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岸边的芦苇荡里传来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听的歌谣,飞虎队,铁道游击队,血战到底保家乡......"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出自1956年的经典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唱的正是那支让日军谈虎色变的传奇部队——鲁南铁道游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中,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个个身怀绝技,爬火车、炸桥梁、偷袭敌营,他们用机智和勇敢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然而,银幕背后的真实故事,更是充满着悲壮与传奇。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这支百人游击队伍硬是闯出了一条血路,牺牲了多位领导核心,甚至还有队员在胜利前夕叛变投敌的悲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重温铁道游击队的热血传奇。

发小相伴走上抗日路,铁道飞虎初露锋芒

故事还要从两个发小说起。

洪振海和王志胜,都是山东滕县陈庄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家离得很近,从小一块儿长大,感情非常好。

洪振海比王志胜大一岁, 3岁时举家迁到了峄县。

洪振海跟着当扳道工的姐夫葛茂林在铁路边长大,整天在火车道上跑来跑去练就了一身好身手,不但学会了开火车,还能在列车飞驰中灵活爬上爬下。

19岁那年,他跟着姐夫进了煤矿当矿工,发小王志胜后来也来到这里谋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煤矿停工停产。

洪振海和王志胜为了糊口,又重操旧业,靠在火车上捡煤炭为生。

可是心中的愤怒和抗日的火苗,已经在两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心中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3月,洪振海和王志胜加入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成了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

两人都当上了班长,后来更是升作排长。

从此,发小二人肩并肩战斗在抗日第一线。

转折出现在这一年秋天。

张光中将洪振海、王志胜派回了陈庄,让他们以开设炭厂为掩护,暗中建立抗日情报站。

两个机灵的小伙子依靠多年在火车道上摸爬滚打练就的经验,开始了情报工作的新尝试。

1939年8月,洪振海、王志胜初试身手,就打死了日本洋行的大掌柜、二掌柜,重伤了三掌柜,缴获了长短枪各一支。

仅仅两个月,他们就又爬火车得到2挺机枪、12支步枪和2箱子弹,全部缴获物资悉数送到义勇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陈庄二杰"的名头远近闻名。

对铁路了如指掌爬火车如履平地的洪振海与王志胜,在抗日战场崭露头角。

他们不但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更是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

铁道大队披荆斩棘,飞虎队让日寇胆寒

1940年1月,鲁南军区铁道大队在陈庄村正式成立。

洪振海出任大队长,王志胜任副大队长,王怀文是指导员。

一个月后,上级将政工人才杜季伟调来,出任大队政委,对外则化名刘鹤亭,充当义和炭场的管账先生。

有了坚强领导的铁道大队如虎添翼,屡建奇功,接连洗劫日军火车的现金、武器、布匹等物资,袭击洋行和车站,切断敌人运输线,缴获的大批物资全部支援了鲁南军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虎队"的威名远播,让日军谈之色变。

面对铁道游击队的步步紧逼,日军在枣庄组建了铁甲列车大队和警备大队,还从济南调来侦察高手高岗,成立特别侦缉队。

可还没等他们大展拳脚,洪振海就亲自率队潜入临城车站,在一场混战中将高岗击毙。

铁道游击队强大的战斗力让敌人始料未及。

之后的日子里,铁道游击队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快发展到300多人。

他们接连攻占微山岛,歼灭伪军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

战果辉煌的背后,是无数铁道队员浴血奋战的身影。

大家出生入死,配合默契,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游击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振海和杜季伟政委带领铁道游击队披荆斩棘,游击队员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飞虎队"的赫赫战功。

装备虽然简陋,但胜在一股革命豪情。

悲情英雄洪振海,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连战皆捷的胜利,让洪振海难免有些麻痹大意。

1941年12月初,他率队驻扎在黄埠庄时,时间待得过久暴露了行踪。

得到密报的1000多名日伪军突然发起夜袭,洪振海掩护战友突围,自己却中弹倒下,年仅31岁的他就此英勇牺牲。

洪振海的壮烈牺牲,如晴天霹雳般震撼了全体队员。

谁来继任大队长?当时有三个热门人选:作战勇敢、智勇双全的中队长刘金山;铁道游击队元老、颇有大局观的副大队长王志胜;还有作战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中队长徐广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激烈讨论,大家最终以"豆子投票"的方式推选出年仅26岁的刘金山担任新一任大队长。

年轻有为的刘金山接过了洪振海的班旗,带领铁道游击队继续战斗。

洪振海的牺牲是铁道游击队的重大损失。

但革命先烈的鲜血并没有白流,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新任大队长刘金山任重道远。

1943:悲壮一年的铁血记忆

1943年,是铁道游击队最为悲壮的一年。

副大队长赵永泉,这个参加游击队最早、入党最早的元老级人物,2月在一次遭遇战中为掩护战友突围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32岁。

