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然而,冬季天气寒冷,小麦遭受冻害后会对产量形成较大影响,尤其遇到倒春寒天气,严重冻害会造成主茎穗和大分蘖冻死,减少成穗数,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因此,针对冻害发生的原因,做好小麦的冻害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选择抗冻品种并适期播种是预防小麦冻害的基础。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应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对于北方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冬小麦品种;而南方地区则可选择抗寒性稍弱的春小麦品种。同时,播种时间也至关重要。播种过早,麦苗旺长,遇低温或极速降温天气容易形成冻害;播种过晚,则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因此,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抢抓适期适量播种,控制一定的播种深度,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培育壮苗越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田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麦的抗寒能力和产量。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松土保墒、合理施肥和灌溉等工作,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同时,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麦苗生长;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此外,还可以采用镇压控旺的方法,促进小麦根系和控制地上部生长,弥合土缝,增加土壤表层温度,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适时冬灌也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长大蘖、育壮苗。冬灌要以气温在4℃左右时浇水为宜,如果气温过低,则容易发生冻害。在灌水的同时,每亩可追施尿素4~5公斤和益富源种植菌液3-5公斤,以补充氮素肥料不足,促进小麦盘根分蘖。需要注意的是,在灌水时应避免积水,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呼吸和生长发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还应及时采取其他防冻措施。例如,在小麦行间每亩撒施250-300公斤麦草或秸秆粉碎物,可以起到保墒防冻的作用,腐烂后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在雪后土壤合墒的情况下,可以施生物有机肥,避风保墒,增肥防冻,并为麦苗返青补充养分。此外,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可以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增强麦苗御寒能力。据历年经验,一般划锄后7~10天,白天5厘米土层内平均地温可提高0.5~1℃,对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十分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以上措施外,小麦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也非常重要。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进行田间调查,查清冻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例如,可以每亩及时补施尿素4~7.5公斤,并用2%尿素加0.4%磷酸二氢钾液进行机械喷施,每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同时,还可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恢复生长。对于冻害严重的麦田,应及时进行补种或改种其他作物,以减少经济损失。

在小麦冻害预防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在选择防冻措施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综合考虑,避免盲目跟风或一刀切的做法。在施肥和灌溉时,应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和灌溉,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镇压控旺时,应选择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避免镇压过程中损伤麦苗或造成土壤板结。在划锄保墒时,应注意深度和力度,避免划伤麦根或破坏土壤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小麦冻害预防工作中。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气象预报模型对小麦冻害进行预警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冻害风险;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寒性更强的小麦品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利用智能灌溉系统和精准施肥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为小麦冻害预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小麦冻害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品种、田间管理等多个因素。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并减少冻害损失。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也应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小麦冻害预防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