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汝华介绍,新桥开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突破跨黄通道瓶颈制约,促进起步区与黄河南岸城区一体化发展。两座新桥的建成,基本克服了黄河天堑的空间阻隔和屏障作用,有效满足跨黄交通需求,使通行时间大为缩短,实现两岸自由交流和无缝衔接。

其次,逐渐消除跨黄的社会心理隔阂,助推起步区更快发展。交通上的便捷,提升了起步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拉近了两岸心理距离,弥合了空间割裂感,人们更愿意去黄河以北地区就业、创业,为起步区的快速发展汇聚人气、提升发展预期。

再次,能够更好地支撑起省会城市及都市圈空间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级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济南市未来的发展期待起步区的带动,而起步区目前的发展则需要老城区的支撑,交通先行,尤其是跨黄通道的建设则是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基础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建黄河大桥是国内首座五位一体超级综合体工程,实现了集城市主干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及国家干线公路等多功能于一身。张汝华表示,这样的设计具有两大优势。

首先,实现了对跨河通道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开通的两座大桥是跨河交通要道,尤其是黄河公路大桥,直通南部城市主中心和北部起步区城市副中心,对公路、轨道来讲都是最佳的线位,甚至也是过河管线管道的必经之地,因此要求充分利用、共享这个通道。

其次,为建设“轨道上的城市”预留了发展空间。张汝华表示,济南明确提出建设”轨道上的城市“。让轨道交通助推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城市空间集聚、有效应对交通拥堵问题的唯一途径。就运输效率而言,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双向运输能力,至少相当于60条小汽车车道的客运能力,也就是相当于八条双向八车道的公路。

当前,济南共规划跨黄桥隧34处,其中起步区范围内19处,平均每2.2公里就有一条跨黄通道。

张汝华表示,密集的跨河通道消除了过河交通瓶颈,推动起步区快速发展。“大江大河谓之天堑,跨河通道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防灾应急、景观生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间距2.2公里这样一个密度可以说是国内最高、世界之最,真正完全消除了过河障碍,天堑变通途。”张汝华说。

张汝华介绍,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国务院最近批复同意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了济南“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同时要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这些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

张汝华同时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优化和完善道路交通、强化轨道交通、挖掘小清河以及徒骇河内河水运潜能、重视航空赋能,着力构建“交通强市”,增强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辐射能力,绘就新时代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

记者:高家涛

编辑: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