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春天,李肇星刚刚接过外交部长的重担,成为了中国最高外交官之一。在这个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来自国内外的期待与压力扑面而来。

李肇星已经不是那个在肯尼亚学习餐桌礼仪的年轻外交官了,他的驻外经验丰富,曾在中美关系中游走于复杂的博弈场。

但就在他上任后的不久,钱其琛,前任外交部长,找到了李肇星。

这一次,两人的谈话内容出乎他的意料。这句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肇星的外交初步

1964年的夏天,李肇星带着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荣誉毕业证书,走进了北京的外交部大楼。

李肇星拥有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这在当时的外交部是极为珍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之后,外交部组织了一个新年晚会,旨在增进部门内部的交流和团结。

晚会上,李肇星参与了一个小组表演,他们选择了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

李肇星饰演主角哈姆雷特,他用流畅而纯正的古典英语表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李肇星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肯尼亚的飞机,开始他的第一个海外任命。

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后,李肇星被直接安排到了中国大使馆。

大使馆坐落在市中心,是一座庄严的建筑,外墙覆盖着中国特有的红色瓦片,门前挂着一块大大的国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使馆的第一天,李肇星接受了一场特别的“入职培训”,主题竟是“如何在外交宴请中用餐”。

他有些诧异,毕竟,在北京时,他已经参加过不少的官方晚宴,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国家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使馆的礼仪官详细介绍了宴会中的餐桌礼仪。

李肇星认真听取了如何使用餐具的指导,包括刀叉的使用顺序以及如何放置使用过的餐具。

他学习了在正式场合中,如何优雅地用餐,以及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菜肴和酒类。

他被告知,在进食时绝对不能发出声音,这在很多文化中被视为非常无礼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他学到了在宴请结束时,需要确保自己的盘子里没有剩菜。

这不仅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对食物的珍惜,同时显示了对当地文化的尊敬和理解。

在喝酒方面,他被告诫不要超过自己的常规饮酒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在提议敬酒时要注意不强迫他人随意饮酒,尤其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的几周,李肇星有了多次运用这些新学到的礼仪知识的机会。

在与肯尼亚政府官员的正式晚宴上,他注意到了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也非常注重餐桌礼仪,大家都表现得极为谨慎而优雅。

通过这些实际的社交活动,他开始逐渐适应并精通这些国际通用的外交礼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外的文化差异与接地气的称呼方式

1977年,李肇星刚从非洲的工作岗位上回到国内,有机会短暂地回到外交部总部待一段时间。

一天,他来到位于北京的外交部办公大楼,准备例行报告工作。

在大厅里,他碰巧遇到了外交部新闻司的司长钱其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其琛在部里是个非常有威望的人物,许多同事都与他合作多年,彼此之间形成了非常融洽的工作关系。

李肇星之前虽然知道钱其琛的名字,但因为长期在外驻工作,两人并没有太多直接的接触。

出于礼貌和对上级的尊重,李肇星见到他后,便按着平常在外交场合中常用的礼节,恭敬地说道:“钱司长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话音刚落,周围的同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场面顿时变得轻松愉快。

这让李肇星有些困惑,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称呼会引起这样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一位同事笑着走过来拍了拍李肇星的肩膀,笑着对他说:“你叫‘钱司长’?我们都叫他‘老钱’,这样亲切一点!”

原来,钱其琛在部里因为资历深厚,和大家关系融洽,同事们私下里都习惯称呼他为“老钱”,这已经成了一种半正式的叫法。

尽管钱其琛身为司长,但他并不介意这个亲切的称呼,反而觉得更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肇星这才意识到,自己用了过于正式的称呼,显得有些生硬,与大家的日常习惯不符。

在外交场合中,他习惯了严谨和正式,特别是在与国际同行打交道时,这种礼节是不可或缺的。

但回到国内的工作环境中,情况则有所不同。

钱其琛在同事们眼中,更像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辈,大家对他既敬重又亲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故土与进一步的成长

从肯尼亚回国后,李肇星被安排到外交部新闻司工作。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外交部新闻司负责向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同时也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舆论场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肇星第一次正式见到钱其琛是在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准备会议上。

钱其琛年纪比李肇星大不少,身上带着一种老练的气质,说话时不急不缓,条理清晰。

作为新闻司司长,钱其琛需要统筹整个新闻司的工作,而李肇星作为新手,很多事务都需要向钱其琛请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其琛对李肇星的指导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

有一天,钱其琛叫住了李肇星,和他聊起了在外交场合中,如何面对外国记者的尖锐提问。

“你要记住,记者的问题往往带着他们自己的立场,不要急着回答他们,要先听清楚他们真正想问的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肇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领会了钱其琛的教导。

在一次国际记者招待会上,几位西方记者试图用颇具挑衅意味的问题来测试中国的立场。

李肇星运用钱其琛教给他的技巧,先是冷静地听完提问,然后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做出回应,没有被问题的表象所带偏,同时在言辞中表现出坚定的中国立场。

这场发布会后,李肇星的表现得到了广泛好评,甚至有记者私下里称赞他的回答“犀利又不失分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业务上的指导,钱其琛在做人做事方面也给了李肇星很多启发。

钱其琛待人接物总是谦和有礼,即便是面对一些刁难和误解,他也从不急躁,而是耐心地沟通,展现出极大的包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肇星与钱其琛的关系愈发紧密。

除了工作,钱其琛也时常会在茶余饭后和李肇星分享自己多年的外交经验。

有一次,他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国际论坛,论坛后,钱其琛对李肇星说:“做外交不能只看眼前,要看远方,今天的一次小小的沟通,可能会为未来打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交部新闻司的几年里,李肇星在钱其琛的引导下,深刻理解了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原则。

钱其琛教会他,不管在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耐心和冷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美大使与外交部长的高峰

1998年,李肇星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

驻美期间,李肇星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他深刻理解文化交流在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理解的重要性,因此,他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个能够让他与美国社会各界接触的机会。无论是美国的大学校园、智库研讨会,还是社区活动,李肇星都会现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李肇星应邀前往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主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

在座的大部分是美国的学生和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好奇,同时也带着一些疑虑。

在演讲中,李肇星没有使用官方语言,而是通过讲述个人经历,向这些年轻的听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正在发生巨变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讲述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也坦率承认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演讲结束后,很多学生上前与他交谈,李肇星耐心回答了他们的疑问,并借此机会邀请他们有机会去中国实地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李肇星还特别重视与美国政界的沟通。

他与美国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地方领导等进行了多次深入会谈。

在这些交流中,他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通过展示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回应美国方面的关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在与一位美国高层官员会面时,这位官员提出了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李肇星没有回避,而是耐心地解释了中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指出,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确存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双方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性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李肇星结束了在美国的任期,回国后不久他接替唐家璇成为中国的外交部长。

担任这一职务后,李肇星继续秉持着他在驻美期间积累的经验和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曾经与钱其琛有过一次深入的谈话,钱其琛叮嘱他说:“别把官衔太当回事,外交事业最重要的是为人类谋求和平,让祖国多一些朋友。”

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李肇星,成为他外交工作的座右铭。

无论在什么样的国际环境下,他始终秉承这一原则,努力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国际朋友,同时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庄杰,罗璇.李肇星的语言艺术赏析[J].领导科学,2010(13):32-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