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地堂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圆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
广府童谣声声入耳,它是广州人集体的童年回忆。11月22日,一场以“广府童谣湾区颂”为主题的童谣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热闹开锣。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府特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童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广府童谣的魅力,提高少年儿童对童谣文化的认知与喜爱。
童谣、粤剧各具特色
师生共享舞台快乐
当天的活动上,詹天佑小学的孩子们轮番上台,带来精彩的演出。学校合唱团献上的广府童谣串烧《粤唱粤精彩》赢得阵阵掌声。同学们用稚嫩而真挚的歌声,演绎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广府童谣,这些童谣如同一首首童年的乐章,唤起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童年记忆,也让大家对广府童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领队老师陈爽介绍:
“我们的合唱队每周都会组织排练,最近新增了粤语童谣节目,学生们都很喜欢,家长也很支持我们的排练。粤语童谣朗朗上口,帮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广府文化,很有意义。”
除了童谣,还有不少传统文化元素出现在当天的舞台上。其中,五(1)班的叶智恬无疑是最亮眼的明星,她表演的粤剧《杨八姐》赢得了场下师生的热烈掌声。叶智恬告诉记者,她学粤剧已经6年了,“我从小就对粤剧感兴趣,最初是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少儿粤剧传承基地跟唐沛文老师学习粤剧的,现在也一直跟她学习。”
现在叶智恬成为校园小明星,常常登台演出。她从不觉得学粤剧辛苦,反而是非常享受唱粤剧带来的快乐,传统剧目里精彩的故事也总能深深吸引她。“我们学校的粤剧班还会组织同学们一起到粤剧艺术博物馆少儿粤剧传承基地去学习,能跟同学们一起唱粤剧也很有趣。”
校园品牌节目再度登场
尽显天佑学子风采
活动中,学校原创剧目《天佑中华》更是成为一大亮点。该剧以詹天佑的故事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感人至深的表演,以歌舞、快板等多种形式展现了詹天佑作为中国铁路之父的卓越贡献和爱国情怀。剧目的表演不仅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更激发了师生们对广府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自豪感。詹天佑小学党总支书记郭裕坚介绍:
“创作这个节目的初衷是希望詹天佑精神以及传统文化能够以更直观、生动而且以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这次创作我们花了很多心思,也邀请到广府文化学者何车老师来做总导演,共同策划。在这个节目宣传了詹天佑爱国的情怀,创新拼搏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表现形式上有童谣、粤剧、快板等多种形式,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戏曲项目。节目做出来以后很受欢迎,不仅是我们的师生自己喜欢,也得到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肯定。”
郭裕坚介绍,目前詹天佑小学还培育了表演梯队,这个节目将继续表演下去,传递积极正能量。
游园活动妙趣横生
传统文化扎根校园
除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当天的活动还设置了广府童谣主题游园会环节。游园会设置了多个主题互动摊位,包括《排排坐》《月光光》《氹氹转》等经典童谣的互动体验,以及剪纸、书法、醒狮等传统文化体验摊位。同学们通过参与互动游戏,不仅加深了对广府童谣的理解和喜爱,还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游园会中,《月光光》摊位人气颇高,这个摊位则利用灯光和纸板剪影,创造出一个“月光地堂”的场景,让孩子们在幕布后表演童谣中的故事,体验到了童谣中的意境之美,师生也纷纷被表演吸引,来一探究竟。《排排坐》摊位通过听歌曲找水果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到了童谣中的知识;《氹氹转》摊位通过多人合作进行歌曲接龙的游戏,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童谣的掌握程度。同时,剪纸、书法、醒狮等传统文化体验摊位也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位于西关腹地,受广府文化熏陶,近年来,学校建立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中心,融合“三雕一彩一绣”非遗与劳动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广府童谣传唱,让学生在欢快中感受广府文化。同时,学校开设粤剧班,通过系统学习、表演,展现粤剧魅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学校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如“非遗在校园”和“非遗在社区”活动,学生体验课程,制作义卖非遗手工艺品,为困难老小筹集善款,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