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在中国地盘上打?清政府为何"中立"?其实非常高明
近代以来,中国的东北地区其实一直都不稳定,尤其是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这期间长达十余年。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日本之外,俄罗斯人其实也侵占过中国的东北地区,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战斗民族"是我们的好朋友。
即便是"巴铁"这样现在与我们交好的兄弟,日后也必定会有分家的一天,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现实多于理想,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谴责别人的。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京,趁着这个空档,沙皇俄国开始了他的秘密行动。
沙俄在这个时候干什么呢?他们派遣军队入侵中国的东北地区,并且在同年7月份开始在吉林省圈地。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就是沙俄部队干的事情,他们在东北地区惨无人道地屠杀我中国平民,并且强行地将大面积的土地占为己有。
沙俄趁火打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康熙大帝曾经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割走了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尼布楚条约》的第五条写道:
"两国今既永修和好,嗣后两国人民如持有准许往来路票者,应准其在两国境内往来贸易"。
这简直就是骗人的鬼话,沙俄一直在找机会鲸吞蚕食中俄边境的土地。
那么,这与本文的标题"日俄战争"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日本人这次其实是为中国立下了大功的,否则的话东北边境的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俄罗斯化"。
沙俄在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土地之后,采取了一种相当恶毒的办法:杀光当地的原住民,将俄国本国的居民迁徙到这里,并且要求他们多多地繁殖。
大家其实可以想象一下,三代四代之后,这些地方已经完全是俄罗斯人了。而当时的清政府实在是没有力气顾及此事,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沙俄在自己的地盘上干坏事,但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开始出手了。
1901年,李鸿章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开始撤军,但唯独沙俄以各种借口赖着不走。日本人也想要东北的土地,尤其是"满洲铁路"以及"朝鲜半岛控制权"的问题,沙俄和日本人开始有了矛盾。
于是在1903年8月12日,日本人正式向沙俄提出交涉,但沙俄根本不理会这帮人,于是日本人在1904年2月6日与俄罗斯断绝了外交关系,突然在2月8日袭击沙俄驻扎在中国旅顺的舰队,这就是日俄战争爆发的基本过程。整个日俄战争的战场是中国,但清政府却采取了近乎"窝囊"的态度:"局外中立"。
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态度呢?这其实还是与东北地区有关系。东北地区对于清朝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地方是满洲的"龙兴之地",丢了它是要辱没祖宗的。但是清政府又打不过俄国人,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日本人正好来了,他们在《日俄战争不敢损害中国主权照会》中特意向清政府说明了:"我们就是看沙俄不爽,我相信你们也是一样地看他们不爽,那我就和他单纯地干一仗,绝对不会打你东北地区的主意。"清政府正愁没有人来收拾沙俄,这下好了,简直是白捡了一支不要钱的部队来帮自己收复东北。
于是在"日俄战争"初期,袁世凯就专门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并且数次致电当时的清朝外务部,要求发文宣告清政府中立。当然了,日本人也摸不准清政府的脾气,他们也害怕清政府参战,这里面主要是有两个理由:
第一,清政府到底是站在谁那边,他们搞不清楚,万一和俄国人一起打自己,那日本是吃不消的;第二,日本怕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万一八国联军再来一次大混战,那日本在华的利益恐怕保不住了。于是日本人也要求清政府要中立,清政府最终发文宣布中立,并且强调:
"东三省疆土权力,无论两国胜负,仍归中国自主,不得占据。"
当然,这样的事情无论怎么说,都是很窝囊的。别人在自己家的地盘上打架,打坏了东西、打翻了桌子、打伤了家人,自己却不能插手这件事情,还要担心自己的房子被人霸占了。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之下,清政府的决策是正确而理性的,因为无论得罪哪一方,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是,清政府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心的,当时国内的舆论还是明显偏向日本,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俄国与东北接壤,加上俄国长久以来一直袭扰东北,他们的野心早就暴露出来了,而日本虽然野心很大,但东北地区他们暂时是没办法的。
清政府在整个日俄战争期间,虽然对外公布的是自己"局外中立",但实际上清政府给予了日本国一些帮助。
"中国久受俄人凌虐,故当日俄战争期中,一般皆怀兄弟急难之义,虽云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均为日本之助。"
这事实上是当时满清官员的共识,他们指望着日本人赶出俄国人,以收复中国东北地区的失地。当然了,至于日本是不是"怀兄弟急难之义",这就值得商榷了。袁世凯等人在背后一直帮助日本人,比如他们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日本战亡士兵抚恤金的问题,同时还派遣精兵前往旅顺驻扎,以监控沙俄部队的动向。
更为重要的是,袁世凯等人允许日本人在中国招募华人,也就是说,日本兵力不够的情况下,中国人是被允许加入日本部队的。当然了,前提是要打沙俄。日本人几乎举全国之力,花费了数十亿的军费,以全胜的姿态打赢了沙皇俄国。
但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不是日本,更不是沙俄,而是当时的清政府。1905年在美国朴茨茅斯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彻底地击碎了日本人发战争财的美梦,沙俄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割地又赔款",这引起了日本本国人民的强烈不满,无数的东京平民涌上街头抗议。
但中方在此次战争中收复了大部分的东北失地,同时将沙俄赶出了东北地区,这对于清政府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但战争是极其残酷的,无数的东北人民因此流离失所,尤其是作为主战场之一的旅顺,工厂、民房、寺庙等等建筑全部被炸毁,满街都是尸体和伤残的平民,百姓的耕牛以及粮食都被抢走了,无数的人因此饿死。
而日本人根据战后的条约,获得了旅顺、大连两处的租借权,并且被允许在满洲铁路的旅顺段驻扎部队,这就是后来的"关东军"。可以说,为了将沙俄赶出东北地区,清政府和日本政府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毫无疑问的是,被伤害最严重的还是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