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斗争是非常残酷的,五次反“围剿”战斗考验了将士们的意志,他们在极其严峻的环境中与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展开游击战,同时开辟出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不但使革命火种得到延续,还为红军队伍提供了有生力量。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大部分红军干部和队伍踏上长征之路,可有一位高级干部仍然留守根据地,他就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张鼎丞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鼎丞1898年出生在福建,父辈都是贫苦的农民,张鼎丞年少时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他十分心疼父母的不易,那时日子过得再苦,父母仍然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张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高级小学读书时,他勤学奋进、品学兼优,被校长视作前途无量的好学生。张鼎丞毕业之后在小学担任校长,在此期间他接触到进步思想,并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之中。

1926年,张鼎丞决定弃笔从戎,他想投考黄埔军校,结果这一年他错过了招生期,就在此时他结识了我党的饶龙光,在他的影响下张鼎丞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最为艰险的时期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张鼎丞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我党急需的干部人才,入党不久就派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回到家乡秘密发展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白色恐怖之下地下党工作进展非常困难,但张鼎丞以出色的宣传和组织能力建立起中共溪南支部,他虽然没有参加南昌起义,却在周总理、朱老总南下经过闽西时得到他们二人的鼓励与支持。1928年他被任命中共永定县委委员,在他的领导下组织起农民武装起义,之后在闽西建立起第一个工农红军营,他被选举为营长。

当毛主席率领红军队伍第二次入闽时,张鼎丞率部策应红军作战,能够看到他是位军政双全的优秀干部,在革命最为艰险时期,他表现出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组织上看中他的出色领导能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一直在闽西苏区担任要职。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一边推动土地革命,一边壮大红军队伍,让福建地区的革命形势开始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实施战略性转移,开启了长征的路程,此时张鼎丞没有跟随大部队长征,坚持留守闽西继续与敌人作斗争。没有主力部队做依靠,只能自力更生发展,张鼎丞巧妙运用游击战术与敌军周旋,数次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他在闽西地区领导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不但保存了革命队伍的有生力量,还与其他南方兄弟部队配合抗敌,为红军北上抗日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抗战爆发后,张鼎丞继续在闽西一带抗日,他被任命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他充分发挥出指挥作战能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坚守革命根据地,利用迂回战术数次挫败日军的锐气,军队的志气此消彼长,在张鼎丞的鼓舞之下,新四军第二支队的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张鼎丞军队、地方一起抓,在抗日的同时还积极搞根据地建设,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稳定的后方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打响时,张鼎丞被任命华中军区司令员,他深知部队想要取得胜利离不开一位出色的将领,于是他甘愿退居副职,力荐粟裕将军担任司令员。在解放战争中,他们二人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一位运筹帷幄指挥前线战斗,另一位在后方做政治工作为后勤提供保障,淮海战役是他们二人合作的重要转折点。

建国后粟裕被授予开国大将,可他在张鼎丞面前仍然保持崇高的敬意,而张鼎丞在福建解放之后就留在那里主持工作,成为福建省第一位省委书记。在建国之初,张鼎丞领导福建军民剿匪,稳定新生政权之后大力推动土地改革,使福建省快速进入稳步发展之中。1953年张鼎丞被任命中组部副部长,一年后他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官至副国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鼎丞是位能力出众的革命干部,在战争时期就能看到他出色的领导才能,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贡献。1975年张鼎丞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时他主动退居二线,之后在北京安享晚年,于1981年因病逝世,享年83岁,他为世人留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