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王守仁这个名字,可能你会觉得陌生,但一提到王阳明,你肯定会如雷贯耳,立马肃然起敬起来,满脸的膜拜状:啊,大师久仰,给签个名吧。

是的,王守仁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王阳明就是土得掉渣的王守仁。

那么,王阳明究竟凭什么“大名鼎鼎”?先看看中内外著名人士是怎么说的。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还有曾国藩只能算半个。

半个圣人曾国藩是这样膜拜王阳明的:“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儒学大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民:“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都闪耀着灿烂光芒的儒学宗师,中国历史上唯有王阳明一人。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日本儒学家冈田武彦:“阳明学最有东方文化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在民间,王阳明更被称作500年来第一牛人。那么,问题来了,王阳明究竟牛在哪里?今天21世纪的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和历史上的很多伟人一样,王阳明的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常言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人家王阳明偏不,他在娘胎里足足呆了十四个月还不肯出来,弄得王家上下忧心忡忡,飞机晚点也不过半天时间,哪有迟到四个月的,你想学哪吒吗?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王阳明的奶奶做了一个梦:一身披红袍、佩戴宝玉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抱一赤子,从天而降,落到王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即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了。既然孩子来自云端,于是家人给他取名王云,他所出生的楼被叫作“瑞云楼”,如今瑞云楼已成了浙江余姚一景。

王阳明出生浙江余姚一个显赫家庭,祖上为琅琊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人。王阳明家族“世代以读书显贵”,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之职,还曾借调东宫,给太子朱厚照讲课,后贬至南京任吏部尚书。

有个词叫贵人语迟。王阳明哪哪都好,眉目清秀、活泼好动,很讨人喜欢,可就有一样不好,5岁了还不会说话,这又让王家上下担心不已,难道是个哑巴?

一次,一个和尚路过王阳明家门口,当他看见王阳明时,先是一惊,继而摇头面露憾色,摸着王阳明的大脑袋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此事正好被王阳明的爷爷看到。王阳明的爷爷王伦也是个文化人,一听就懂了,一个“云”字泄露了上天托梦的天机,于是给孙子改名王守仁,来自《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王阳明自从把名字王云改成王守仁后,果然语出惊人。爷爷在读《大学》时,在一旁玩耍的王阳明就摇头晃脑背起来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真是不语则已,一语则如江河决堤,滔滔不休。

我嘞了个去,这下可把爷爷吓坏了,他抱起王阳明问道:孙儿,你是从哪里学到的?

王阳明:爷爷天天读,孙儿早就记下来了。

众人听说这事后,都惊㤞不已,人家是过目不忘,王守仁是过耳成诵,这小家伙可真是个天才。

12岁时,在金山寺,王阳明陪爷爷参加Party,酒至酣处,大家决定来个赋诗PK。待至王阳明爷爷赋诗时,可能是喝多了,爷爷搜肠刮肚抓耳挠腮,也吟不出一个字来。

“爷爷,我替你吟一首吧。”说毕,王阳明便朗声吟道: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金山岛就像一只拳头,打破了维扬水面的宁静。醉后,倚着月光,在妙高台上吹箫,洞中龙王听了也酣然入梦。

此诗动静结合,气势颇大,声色兼备,意境唯美。

有人怀疑是宿构,于是现场出题《蔽月山房》,让王阳明再作一首。王阳明又是脱口而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此诗充满浪漫夸张的想象力,意境深邃 ,颇富哲理。眼大如天,吐词又是如此的豪迈,有太白风。

面对满堂喝彩,王阳明则不紧不慢地说道:文章小事,何足成名?众人听后又是一阵眩晕:我去,这个孩子还真是来自云端。

说王阳明来自云端当然是不可能的,但王阳明从小就与众不同的气质,还真像天边的一块云,飘乎不定难以捉摸。

王阳明十岁的时候,父亲王华喜中状元,随即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王阳明于是跟着父亲来到了京师求学。

王阳明悟性高,思考问题常常能举一反三,又活泼好动,喜欢舞枪弄棒和射箭,十分顽皮。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老师一起谈论兵法,有些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

他常常组织小朋友进行军事演习。他把小朋友们分成两队,一队主攻,一队主守,他自己则充当主帅,站在高处,煞有介事地挥着令旗,进攻防守玩得有模有样。

王阳明的“不务正业”遭到父亲王华的严厉批评:我家世代以读书显贵,你弄这些有用吗?王阳明脖子一梗:儒者患不知兵,光读书有什么用?

