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他的政治经济学从诞生之始就遭受很多攻击,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们只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艰难存活。直到现在,国内外非常多学者仍将《资本论》视为异端,竭尽所能对它抹黑歪曲,积极拥抱西方主流经济学。
对意识形态我不做过多辩解,《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我们来看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政治经济学,从中寻找真正的答案。
古典经济学
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爆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但在亚当·斯密之前,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敌视是普遍的,行会制度和封建割据也在严重阻碍着大工业发展,这个时候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支持,于是《国富论》诞生了,成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建立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有力武器。
而后,李嘉图在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升级为劳动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切价值都是由劳动产生的,并在土地所有者、劳动者、资本所有者三个阶级之间进行分配。
到了19世纪,资本工业已经非常发达,但并没有理论预测的那般美好。马克思看到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之间存在巨大割裂,在哲学中人是自由的,但现实中人是被压迫的;在法学中社会是理性的,但现实里法律是为阶级服务的;经济学家说“看不见的手”将带来无尽的财富,人类将拥有美好的未来,但现实中工农普遍贫困,社会动荡加剧。
马克思在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将目光从对法哲学的批判转移到了物质利益和社会经济问题上。
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由此开始,指出古典经济学对经济的研究依然是沿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与自然科学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 在研究对象上,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外在于人类的自然现象,经济学研究的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社会现象。
- 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采用还原和实证来建立事物间的功能性联系,而经济学则要探究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因果机理。
- 在研究目的上,自然科学主要是发现自然规律以便人类更好地适应这种规律,而经济学则要发现现实问题并改造它以适应人类的发展需要。
因此,经济学理论不是客观独立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的认知及思想。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实践的能力,改造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社会制度。
这就是马克思和其他经济学家的分歧,坚持以人为本,而非以现象价格为本。
剩余劳动价值
马克思对经济的研究是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开始的,马克思对李嘉图的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认为他没有深耕下去,没有找出经济的本质。马克思正是从劳动价值进行推理研究,发现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的过渡阶段。
马克思认为,经济学核心不在于劳动价值,而在于剩余劳动价值。
当人类的生产所得仅能维持生命所需,那么就不会产生社会分工,更不会出现文学、艺术、以及国家,所有人都处于同一水平,大家都是生产者。
当生产力超过低水平,就会出现少量的剩余产品,一旦有了产品剩余,就会出现交易市场以及围绕剩余产品的斗争。
社会中一部分人能成为统治阶级,不再需要围绕生存而工作,一部分人可以成为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享有更多的过剩产品。
而资本家要把剩余产品转化为剩余资本,继续扩张生产,并且把工人的生产与消费割裂,这样的发展会使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最终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引发整体性危机。
马克思从剩余劳动价值开始,一步步揭示出资本社会的发展方式与矛盾积累过程。
现代经济学
虽然马克思找到了问题,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所以后来的经济学出现割裂并形成不同分支。正是由于这些学科分支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特性。
他们中的大多数仍将穷人、罪犯、失业者、乞丐放逐在研究之外,把工人当作“劳动的动物”,没有深入阐释为什么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生产能力越强,他就越贫穷。
马克思将英国的李嘉图和法国的西斯蒙第以后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只研究经济现象,只为资产阶级的永恒性辩护,不再探究社会问题。
恩格斯发布《国民经济批判大纲》,认为国民财富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财富,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这个用语便没有任何意义。资本主义越发展,矛盾就越尖锐,为私有制辩护的资产阶级经济就越“求助于诡辩和伪善”以掩盖其所陷入的矛盾。
现代资产阶级已经从历史上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进步阶级,转变为一个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和反动统治的落后的、腐朽和没落的阶级。现代西方经济学就是这样落后的现代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是现代庸俗经济学。
当《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以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的任务之一便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立面。
19世纪末期,在马歇尔与杰文斯等边际主义者的主导下,经济学一词渐渐取代政治经济学。后起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从此趋于用数学手段研究经济问题,而非生产和消费的结构关系。
直到今天,反对马克思主义几乎成为经济学界的政治正确。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奖者,主要研究“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这里引用一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文一的评价:
《国家为什么失败》这本书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很兴奋,但是等我把中国的经济奇迹问题和欧洲工业化历史真正思考了以后,我觉得那个书里面的理论是错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好的政治制度,他们提出的解决贫穷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实行普选民主。
矛盾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并不是中立的,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样都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和阶级倾向,马克思对于贫困人口和社会失序更为关切。
现在西派和马派往往是对立的,但无法用各自的理论推翻对方,马克思反对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西派要维护资本主义。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无法理解阶级行为和社会变革,用马克思的方法也无法推导在资本语境下如何平衡各个经济组成要素。
马克思经济学是宏观长期的,跨越人类历史的,而西方经济学是微观短期的,在不断更新变化,所以二者并不存在特别的冲突,大多矛盾都是人为刻意制造。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是庸俗的,并不排除个别概念、个别分析方法值得借鉴,因为现代社会仍处于资本主义的掌控之下,西方经济学仍可为资产阶级做出有限的服务。
所以也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为的不是全面接受,而是要批判改造,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我们所用。
参考资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转向及深远影响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2期 作者: 冯莉 谢晓川
如何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本色、现状及发展 作者:朱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