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音乐狂人,生活追求者,艺术梦想家”
这是林俊杰的微博简介,也是他给自己所下的定义。一转眼,歌手林俊杰已经出道二十多年了。
他不只是我们学生时代熟知的歌手,这些年,他一直持续输出着高质量作品。他的音乐不仅有着不俗的旋律架构、稳定的演唱发挥,而且总能在恰当的时刻,准确击中听众心底的某处柔软。
音乐终究是“人”的音乐,每一首旋律背后,必定都有着创作者远超音符本身的思考量和认知度。而对林俊杰来说,音乐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生活中的他和舞台上的他有何异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01
“小蝴蝶”的破茧之道
你或许很难相信,林俊杰平日里是一个吃饭时从隔壁桌抽张纸巾都显得小心翼翼的社恐人士。
MBTI大行其道的当下,难免逃不过“是E是I”的提问,林俊杰也不例外。
他说自己测过好几次,结果出奇地统一,全是“INFP”——性格内敛、思想深刻、视野广阔的“小蝴蝶”。
(图:《超越音符:林俊杰20周年》)
小时候的林俊杰是不自信的。
他心思很多,却不知如何表达。直到在哥哥的乐队里握上了话筒,他才终于发现了与人交流的最佳方式。站上舞台的那一刻,他解开了自己身上的沉默封印,他的能量开始在音符中苏醒。
“爸爸曾说,他觉得小时候的我,沉默寡言,不知道怎么表达,很令人担心。这是事实。我承认小时候的我很害羞。即使我天生的好奇心跟外星人降生无异,我对这新地球有无穷无尽的念头跟想法,但闷在厚厚壳里的我,就像还没孵出来的蛋,生机无限却一点声音也没有。”
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写道:“音乐和旋律,足以引导人走进灵魂的秘境……心中充满音乐的人,才会对最美好的东西充满爱。”
4岁学琴,15岁开始音乐创作,22岁出道,对林俊杰来说,唱歌大概远比说话来得容易。
生性敏感细腻的他,有着太多对于人、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也有着太多涌动的情绪。好的坏的,快乐的悲伤的,还有不会说、不想说、不能说、不敢说的……所有的一切,他全部用音符做代言,用旋律来表达。
他说,音乐是他的出口。
他似乎就是一只破蛹的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
他从不愿意停下,只是拍打着音乐的鳞翅,头也不回地扑向多情也残酷的世界。
然而,蝴蝶要破茧,实在是不容易的。
高中毕业的同一时间,海蝶歌手训练班结课,林俊杰也面临着一个艰难选择:是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继续升学,还是走上看似离经叛道的音乐之路?
他选择了后者。
“这是我选择的战斗啊!我上了这战场,就没给自己留余地,冲锋陷阵的我,不论是清醒时,还是沉睡时,或许就像在大战时被困在小岛战壕中的士兵,我想活下去,即使炮火猛烈,无路可出。我眼睁睁地看着当初一起奋战的同袍坚持不了,从前线退出,但我却从来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为什么?因为不管多寂静的夜里,还是能听得见那缠绕于心,始终不间断的旋律。我知道我有想念的人,爱的事物,对这苍凉无常的世界想说的话,而我唯一的武器就是音乐。”
在文工团服役的两年里,他的老师许环良要求他每周都要写两首歌交作业,他便真的在站岗出操的间隙里见缝插针地创作,风雨无阻,从不敷衍,连老师也不能不感叹他的心性之韧。
《记得》横空出世的那天,所有人都意识到,“林俊杰准备好了。”
对林俊杰来说,《记得》是很重要的歌。
这首在他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帮助阿妹获得了第一座金曲奖,也让他本人得到了华纳高层陈泽杉的关注。后来,JJ20的舞台上,《记得》成为了开场曲。
在他还没有显山露水的时候,这首歌就不动声色地为他的未来涂好了底色。
“谁还记得是谁先说,永远地爱我?”
