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夏秋之际风雨骤多,被雨水冲刷得油光发亮的青石板倒影着车来人往,一排排古朴的白墙灰瓦的下山虎老厝座安安静静地屹立在风雨中。与那些被年轻人摒弃的寂寥山村不同,普宁南山村因为南山英歌队而显得格外热闹。
普宁南山村
年初,南山村英歌队在英国伦敦伯灵顿精彩表演,圈粉无数。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艺术力量之美,也和“黑神话”悟空一样,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特地和报社同事来南山村探个究竟。
走进南山英歌舞训练基地的小巷,一股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老厝的白墙粉刷一新,各个惟妙惟肖的英歌舞人绘生动逼真,舞着蛇的网红大、小时迁,左右“头槌”红面红须的大刀关胜、绿面黑须的黑旋风李逵和腾空飞跃的武松,从墙上呼之欲出。
隆-咚-锵,隆-咚-锵,喧嚣的锣鼓声从基地大门贯耳而来,梁山好汉们挥舞着战槌,齐声吆喝,花样短棍上下飞舞,随着锣鼓明快的节奏,时而高举,时而下跨,时而后背相敲;队形也随着剧情不断变化着,英雄们时而腾空跳跃,时而下蹲横步,如龙似虎……
小时候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寨门外“咚-锵”锣鼓声一响,村民们心就“蓬浅”(激动),“唱英歌啦”!细路仔(小孩)争相恐后涌向寨门外,一路欢欣雀跃地跟随在浩浩荡荡的英歌队伍后面,走村串巷。
那时候,唱英歌的人是英雄,是族群的骄傲,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时隔半个世纪,许多热闹的村落变得冷冷清清,后生仔(年轻人)都外出谋生去了,古巷里留下几只四处游荡的黑土狗,杂草丛生的巷子里偶尔有几声留守老人的咳嗽声,英歌队的锣鼓战槌蒙尘在祠堂里。这是之前的返乡记忆。显然和眼前人群熙攘的南山村不一样。
“来,喝杯功夫茶!”亲切的潮州乡音把我从恍惚的记忆中拉回来。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采访。和坐在办公室正襟危坐的访谈不同。我们围坐在茶烟嫋嫋的茶几旁,在茶香的浮动中,开始了潮州功夫茶闲聊式采访。
年近七十的南山英歌队传承人,陈来发,精神抖擞地聊起他的英歌队,就像一名老父亲聊起挚爱的儿孙,藏不住满脸的爱意。
南山英歌队传承人陈来发
“北有安塞腰敦,南有普宁英歌”。英歌,秧歌、莺歌,唱英歌、跳英歌、打英歌,各种说法都有。英歌盛行在潮汕地区,是潮汕传统文化的艺术典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在民间流传三百多年,始於清乾隆年间,老百姓喜习武(学拳头),藉以消除疲劳,健身壮体。后根据《水浒传》梁山伯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改编,一代代相传到现在,如今英歌从潮汕大地走向世界。
“普宁有几支出名的英歌队,南山英歌是快板英歌,泥沟村英歌队是中板英歌,惠来东光村是慢板英歌。慢板英歌注重棍槌花样和戏曲表演,而快板英歌深受群众喜爱,因为节奏明快,欢快情绪容易感染大家,舞台表现张力大。”陈老满足地吐着烟圈,得意地比划着。
我第一次听说英歌分快、中、慢,作为潮汕人且自认为对英歌采访素材准备充足的我有些汗颜。
潮汕人对英歌舞都亲切熟稔,返乡客也是喜闻乐见。逢年过节或大型活动,离不开英歌舞的欢腾庆贺。特别是春节,无年不英歌,没有英歌就没有年味。
正月头,拜完老爷(神明),开始唱英歌。时迁灵巧地舞动着蛇探路,梁山好汉们化着不同人物的花脸谱、脚踩“英雄靴”,身着武术装,击槌捶鼓腾跃在各条大街小巷。谁家门口鸣炮了,英姿飒爽的英歌队就跳入他的厝内,在每个角落里威武雄壮猛的耍起双棍,刚劲雄浑的舞步,嘹亮的嗨嘿吆喝声,让观众也跟着一起沸腾。英歌一唱,驱鬼神,镇邪恶,保平安,呈吉利。在潮汕人心里,英歌舞有驱邪的魔力,是英雄的化身,是吉祥的象徵。
英歌舞就像这片潮汕土地上的精灵,提拈起潮汕人的精神气,牵系着潮汕人的家乡情,护佑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英歌舞融舞蹈、艺术、南拳套路、戏曲演技於一体,表现了潮汕人的顽强不屈和勤劳勇敢。甩槌、背槌、抱槌、勾脚、过跨、跳、转、腾丶挪,一招一式都有讲究。普宁英歌亮相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倾倒观众无数,多次受中央电视台邀访,代表中国文化被外交部向全世界推广,被授予《中华战舞》称号。今年年初,英国之行惊艳世界,掀起了英歌舞出圈热潮。英歌舞从潮汕走向英伦、走向东南亚、走向南非,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现在我们巡演满天飞,网路上英歌舞也是漫天飞。”陈老续着功夫茶,谈起心爱的活儿滔滔不绝。
谈到英歌队的训练和传承,陈老感慨地说,使命和热爱是英歌舞能传承下来的秘笈。
