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去世,朱德十天后才知晓,他哽咽道:你们不告诉我,这不对
莲花盛开
2024-11-23 10:54山西
1974年6月10日,朱琦突然离世,没有留下一句话。
朱琦逝世十天后,朱德总司令才收到了儿子逝世的消息。他沉默了许久,哽咽地对康克清说道:“你们开始不告诉我,这不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很可惜。他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
朱德总司令对于儿子,一直充满了内疚。因为朱琦从来没有享受过“朱德总司令儿子”这个名头的任何好处。
朱琦的童年凄苦、少年显得更加艰难,青年时他被朱老总送上战场,腿上落下了终身残疾,中年时放弃团级待遇,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最终不幸离世。
朱琦从8岁开始,父亲就不在身边,直到21岁才再次见到父亲,而他的亲生母亲更在其2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朱德26岁这一年,在朋友的撮合下,他认识了萧菊芳。萧菊芳人不仅长得好看,还是昆明师范学院的学生。
而年少有才、英姿勃发的朱德,也让萧菊芳产生了好感。萧菊芳和初次见面的朱德说了不少,。那时候的女性多数还是“大家闺秀”,即便是见到心仪的人,往往都会含羞不语。
萧菊芳能够大胆地和朱德说上许多话,足以看出她的确是心仪他的。两情相悦,再加上朋友的撮合,没过许久,两个人就在昆明结了婚。
结婚之后,萧菊芳继续在师范学校读书、朱德仍旧在讲武堂带兵操练,朱德也没有借用职务之便,在昆明置办房产,只是每周周末团聚。对此朱德对外人曾自豪地表示:“我和萧菊芳的婚事并不是资产阶级的!”
朱德在昆明的四年里,和萧菊芳的感情日益稳固。可他毕竟是个军人,总不能一辈子在妻子身边。护国军北征后,朱德随部队回到家乡四川。此时萧菊芳怀有身孕,朱德打算将她留在昆明,安心将养。
可萧菊芳不想和他分开,毅然坐着轿子,一路颠簸到了泸州。到泸州后,她就租了一所小小的住宅,和朱德住在一起。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最简单的幸福莫过于此。更何况他们的孩子也来到了人世间,这更让两人愈加幸福。小家伙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瞧着襁褓中的小不点,朱德发现他右耳际有一根细细地“拴马柱”,遂为之取名为“保柱”。
有贤妻、爱子陪伴,朱德三口之家仿佛一个安全港,庇护着彼此。可天有不测,在生下孩子不久,萧菊芳就身患热病,于1919年病逝。
小保柱没了妈,而朱德失去了最挚爱的妻子,这让他十分哀痛。人已逝,未亡人只有肩负重担,继续前行。可小保柱如今才两岁,而朱德又东征西战,家里实在需要一个人照顾。许多人都劝朱德再婚,他想到没有母亲的小保柱需要有人照料,就同意了。
在朋友的介绍下,朱德和陈玉珍认识。和萧菊芳一样,陈玉珍也读过不少书、没有缠过足,在与朱德见面后,两人互生好感,不久就组建了家庭。她并不介意朱德有孩子,甚至于对孩子十分用心,将其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子。
朱德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的两任妻子都十分体贴、温柔。这让人们得以看见,在那个马革裹尸的年代,除了少年为国慷慨赴死之外,还有温情与回忆。
可在那个年代,金戈铁马、戎马疆场才是主旋律,朱德只能暂时放弃这温柔乡,投身于疆场之上。所以在四川没有待上几年,朱德再一次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告别陈玉珍、离开儿子后,朱德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朱德在外为祖国繁荣昌盛奔波,而小保柱则由继母陈玉珍抚养长大。
十几年时间飞逝,朱德对家乡、亲人倍感思念,寄回去的家书中,多处提到对家乡人的思念、对亲人的问候。
从1922年奔赴上海,到1937年担任八路军总指挥,十余年离家不回,他磨砺出了铮铮铁骨,可他依旧有铁骨柔情的一面。但国家尚在战乱之中,这份思念不得已只能埋藏在内心深处。
可当他去南京参加会议,从龙云口中得知,小保柱(朱琦)就在龙云部队中,这让朱德十分意外、高兴。
可毕竟是战时,朱德也不好亲自开口向龙云讨要儿子,只能向周恩来吐露心事。周恩来能体会到一个父亲十余年未曾见到儿子的那种心情,更理解他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当得知儿子身处国民党部队中,朱德更希望让儿子来到自己的身边。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朱琦被带到朱德的身边。当看到眼前的与自己有几分神似的青年时,朱德忍不住的在他右耳际轻轻摸索。当触到那不太明显的“拴马柱”时,朱德止不住地激动呢喃道:“没错,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
这是朱德时隔许多年再次见到儿子,他是激动地。但对于朱琦来说,他的心情显然并不比朱德平静。
他是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朱德的,但自从年少一别,他对于父亲的印象始终是模糊的。后来还是在别人口中慢慢得知,他的父亲是一位英雄、八路军的总指挥。这让他开始担心自己作为朱德的儿子,是否合格。
好在这次见面,父亲没有半点生分,尤其是见面后的拥抱,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父爱。1938年,朱琦被送进中央党校学习,并入了党。从党校毕业之后,朱琦就被朱德送往了前线。许多人都劝朱德,说:“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就不要送到前线去了吧。”
朱德有所动容,但对人说:“我的儿子不上前线,谁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