“这是‘JJ20 世界巡回演唱会’第一首歌《记得》的第一句歌词,是演唱会的起点,也是我这场长达 20 年征途的起点。”
出道二十年,林俊杰经历过烈火烹油般的一曲成名,也体会过转型失败的阵痛;遭遇几乎致命的失声打击,却更以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艰难爬起,在从未停歇的风雨中逆光前行。
音乐路上的每一步,他都走得坚定,也正是这份执着,最终让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02
“一人千面”的“矛盾体”
音乐终究是“人”的音乐。而作为生产音乐的那个人,林俊杰内心思维之丰富。
“我没办法把每一首歌的歌词背后的故事都分享出来,但我跟一般人一样渴望爱情、友情与亲情的羁绊,而这一切都写在一首首歌曲里面。这些都是现实人生的配乐。”
艺术家的底色往往都是沉重的——不要误会,这当然不是指他们是阴沉抑郁的,而是说,如果无法感知黑暗,便也不能真正明白阳光的美好。而对于创作者来说,搞清楚这一点,至关重要。
林俊杰是坦然承认自己的“背面”的。
他在上一本《记得》里也说过:“在我看似活泼、积极与乐观的背后,也是跟大部分活在世上的人一样……总有鲜为人知较为阴暗的一面。”
大部分时间的林俊杰是个普遍意义上的乖孩子,最大的叛逆大概就是成为歌手,出道之后也多数不会拒绝公司和团队的安排。
连轴转的活动让他越来越红,但越是这样,i人本性的内心便越是紧绷——热闹都是别人的,而自己,唯有孤独娱乐。
2023年他发行了第15张创作专辑《重拾_快乐》,专辑的英文名叫做《Happily,Painfully After》,恰好是第二主打《孤独娱乐》的英文名。如果说空灵的《愿与愁》是他的祈望,那么《孤独娱乐》,便是他的写照。
“我拿手的是孤独娱乐,跟谁讲呢?不言退,不流泪,不狼狈,不认命迎合,还要20余年,我才能在歌里重新理解自己。”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矫情:这么出名,怎么还会孤独?
但其实,人的心很奇妙,越寂寞越喧嚣。功成名就是一把镶嵌着珠宝的枷锁,虽说看起来华美名贵,却锁住了最平凡普通的自由生活。
“对,我在台上唱《孤独娱乐》,回到台下跟谁讲呢?人是群居动物,对吧?渴望找到同类,想要被接纳,想要和别人一样,甚至连外星人也一样,所以我们才要唱歌。下了舞台,虽然我还是歌手身份,但内心渴望着自由的日子。20 年了,我应该可以任性一点,对吧?”
他喜欢用独处来修复内耗,也享受和朋友外出的休闲时光;他必须从和自己的对话中获得力量,但同时,他也依赖他人认可,需要从无数欢呼中汲取安全感。真实的林俊杰,永远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严肃地信奉着浪漫主义,也是爱幻想的实干家。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圆乎乎的、不那么尖锐的矛盾体。
(图:《超越音符:林俊杰20周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个林俊杰特别感兴趣的概念。
2023年录制的访谈里,主持人问他:“你相信平行时空吗?”
他笑,毫不犹豫地答道:“我偷偷相信——明着相信。”
(图:《超越音符:林俊杰20周年》)
“平行时空“是林俊杰很喜欢的概念。
2020年的《交换余生》和《暂时的记号》里,都出现了相关的歌词。
这种或许存在但他无法经历的“可能”,对他来说是一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会幻想,也许在时空A,有一个青涩的林俊杰刚刚出道;又或许在时空B,林俊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搭了12年的捷运,牵着女儿的手,在晃动的车厢里慢慢看风景。
(图:林俊杰《自画像》MV)
这种幻想常常会让他哂然一笑,但回到现实,他终究热爱着所在的这个宇宙,热爱着这条时间轴上真实的一切。他始终清楚明白,他是这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林俊杰。
“真实的人生,我们都为自己做的选择负责,只为这一个宇宙中的自己负责。对于无限个多元或平行宇宙的自己,我无权干涉。我只能是此时此刻的林俊杰。”
2017年,他发行了专辑《伟大的渺小》,在前导微电影《回家的路》里,有这么一句话。
“回家的路,很长,很难。离开自己,再被自己找到。”
“有段时间,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一群我所在乎的人的“背叛”,我的精神寄托被偷走、消失、归零。我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有心人士刻意的抨击和打压,还要面对我⼀直以来自以为很爱我的一群人的怀疑与指责。我是敏感而脆弱的,即使大多数时候我都坚强地站在风口上,继续唱着歌,践行我的使命。琴键还是一指一指地演奏着自我的对话,唯一不变的还是音乐,但愤怒、悲伤,不会停。”
“直到现在,我的世界都还没重建好,或者说,我的这个疑惑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解答。也许终究不会有解答,它就是难解的人生课题。”
03
人与人的“浪漫关系”
听林俊杰的音乐,你会发觉“人味儿”特别重。
音乐是连接他与人群的锚点。
亲情、友情、爱情,家人、歌迷、朋友……统统在音乐里留痕,统统是他的记忆和灵感,统统很重要。
“我永远都记得哥哥组团时,台上的他向我伸出手,找我去唱歌的快乐时光。当我第⼀次拿起麦克风,就像武士拿起了剑,片刻间身体里充盈了力量。”
少年时代,林俊杰的哥哥曾经组过一个名叫“The Gents”的乐团,邀请了弟弟做主唱,误打误撞让羞涩的少年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只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哥哥就为了升学解散了乐团,独留少年在原地茫然无措——“喂,我还想唱啊?”
