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大幅加征关税的决定即将生效,但中欧双方近期都表示,在此之后双方的磋商也仍会继续。在欧盟和中国贸易官员于北京进行了将近一周的密集磋商之后,谈判代表们宣称取得了技术性进展。报道指出,按照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声明,磋商的核心在于达成一项有关价格承诺的可能协议,以此来替代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5.3%的关税。该声明称,贸易官员们“建设性且深入地探讨了如何确定这种复杂产品的最低进口价格,以及监督和执行相关承诺的方式”。

中欧双方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的具体内容,其技术团队在北京开展了五轮磋商。在磋商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会后,中欧双方都宣称取得了“技术性进展”。这种进展特别体现在价格承诺框架以及协议执行机制方面,双方在此达成了共识。并且,双方还表明会继续开展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欧双方在本轮谈判中就价格承诺框架所达成的协议,也就是在总体框架上达成的共识。这一情况显示出中欧双方想要把资源聚焦在谈判的核心利益之上,进而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

有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已经正式开始施行,欧方宣称其将来华就这一方案的具体内容持续进行磋商,这是否意味着双方依旧能够经由谈判达成协议呢?中方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进行了视频会谈,在会谈中,双方再次强调了通过对话来化解分歧的政治意愿,并且明确了继续把价格承诺当作解决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途径。近期,欧方公布了最终的裁决结果,同时也表示将会持续和中方就价格承诺展开磋商。

外界已对中欧博弈的后续走向作出诸多猜测。有分析指出,欧盟此次使出诸多不太光明的手段,几乎打出了全部筹码。实际上,这背后的根本问题在于欧盟所面临的经济压力以及产业焦虑。并且,随着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欧盟担忧自身的产业地位会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这些矛盾与利益纠葛致使欧盟急于掌控市场,然而中国的强硬回应给欧盟敲响了警钟:合作旨在实现共赢,而非用于博弈。在电车关税谈判的僵持局面中,中国的反制举措也让外界认识到,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容轻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与欧洲在电动车领域的争议已趋于白热化。欧盟做出了对我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的决定,对此,我国迅速予以回应,实施了一系列反制举措。我国明确表达了对欧盟此举的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所进行的反补贴调查存在偏见,这一行为将对中欧贸易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商务部也指出,欧盟的这一行为不只是针对我国的电动车行业,还有可能进一步使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状况加剧。

事实表明,欧盟既高估了自身,又低估了中国。欧盟整体的能源转型速度颇为迟缓,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备,而且通货膨胀致使物价高昂,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欧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而东盟则不存在此类担忧,近年来东盟发展态势蓬勃向上,并且东盟坚决不推行所谓的“对华去风险化”,这就使得东盟的能源转型工作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而稳步向前推进。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东盟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欧盟更具发展潜力,更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媒刊登了彼得·古德曼所写的题为《特朗普对华贸易竞争2.0版将有何不同》的文章,文章有如下摘编内容:多年前,特朗普承诺要运用总统的各种权力与中国开展一场贸易竞争。当时,他怒火所指向的目标——中国,被广泛认为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中国是全球不可或缺的工厂,同时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美国专家甘思德表示:“与特朗普首次加征关税的时候相比,中国如今拥有了更多的筹码。如果中国判定特朗普正在发起一场全面的经济竞争,那么中国在反制美国方面有一系列可以运用的工具,并且能够给美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害。”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情况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