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平台商品截图

不开心在网上找个人哄、睡不着连麦找人唱歌、起不了床订个叫醒服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情绪消费来缓解精神压力。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各类情绪消费服务琳琅满目,价格从1元到上百元不等,部分店铺销量惊人,有的店铺包月费用甚至高达3万元。但这一新业态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部分商家甚至存在“打擦边球”现象。

“情绪消费”的定义相当广泛,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情绪消费服务,包括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这些服务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为核心,帮助他们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一丝慰藉。以游戏陪玩为例,这一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从单纯的技术陪玩发展到情感陪玩、娱乐陪玩等多个方向。费用从5元一局涨到15元一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为此在2023年度报告中指出:情绪消费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

情绪消费火爆的背后,是年轻人对于情感需求的强烈渴望。在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他们需要一个倾听者,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一个能够给予安慰和鼓励的人。情绪消费服务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消费者通过购买这些服务,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陪伴和安慰,暂时忘却烦恼和压力。

只不过,“情绪消费”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忧。首先,个人隐私的泄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购买情绪消费服务时,消费者往往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并且由于服务提供者多为陌生人,他们的身份和背景难以核实,这也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其次,情绪消费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许多网店在销售情绪消费服务时,往往只提供一张简单的介绍图片,相关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从业人员资质等信息均无体现。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服务提供者可能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反而会因不当言行加剧消费者的心理困扰,甚至造成心理伤害。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商家存在“打擦边球”现象,通过提供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例如,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客服明确表示可以提供类似“线上女友”的服务,包含大尺度的视频聊天内容。这类服务打着提供情绪价值的幌子,夹杂非法交易、提供非法内容,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平心而论,情绪消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缓解了其精神压力。然而,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表面的。情绪消费产品,归根结底只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社会各方既要尊重年轻人的消费选择,也要警惕它背后隐藏的风险和问题,加强行业监管和规范。事实上,对于真正需要心理咨询和帮助的消费者来说,情绪消费服务恐怕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还可能陷入消费陷阱。因此,消费者不能过度依赖它来缓解精神压力,更要避免因“情绪消费”带来新的消费情绪。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本账号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账号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