一句话把父亲气得够呛,王华且恼且思:这儿子是亲生的吗?怎么一点都不像我?

一次王阳明在课堂上,一本正经问老师:人生头等大事是什么?

老师:读书才能有功名,人生的头等大事当然是登第做状元啦,就像你父亲那样。

王阳明:登第恐怕不算是人生头等大事,人生的头等大事是学习做圣贤那样的人。

老师:圣贤?你?这?–––––

王阳明出生前后,正值大明王朝多事之秋。君昏臣怠、朝政荒废、边备松弛,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异族入侵,军队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军20万精锐损失殆尽,包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在内的66名大臣战死,明英宗被俘。

王阳明每每听闻师长们讲述此事时,都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此后他更加看重军事,苦研兵法,只盼望有朝一日能征战沙场,护国安民。

力挽狂澜、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的于谦更成为了王明阳的偶像。他认为,于谦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他还在京城的于谦祠前,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带着对偶像的向往,也想体验一下当年的战争氛围。1485年,14岁的王阳明一身侠客装束,单枪匹马前往长城一带实地察看,“纵观山川形胜。”他在居庸关、山海关等地考察了一个多月,访乡贤、凭吊古战场、思考御边之策,慨然有经略四方挥斥方遒之志。

回来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洋洋洒洒地写了个奏折,想要上报皇帝,阐述他的御敌构想和克敌制胜的用兵谋略。还说,愿领精兵一万,直捣贼穴,报效国家。

这下子可把父亲王华吓坏了:小子,兵者,凶之器。你懂什么,竟敢轻易言兵。

十多岁王阳明一刻也不消停,一会儿玩射箭,一会儿学骑马,一会儿搞军事演习。兵书刚放下,又对道教典籍看得入迷,还煞有介事地静坐修道,说是练习吐纳。

最后竟然发展到离家出走,还要给皇帝上书。把父亲王华弄得头大:真得去做个DNA,我们老王家就没生过这样的娃。

为收敛一下王阳明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父亲王华决定给王阳明娶个媳妇管一管他。1488年,17岁的王阳明被“嫁”到南昌,妻子诸氏为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

“终于把这个臭小子给打发走了”父亲王华长舒了一口气。谁知,新婚之夜,新郎王阳明竟然失踪了。新娘家人大惊:新郎连夜跑路了?于是发动所有力量,全城搜捕,第二天早晨才在一个道观里找到了王阳明。

原来,在这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新婚之夜,王阳明居然昏头昏脑走出了诸家,鬼使神差般地走进一道观,和一道人促膝长谈了一夜,全然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新婚大喜。

结了婚的王阳明果然清静了许多,立志当圣贤的他,以大儒朱熹为偶像,天天研读朱熹的著作。他在朱熹的《近思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连一草一木都蕴含着至理。”

此前理学大师娄谅也告诉过他:“格物致知。”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好吧,既然大师们都说了,那我就先格格竹子吧。于是王阳明和一个钱姓朋友一起,坐在自家后院竹林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竹子,想通过格竹子,看到整个世界,进而参透宇宙之理。

一天,二天过去了,他们忘记吃饭,忘记喝水,忘记了周遭一切,眼里只有竹子。

第三天,钱姓朋友坚持不住退出,王阳明还在坚持,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竹子还是竹子,并没发现有什么变化。第七天,竹子终于发生了变化——竹子“消失”了,王阳明眼前全是小金星,然后他就砰地一声晕倒了。

