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汕关店躲避潮,看内循环服务应该怎么做?
最近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广东潮州大量商铺关门暂停营业,工厂通知放假休息,引发关注。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网友称是当地要对商户进行检查,商户们为了避免被查,因此才关门拒检。然后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只有个别几家商户,因为自身原因关门停业,不是为了逃避检查,目前都已经正常开业了。那么问题来了,基本上是两套说辞,社会民间一套,然后相关部门又是一套说辞。潮汕地区的商铺和工厂为何会关闭停业两三天呢?相关部门怎么从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真正的服务性部门呢?
我们先来看看潮汕地区具体情况吧。就大的潮汕地区来说,还包括汕头。小的潮汕地区说的就是潮汕揭三市。面积有1.09万平方公里,人口1380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住了1273人;而就算是人口经济发达大湾区,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人口865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45人。由此可见潮汕地区的人口密度之高。如果从人均GDP来看的话,潮汕地区人均GDP只有5万元。潮汕地区是国内人口密度最高的非发达地区了。其人口密度差不多比长三角等发达的人口核心地区的人口密度都高。如果一个地方想搞好内循环经济的话,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口就需要足够的多。而在广东除了大湾区之外,能够把内循环经济搞起来且有声有色的地方恐怕也就是潮汕地区了。而且潮汕本地经济虽然不行,但是潮汕却有两个外援,一个是大湾区的潮汕,还有一个就是海外的潮汕。而这两个地方与潮汕本地的人员就共同造就了潮汕本地经济内循环经济的共同繁荣。所以在潮汕本地,经常会看到纸面上的经济数据,潮汕地区确实不够看。但是就实际上的经济富裕程度来说,潮汕地区还是说的过去的。所以广东除了大湾区之外,想选择第二个内循环经济下的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话那么非潮汕地区莫属了!那么既然潮汕地区有这个促进内循环经济的客观条件。相关部门是不是就更应该把相关的服务做好呢?那是肯定的了。
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了?在潮汕安全生产和卫生安全大检查的那两三天,诸多工厂和商铺通过停产、停业来躲避检查。那么实际的检查成果怎么样呢?答案是大家都关门歇业了,该怎么检查,连人家的商铺和工厂门都进不去?能够检查到的范围肯定寥寥无几了,效果肯定是不好了。那么为何那么多商铺和工厂,在那两天的收入都不要了,也要抗拒检查呢?答案其实也不难找,首先肯定是自己的原因,可能在卫生条件和安全生产方面确实有做不到位的方面。另外肯定也有对于有关部门执法尺度的担心。比如再来个小题大做的天价罚单什么的,那不是这两天或者一个月白干的问题,可能几个月或者一年都白干了!这也就有了工厂和商铺见了有关部门,就像老鼠见到猫那样的躲避检查行为了。体现到现实中,就是那几天商铺停业、工厂停工,收入宁愿不要的躲避检查行为。综合来说,内循环经济究竟该怎么做?这民间依然有一套自己的办法。那么该怎么为这套体系服务呢?这就考验了相关部门怎么从之前的粗糙执法向真正服务部门的转型问题了。商铺和工厂在经营过程移民,肯定也有一些生产安全和卫生安全问题,这些当然要予以矫正。但是如果再现商铺和工厂像老鼠见猫那样的集体躲避检查行为,这有关部门确实也有一定的总结和反思的必要了!
潮汕地区人口众多、民营经济发达,是国内少有的可以搞内循环下的共同富裕的服务经济的示范区。网友在网上疯传的潮汕闭店闭厂,正是工厂和商铺对于有关闭门执法过程中的正常担心行为。等哪天有关部门的检查中,不再出现闭店闭厂躲避检查的行为的时候。这说明有关部门服务性方面就做的比较到位了。但是很显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内各行各业经济确实不够景气。有关部门经济方面也难,也是可以理解的。难道相关商铺和工厂不难吗?答案是当然也很难。但是这更多的还是需要相互体谅和柔性执法了!其实当下这个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大家都不容易。所以更应该多点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