“前些年新冠疫情,各个村落死气沉沉,乡村们被疫情压得透不过气来。为了调动大家士气,我们自发为村民表演。当锣鼓声响起,平常不敢出门的老百姓都跑出街来看表演了。”陈佬眉飞色舞地聊起这档往事。
在他欣慰的笑容里,我能够想像,当响彻云霄的潮州大锣鼓声铿锵响起,伴随着沉雄遒劲的铜锣声和激昻的咚咚腰鼓声,英雄们挥舞着明快的双棍,嗨嘿嗨嘿的雄赳赳吆喝着,勃拔的舞姿,灵动的舞步,一定以叱咤风云之势把新冠阴霾一扫而空,英歌舞的热烈奔放和豪迈洒脱必定点燃起大伙儿的精神气。
如果你见过新西兰毛利人的哈卡战舞,你就能明白潮汕人对英歌舞的情感,也可以想像到英歌舞粗犷豪放的雄浑气势。他们一样充满动感和力量,一样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信仰。众多舞蹈中,为什么唯独他们,可以从远古的年代流传至今并风靡全球,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什麽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
“看到呆在老厝里几个月都不迈出家门口的奶奶终于走出来,并笑眯了双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英歌舞的力量和价值,我也深深地喜爱上英歌舞者这个角色。”南山英歌队一个年仅18岁的小队员,正面临高考压力,聊起英歌时满脸陶醉又自豪。
“身在南山村,我们骨子里都流淌着英歌文化,拥有这个文化是我们的荣耀。很多舞者从小跳到现在,我们当地人觉得跳英歌舞非常厉害,很光荣!后生仔因为喜欢英歌留在村里,他们开五金店,卖水果,卖猪肉,开汽修店,当快递员,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英歌舞让大家走在一起,成了亲密的伙伴。村里原本爱打架的后生仔不再惹事生非了,也没有人游手好闲和沉沦赌博了,当然治安也就更加安稳了。村民们凑经费给我们训练,英歌舞让大家更加团结。国家提倡和谐,英歌舞就是和谐的通关密码。学校也开设了英歌舞课,孩子们不再沉迷游戏,还强健了身体。你看,英歌舞的‘好彩头’就是这么神奇!”陈老豪迈地哈哈大笑,笑得特别心满意足。
“英歌舞给我力量,让我可以更加勇敢去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困难,也让我内心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武松扮演者陈恒任聊起英歌时两眼放光。
聊到付出与收获,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认真地说:“文化于精神世界非常重要。我为了留在这里唱英歌,帮家里人卖猪肉,很辛苦,英歌舞训练也辛苦。但是,表演时,观众高昂的热情鼓舞着你,同伴们努力拼搏的样子带动着你。就像有一束光引领着你,你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谈到价值,小伙子腼腆一笑:“就像荣耀对于军人,它不能用金钱衡量。就像消防员,不会因为人穷不救,解放军不会因为价值去冲锋陷阵。我们在国外表演,许多潮汕游子激动得泪流满面地拥抱着我们。这就是价值。”
没来采访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一群找不到出路的人,才留下来唱英歌;我也期盼,从英歌的火爆出圈中,寻找机遇给家乡带来经济生机。但小伙子的一席话,让我为我的浅薄羞愧不已。
“你可曾记得当年情怀,过年过节多少英雄气派,英歌锣鼓是后生好汉,八面威风古古怪怪。彩旗飘过又飘回,英歌锣鼓他常胜不败,营了千年又从头来。英歌锣鼓人人知,游子过海泪满腮,只愿今日一曲锣鼓英歌,牵动万里乡情万里爱……”
风雨中来,风雨中去。南方夏秋的雨水总是不停歇。乡亲冒着狂风暴雨送我们去车站。这首嵌入英歌魂的潮语歌曲一路吟唱在我的心中,温暖又解乡愁。
与其说英歌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不如说英歌舞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它就像一条纽带,让情感在舞者之间、舞者和观众之间流动,让人内心更加笃定和丰盈。
英歌舞是一种祛邪扶正的自我觉醒,更是潮汕人心中的神明,人们心中的光。我想起广州猎德村千万富豪们划龙舟时昂扬的激情,想起河北张家口玉狗村矿野中愉快练瑜伽的妇孺们,他们自信的模样丶昂扬的热情就是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力量,超越了健康和财富。这也许是他们备受追崇的原因。
来,英歌舞的头槌,摸摸孩子的头,来年孩子就健康平安!
咚咚锵,咚咚锵,英歌舞舞过的地方,都是吉祥之地!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马丽琼
编辑:刘妍伶
审读:刘妍伶
监制:舒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