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立陶宛结束议会选举,反对党拿下多数议席,接下来政府总理将由反对党领导人帕卢卡斯担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台当局迅速出动,积极做起了争取,生怕立陶宛的外交政策出现一点变动。

日前,台外事部门就表示,将于本月17日至24日对欧洲国家展开访问,其中一站就是立陶宛。在访问立陶宛期间,台当局还带上了由20家无人机相关厂商组成的“台湾无人机产业访问团”,安排他们和立陶宛政府官员会面,并参加一场在立陶宛举行的无人机技术论坛,以此来促进台湾地区与立陶宛在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外长)

事实上,台当局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类似的行动了。

2021年蔡英文担任领导人时,就曾拿出台湾地区引以为傲的半导体发展成果来“收买”立陶宛,当时双方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表示共同投资一家企业,但结果显示只有台当局单方面出了钱,在此期间立陶宛方面还狮子大开口,直接将预算提升了两倍左右,台当局也是照单全收。

这种现象,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台当局在国际社会上的无奈处境,他们只能通过经济利益来换取更多的支持,以期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发声机会。

果然,这种办法还是很有效的。

日前,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在参加欧盟一场会议时,就再次针对大陆发言,其先是炒作所谓的“中国军事援俄论”,称已经获悉了中俄合作生产军用无人机的信息,对此欧盟国家应该继续跟随美国立场,对中方的企业实施制裁。

随后,其还自诩为是“欧盟对华最强硬”代表,对欧盟其他成员国的对华态度展开了评判,称他们对华“不知所措”的行动“非常软弱”。

总之,反华立场,立陶宛方面看似是要坚持到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对党领导人帕卢卡斯)

但实际上,在立陶宛内部,新的对华政策和方向,已经悄悄萌生了。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在十月底立陶宛才完成了议会选举,并且选出了反对党领导人帕卢卡斯担任立陶宛的总理。这次政权更迭预示着立陶宛政府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政治周期,而如今在欧盟会议上发表对华强硬言论的这名外长,也将在不久后离任,这一变化可能会极大地影响立陶宛未来的外交策略。

在竞选结束后,帕卢卡斯就曾明确表达了他对中立关系的看法。他指出,尽管当前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面临一些挑战和摩擦,但是他计划通过务实的外交手段来缓和这种紧张局势。他特别提到,前政府允许台湾地区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的决定是一个“重大外交失误”,并承诺努力修补因此而造成的外交裂痕。

之后,帕卢卡斯还提出了一些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具体步骤,其中首要的任务是重启双边对话。他认为,通过谈判可以促使中国重新派驻大使,从而恢复大使级别的外交关系。这不仅是缓和双方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推动中立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的关键措施。

而立方这种政策的转变,显然将对台当局造成不小的影响,意味着此前台当局投入的大量资源和资金,都有可能打了水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台湾地区驻立陶宛代表处)

结合国际背景,站在立陶宛的角度来看,其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过去,立陶宛之所以充当“反华先锋”,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台当局这个冤大头愿意免费给钱给技术,这些对于立陶宛这样一个小国而言,短期内确实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外部资源补充;二则是希望通过这种姿态来吸引美国的关注与赞助,增强自身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立陶宛也能发现,这并没能给其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好处。

在屡次发表对华不利言论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这些措施不但直接影响了立陶宛的企业,还对其经济造成了冲击。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公司,面临着生产中断和成本飙升等问题。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从台湾获得的有限支持。台湾方面原本承诺的贸易额增长目标也未能兑现,而美国方面也没有因为立陶宛的政治姿态而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如今,美国大选结果已经出炉,特朗普再次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在接下来的四年中,美方大概率奉行的,还是“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甚至可能对欧盟国家采取更多的关税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清德)

在这种不确定性增加的国际环境中,将给立陶宛带来新的挑战和选择。针对这样的局势,立陶宛如果务实地从自身利益出发,重新评估和中国的关系,将合作放在首位,通过加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来弥补之前的经济损失,或许是解决这些困境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