接任的第二任政委文立征,也在1945年2月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第三任政委杨广立刚刚到任不久,就不得不紧急应对"扫荡"带来的严峻考验。

日军在惨败之下愈发疯狂,疯狂扫荡的同时又拉拢民心。

杨广立沉着应对,一方面鼓励群众不为敌人所惑,一方面教育队伍提高警惕,保存实力。

在他的带领下,铁道游击队化整为零,开展更灵活的游击战。

尽管环境恶劣,但队伍的革命斗志依然昂扬。

1943年,铁道游击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然而,铁血悲歌中涌动的,是游击队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鸿义、郑惕先后掌舵,誓将抗战进行到底

1944年7月,又一位政委张鸿义临危受命。

他刚刚到任,就发现原本3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20多号人,武器装备残缺不全。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军加紧"扫荡",铁路管控更加严苛。

但张鸿义没有丝毫懈怠,他带领大家发扬游击战的优势,白天化整为零,晚上集中训练。

通过"活的武器"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

仅仅半年时间,在张鸿义的带领下,队伍就恢复到300多人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突如其来的意外,再次将铁道游击队推入悲痛之中。

1945年6月,张鸿义在一次战斗中中弹负伤,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33岁。

悲痛欲绝的郑惕接过了大队政委的重担。

面对即将到来的最后胜利,他和刘金山用铁的意志带领队伍继续浴血奋战。

功夫不负苦心人,1945年8月,郑惕和刘金山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然而,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发生了。

"彭亮"的原型、游击队爱国将领徐广田,因不满组织安排叛变投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浴血奋战换来的大好前程,就此付之东流。

硝烟散尽,和平到来。

代价是残酷的,牺牲是惨烈的。

张鸿义、郑惕先后掌舵,誓将抗战进行到底。

胜利在望时叛将变节,更让人唏嘘不已。

岁月静好,铁道游击队群星璀璨

1946年3月,铁道游击队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撤编。

英雄的队员们,一部分人奔赴解放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一部分转入地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领导们,也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刘金山在解放战争中任35军副团长,还曾一度占领了国民党的"总统府"。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

1996年,英雄迟暮,刘金山病逝,长眠于革命烈士陵园,园中矗立着他持枪挥剑的雕像,英姿勃发,永垂不朽。

当年八面玲珑、文武双全的王志胜,在抗战时期先后护送了1500多名地下党员,从未出过一次差错。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铁路系统,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一生。

1987年,王志胜老矣,溘然长逝,享年78岁。

郑惕在战后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一路披荆斩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多个战场,先后在陆军、公安部队任职缓急。

1988年,郑惕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2年9月,从戎79载的老将军郑惕病逝,告别了这个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世界。

至于叛变投敌的徐广田,解放后受到审判。

考虑到他在抗战时期立下的汗马功劳,最终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但好景不长,60年代初,因病致贫的他悄然离世,抛下了万千遗憾和叹息。

峥嵘岁月,铁道游击队的将士们各有际遇,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壮志未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不能一一述说,但无论功成名就还是默默无闻,无论英年早逝还是寿终正寝,哪怕出现叛徒变节,都无法

掩盖铁道游击队的炽热忠魂和赫赫战功。

结语:

回望铁道游击队的传奇历史,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啊!他们从草莽中崛起,以铁路为家,与钢轨为伴。

他们身着便服,手持长短枪,长年累月潜伏在敌人心脏地带,用一列列战火纷飞的列车,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他们有个性鲜明的领袖:敢冒敢拼的洪振海,八面玲珑的王志胜,沉着稳重的赵永泉,才华横溢的杜季伟,勇敢机智的刘金山,坚强不屈的张鸿义,铁骨铮铮的郑惕……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一个个永不磨灭的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铁道游击队的故事里也有不和谐的音符。

徐广田就像小说里的"彭亮",是一个悲剧性的反面教材。

但他的堕落和失败恰恰折射出游击队员们的可贵品质,那就是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今天,当我们重温那首熟悉的歌谣,是否还能感受到铁道游击队的赤胆忠魂?是否还能从列车的轰鸣声中,听到他们山呼海啸的口号声?

烽火硝烟散尽,和平的列车依旧在神州大地上奔驰。

但那些面目清秀的游击队员啊,却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卷里,用鲜活的生命谱写出民族的崛起之歌。

让我们缅怀英烈,学习先辈,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华彩乐章!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永远值得一讲再讲、一听再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

弹起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听的歌谣。

让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信息来源:日军谈虎色变的铁道游击队,10位领导近半牺牲,"彭亮"投敌
2024-05-27 11:47·历史系小狼
日军谈虎色变的铁道游击队,10位领导5位牺牲,"彭亮"投敌
2022-11-05 10:17·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