此后,王阳明就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说:我给朱熹骗了,真的,我给朱熹骗了,真的-----

以前王阳明是朱熹的粉丝,格过竹子后就开始质疑朱熹的学说了。

作为状元的儿子、以多才闻名乡里,不去参加科考好像说不过去。王阳明在父亲的督促下,认真读了很多经义、八股,专心备考。可能是由于思想过于先进,与程朱理学格格不入,王阳明两次科考均铩羽而归。

对此,父亲王华虽有不悦,但也不敢太过批评,生怕儿子一生气再也不考了,只得好生安慰:没关系的,儿子,你是有实力的,只是没发挥好而已,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考上。

你看,父亲王华对王阳明又哄又捧的,这跟现在的家长是一样一样滴。

谁知王阳明“不知好歹”地回道:什么叫没发挥好,我没考中就是没考中。世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边说边向父亲打了一飞吻,然而就和一帮朋友游山玩水去了,“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弄得王华悻悻然: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好在王阳明也不是一根筋,在父亲王华的循循善诱下,王阳明终于认识到“浮名”的重要性:没有“浮名”上哪儿建功立业去,像柳永说的“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完全是自嗨。

1499年,28岁的王阳明以二甲第七名高中进士。二甲第七名相当于全国第十名。

巧的是,参加这次考试的,还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不幸的是,唐伯虎卷入扑朔迷离的“会试泄题案”,被终身禁考,体制的大门从此对他关闭。

唐伯虎后来被宁王朱宸濠聘到宁王府当幕僚,后来他发现宁王有不臣之心,靠装疯卖傻才得以脱身,否则他会和宁王一样成为王阳明的俘虏。

跟王阳明的璀璨人生相比,才情崩溢的唐伯虎,余生只能靠卖画为生,这也许就叫命吧。

王阳明考中进士后,正式步入官场,任职工部、刑部。只是官场并不是王阳明想象的那般美好,官场中尔虞我诈纷扰杂沓,根本就不是自己想做事就能做成的。初入官场的王阳明身心俱疲,渐渐有了退隐之心。

一言不合就想辞官修道。从小就着迷道教的王阳明,在九华山好不容易寻到两个仙人,要死要活地要向人家拜师求道,结果一个以他“官相未尽”拒绝,一个则说了句“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之玄语,然后就没然后了。

官场失意、求道不成的王阳明悻悻而归。因才学显盛,不久王阳明加入了以李梦阳为首的文学复古派,掀起声势浩大的文学改良运动。王阳明的文学造诣非同一般,清代的《古文观止》中,明代文学家入选文章最多的正是王阳明,共有三篇。

只是此时的王阳明脑洞奇异思想活泛。有一天,王阳明正在斟酌字句时,突然似有所悟,他猛地扔下了笔,口中念念道:我怎么可以把时间都浪费到这无用的虚文上?

他觉得,圣贤之道并不在于雕琢辞章、做表面文章,而在于悟透世间大道,在于经世致用。探索成圣的道路、参悟人世间的哲理才是他奋斗一生的事业。

因肺病发作,王阳明告假在会稽山阳明洞养病修道,自号阳明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修炼,不但身体恢复了,他那颗跳脱不羁的灵魂好像也安定了,王阳明心有惴惴焉,难道自己就要升仙成佛了?

只是王阳明尘缘未绝,有一天他忽然想念起祖母和父亲来,难受得不得了。放弃亲情,独自一人终老山林,王阳明做不到,他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软红十丈的俗世,那里才有他的未来。

佛家和道家思想只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来源,并不是心学的归宿,王阳明也将开辟一个全新的儒学思想境界。

杭州虎跑寺有一和尚,已闭关修炼三年,终日不发一语,不视一物,在众人眼时是得道高僧。王阳明不以为然,决定会一会他。

王阳明:这和尚终日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家中有老母吗?想不想她?