伯乐拍拍屁股读书去了,不甘心的千里马便扭头奔向了更大的平原,但思绪回炉的时候,总是意难平。
出道十周年的专辑《因你而在》里,林俊杰写了一首《飞机》,拉来哥哥跨界合作,总算是圆了小时候的梦;而哥哥的婚礼上,林俊杰和他一起唱了《将故事写成我们》,他们的父亲坐在旁边,始终微笑,一如往常。
如果说哥哥是点亮了他梦想的人,那么父母便是林俊杰最重要的知音。
相识于民乐团的爸爸妈妈给了他优秀的音乐细胞,更在他选择踏上歌手之路的时候,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
“收到征兵单前,我挣扎地跟爸爸妈妈坐下来谈了一次。世界上也有些事情,没办法只用音乐来表达。……即使用那些还没填上词的曲,用最简单的话语,哪怕词不达意,他们听我结结巴巴地说完未来的未来之后,没有说一句话阻止我的妄想。”
“他们只听明白一件事,我想唱歌。”
“爱唱歌的妈妈最懂我……对于我的选择,她无法给我什么建议,但她能读懂我站在舞台上时的笑容,会支持我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爸爸跟我一样,沉默寡言,这方面我像他。……爸爸啊爸爸,20 年前他就看破了我的缓慢苦涩,明白我这几年半好半恶,半张脸求活着的坎坷。他明白,我需要唱歌。”
尽管担忧着儿子未卜的前途,担忧着异国他乡的艰难生活,父母依然放林俊杰踏上了那条旁人所不能理解的音乐之路。
这许多年里,林俊杰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但家人总是默默站在他背后,当他最坚实的后盾。
后来的许多场巡演,父母和哥哥都会不远万里飞往现场(这一年还加上了他的嫂子和侄女小夏),和所有的粉丝一起坐在观众席上,为他骄傲地挥舞荧光棒。
林俊杰最敬爱的长辈,是他的奶奶。他的《会有那么一天》,就是描写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的。
奶奶影响了林俊杰很多。她去世的时候,林俊杰恰好在准备重要的演唱会,于是父母和团队便商定了要瞒住他,以免他在舞台上发挥失常——他在舞台上请歌迷们为奶奶祈祷,却不知道,彼时的他,已经再也不能见到他的奶奶了。
事后的崩溃与伤感自不必说,安抚完亲人后,他意识到自己该承担起更多责任了。
他写了《水仙》,又写了《生生》,用音乐向最爱的家人交出了一份答卷。
“我把这些感触都化作了《生生》这首歌,这是奶奶教我的最后一课,她教会我如何告别。奶奶过世是我的永夜,但奶奶教会我的事,会成为陪伴我一直向前的永昼。”
(2016年,《听·见林俊杰》纪录片)
对于自己的粉丝,林俊杰也用音乐送出了一份礼物——《不流泪的机场》,林俊杰为他的歌迷们所写的歌。
林俊杰和粉丝是双向奔赴的。
一场一场巡演,台下永远有粉丝在等候。只要台下还有歌迷,不管是飞机延误还是身体欠佳,只要还能发出声音,林俊杰都会坚持抵达。
“我知道即使雨下得再大,风再强,歌迷们都会做好准备来到现场,歌迷们是在他们真实的人生时间里,抽出了珍贵的 2 小时和我相约,我怎么能让他们失望?我其实没想太久,先坐上车去吧,痛之所以能够忍受,是因为我能有跟歌迷们相遇的快乐”
“我看着观众席上的你们感慨万千,即使过了这么久,20 年,我们都记得彼此,谢谢你们的温柔,我 们用歌声手牵手,说好了,一起走向下个10 年,要一直走到到最后。”
“谢谢你们一直都在,我会记得,永远爱你们。”
(图:林俊杰,JJ20成都站Vlog)
音乐是他说不出口的语言
而文字则被他用来记录、定格
当时间走到二十年
林俊杰用文字倾吐心声、剖析自我
带来了这本首部人物自传
《超越音符:林俊杰20周年》
他字里行间的真诚
是毫不含糊的
《超越音符:林俊杰20周年》
所写的是他二十年的心路
是他光鲜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四十代的林俊杰,如当年初出茅庐那般
将心事全都摊开让你看
那么,你愿意翻开纸页
阅读这本名为“林俊杰”的书吗?
JJ林俊杰/何昕明著
JFJ Productions&果麦文化出品
林俊杰出道20周年首部自传
《超越音符:林俊杰20周年》
带你认识一个隐藏在舞台之下、“偶像”背后
你不曾真正了解的
林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