益。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到2023年,中国养宠人数已达7510万人。

宠物在今天已不是普通的动物,早已成为很多家庭中不可缺失的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导盲犬、搜救犬、医疗犬、追踪犬等多种职业犬

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和日常出行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给予它们更高的保护,本就是文明社会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问责毒狗,与正视厌狗者的正当诉求并不矛盾

长期来看,要避免恶性投毒事件反复发生,还需要做得更多。

提高文明养犬意识,防止伤害或妨碍他人、影响公共卫生,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就像罗翔说的:

「养狗当然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但人类所有的情感都需要节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建立社会共识。

当然,这并不容易。

需要法律、教育等多方努力,在矛盾进一步激化前,建立起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规则和认知。

国内虽然有《刑法》对危害公共安全罪有明确处罚,但涉及宠物和流浪动物尚未形成专门的法律体系。

这几年,我国也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探索如何既维护公共利益,也能保障养宠人的权利。

比如澳大利亚,对宠物扰民问题有明确规定,宠物狗持续吠叫3分钟以上,社区可直接出具罚款。

今年安阳当地也修改《条例》,明确规定,养犬扰民拒不改正的,最高会面临两万元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德国有专门的《养狗法》,规定对大型犬饲主实施强制性行为培训和考试,主人和犬只必须一起参加。

现在国内也有这种呼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假以时日,爱狗者和厌狗者总会在对话和妥协中找到共存之道。

就像电影《绑架门口狗》中结尾。

虐狗的男主,终于站在饲主的角度,体会了失去宠物的绝望心情。

救回狗后,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根结底,极端行为不能带来改变,只会制造更多伤害

真正的改变,来自全社会的理解、包容和合作。

这不仅是横亘在爱狗人和厌狗人之间的课题。

亦是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终归要扛起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