那和尚不语,沉默----

良久,和尚愧疚地回答:怎么不想呀。

王阳明:爹娘便是灵山佛,不敬爹娘敬何人?信何佛?

和尚想到亲娘生死未卜,听王阳明这一说,当场崩溃大哭,连夜打包跑回家找娘去了。

和尚闭关苦苦修炼三年,结果让王阳明三分钟就说回家了。一方面说明王阳明善攻心,另一方面从中也看到人性本善和心力的强大力量。“灭人欲”根本就是违反人性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年仅36岁的明孝宗朱祐樘驾崩,15岁的朱厚照继位登基,是为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堪称明代三百年来最奇葩最荒诞的皇帝。他模仿宫外的花花世界,在紫禁城中设了许多店铺和妓院,让太监和宫女扮演店主和妓女,开张营业,顾客当然只有他一个。他还纵容手下宦官在京城打砸抢杀,然后向他上税纳贡。

他不住皇宫,专设豹房,在里面豢养老虎、豹子等珍禽猛兽,当然还有许多异族艳女。美女与野兽成了朱厚照的玩具。

明武宗朱厚照还是一个超级军事迷,他经常在宫中举行“军事演习”,自己充当大将军,指挥士兵攻城,铳炮齐鸣,射箭击打,一时间紫禁城内杀声震天,场面极其壮观。他做梦都想能像老祖宗朱元璋、朱棣那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1517年,蒙古小王子南侵。朱厚照以“威武大将军朱寿”名义御驾亲征,其实也就是带着卫队出关游玩,结果偶遇蒙古军队。

他马上以自己为诱饵引诱蒙古军队进攻,然后以皇帝的命令调动各路边防部队设伏,和蒙古军队打了一仗,真刀真枪的感觉真爽呀,让朱厚照感觉很刺激。

各地的边防部队听说皇帝亲自来了,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有的边防部队没接到命令也跑来救驾,谁都想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

结果这场十倍于敌的战役,最后还是让蒙古兵团主力空围了。但朱厚照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指挥有方立了大功。

其后,他郑重其事地下了一道谕旨给吏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帅六师,扫除边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五千石。”

这朱寿大将军当然就是朱厚照本人了,知道皇帝会玩,不知道皇帝这么会玩。

因过于贪玩,朱厚照无心打理朝政,就将权力下放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太监刘瑾。于是,渐渐地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结成了一个号称“八虎”的团伙,他们在朝中一手遮天,飞扬跋扈。首虎刘瑾私底下更被人称作“立皇帝”。

眼看大明江山就要毁在“八虎”手中,一帮老臣愤愤不平,密谋除掉这群祸国殃民的太监,但不幸遭到失败。

刘瑾反攻倒算,杖毙刺杀了一些反对他的人。南京带头上书要求惩制“八虎”的给事中戴铣,被押到北京,捆在奉天殿外,居然被活活打死。

官员遭此打击,大多数人噤若寒蝉。值此险恶关头,我们的主人公,兵部六品小官王阳明站出来了,他连夜上书,为死去的戴铣、蒋钦鸣冤,要求惩治凶手。

这自然得罪了大权在握的刘瑾,于是王阳明被杖四十,投进诏狱。父亲王华得知消息,不忧反喜:“吾子为忠臣,将名垂青史,得此吾心愿已足。”嗯,儿子像我,绝对是亲生的!

刘瑾未发迹前,曾和王华一起在太子府共事,刘瑾也一直仰慕王华的才华。刘瑾发达后,对王华数次笼络,希望王华能为己所用,但都遭到王华拒绝。

这次王阳明入狱,刘瑾又几次暗示王华到其宅谈谈,认个错表个态,不仅王阳明可以平安无事,他父子俩还可以升官,但正直的王华根本就不予理睬,这下惹恼了刘瑾,于是将王华贬官至南京,王阳明贬贵州龙场驿丞。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驿,奸诈的刘瑾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刘瑾派出的锦衣卫杀手一路尾随,务必要将王阳明置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