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一座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的城市,孕育了历史底蕴与时代潮流交相辉映的十全街。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对十全街进行“商圈+景区”全方位提质升级,融入大量潮流元素,让充满历史感、文化感的街区焕发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改造升级的街区进行宣传,需要遵循传播规律精心策划。在十全街整体改造升级的一年里,保护区、姑苏区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温和放大的工作思路,形成多方联动的宣传矩阵,分阶段联合各级媒体,逐步通过高频率、多形式、持续性的宣传,打响“中国有条十全街”品牌,让十全街火爆出圈,吸引更多年轻群体走进古城、爱上古城。

聚焦目标人群

展现街区年轻态

明确核心受众是宣传的起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宣传资源若如散弹乱发,只会收效甚微。唯有聚焦目标人群,宣传方能如利箭中靶,精准有力,收获最佳成效。而宣传内容的定制化是吸引目标人群的核心。用他们熟悉的语言风格、感兴趣的话题元素来包装宣传信息,让宣传内容与目标人群产生情感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ity不city啊”这是来旅行的国外视频博主和妹妹的对话,搭配“魔性”的音乐让许多网友争相模仿,一时火遍网络,“city”也成为了城市化、新颖、潮流的代名词。姑苏晚报在《上新的十全街越来越City》中也对“city不city”进行了阐释,介绍十全街有关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与读者共同期待有底蕴、有潮流的城市街区景观。此外,中国新闻周刊刊发的《又潮又复古,年轻人觉得这里封神了》、现代快报刊发的《文化赋能,打造街区范儿》都将目光聚焦在年轻人在十全街的多样体验。各级媒体结合十全街游客特点,突出年轻语态表达,搭建起与青年群体沟通的桥梁,与年轻人一起探索十全街的美。

具象传播

呈现青春的“诗和远方”

单独的十全街这样一个名字,难以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此,我区在最初就制定了具象传播的精准策略,使其清晰可感,从而深深植入受众的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动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协同发力,丰富多元的内容互为补充,推动“中国有条十全街”热点话题登上“抖音苏州榜”榜首,瞬时让“中国有条十全街”的口号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象传播往往注重营造场景感。通过描绘特定的场景,让受众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内涵与价值。央广网以直播形式带着观众沉浸式打卡苏帮菜、品尝苏式面、感受苏绣魅力,擦亮十全街文化名片。姑苏晚报刊发的《十全街首场直播玩转潮流“酥”年》,展示在十全街的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以文旅直播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苏式糕点、特色文创等“十全年货”,为观众朋友送上新春祝福,在传统风俗中感受苏州年味。省内一些都市报通过详细信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详细的游玩指南。姑苏晚报发布《导游“乐乐”带你深度游十全街》《用脚步“阅读”十全街》《“潮玩姑苏·夜游十全”》,不仅为读者推荐漫步十全街的相关书籍,还展示了新质生产力深度赋能街区,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的“科技范儿”。紫牛新闻发布的《Citywalk线路、地铁宝典、集章打卡……苏大学子们,这份“开学’线’定攻略”请收好!》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详细攻略,让十全街的“诗和远方”更加具像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视觉元素在具象传播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幅精美的图片、一段生动的视频,能够在瞬间抓住受众的眼球,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活力社交,惬意空间,就在焕新十全街》《无限可能,就在夜十全》《精彩十全,未完待续》……姑苏发布视频号、抖音号通过策划推出“中国有条十全街”系列短视频,奏响十全街焕新前奏。结合开学季,立足抖音、小红书平台,开展“莘莘学子游十全”的短视频征集活动,共征集245条原创视频作品,抖音话题播放量近4000万次,点燃了苏州各大高校学子们的创作热情,也展现出十全街在他们心中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面报道

呈现“网红街区”长红密码

在十全街的报道中,有意识地引导主流媒体持续深入挖掘十全街转型升级经验,展现人文经济学的“温度”。这里的“温度”主要体现在关注人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福祉。

引力播发布《圆桌快评丨“十全”成就“十美”,打造有温度的“诗和远方”》,从人文经济学的视角展示街区的“变”与“不变”、“烟火人间”与“时尚潮流”。苏州日报刊发《打造人文与经济交融发展的新样本》,联合苏州市社科联推出“社科专家走基层”专栏,以十全街作为研究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新样本,围绕打造新业态新场景、开发文化资源等方面总结十全街品质化发展之路。这些报道中传播的文化价值观正是“温度”的体现,展现出十全街提质升级中,所承载着的当地文化记忆、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社会政策层面看,政府制定的各类政策就是人文经济学中温度的体现。如何让“网红街区”长红下去?其中,治理的温度不可或缺。“苏州日报”刊载的《“小网格”服务网红街巷“大民生”》《“参与式管理”让十全街“无限焕新”》、“现代快报”刊载的《针对网红街区,精细化管理有一套》,展示着网格化治理、精细化管理嵌入为民服务的温度,持续为市民游客带来舒适体验。

品牌出海

面向世界展示苏州街区

讲好中国文化街区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缩减概念层级的“中国有条十全街”迅速一炮打响,“十全街”作为苏州极具标识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不断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中国旅游“新”潮涌动(迈向旅游强国③)》,展现了十全街的秀丽风景,为读者推荐“游船+美食”“游船+文创”的游玩攻略。中国日报刊载的《old Suzhou street embraces new look》用英文将苏州的“慢生活”与互联网的“快速度”结合,将十全街的“新玩法”推荐给全世界游客,绘就一幅“姑苏繁华图”。交汇点刊发的《苏州十全街迎来了“外国体验官”》讲述了在苏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十全街打卡过程,彰显着十全街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