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新中国开国大将之首,立下的战功难以胜数,尤其是解放战争中的表现特别亮眼。
只不过在建国以后,专注于军事的他,在政治方面欠缺敏感度,使得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被批,后退居二线很多年。
好在毛主席对他还很重视,在一些重要事件上还是会听取他的意见。
像中苏交恶后,军委召开特别会议商讨应对之策,毛主席发现粟裕没有参会,专门指示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下次一定要让粟裕来参加。
毛主席很少会表露出对某个人的单独关注,粟裕是因为哪些方面,得到了主席的高看一眼呢?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说起来,这里面既有粟裕的个人能力,又有主席跟他之间的感情。曾经,粟裕还当过毛主席的“卫士长”。
1929年,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后,毛主席暂时被剥夺领导权,心情烦闷的他提出离职休养,朱老总、陈毅就派了一个连去保卫毛主席的安全,这个连的连长就是粟裕。
关于这件往事,粟裕在回忆录中也有提到:
我在一纵队担任三连连长,我们连曾负责保卫毛泽东同志。他住在永定附近天子岽的一个半山坡上,我们就在住地附近活动,每天主要是警卫—游击—警卫。
那个时期,毛主席与粟裕可谓是朝夕相处,有一次粟裕在毛主席房内见到一本关于游击战术的书,翻看几页就如获至宝,仔细阅读起来。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主席在一旁写完东西,见他如此他认真,不由得苦笑自嘲:“谢谢你还愿意看啊,我写的这些,已经不吃香咯。”
粟裕闻言立即正色说道:不吃香只是暂时的,我认为最适合红军当下情况的还是游击战,等大家吃过苦头,就会重新认同这套战术了。
毛主席的想法长期得不到别人理解,突然有一个军中干部能表示认可,主席心里特别高兴,生出知己之感。
此后,主席工作之余都会将粟裕叫到身边,分享对革命的看法以及作战的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粟裕成长自然非常快,他后来就说过:
我跟随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战争有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条道理,让我终身受益。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此次陪伴只持续了三个多月时间,红四军果真如粟裕所说的那样,吃过苦头后就把毛主席请了回去,粟裕随之结束“卫士长”生涯,重返一线部队作战。
不过,两人都因为这段经历对彼此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粟裕跟随红七军团先行北上抗日后,主席还一直记挂着他的安危。
直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毛主席才在新四军名单中看到了粟裕。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粟裕还在。
后来的抗日战争,粟裕频频传来捷报,尤其是第三次天目山战役,粟裕率两万人大败李觉部七万余众,抓获俘虏6800多,主席大赞道: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事实证明,主席这句话还是保守了,粟裕属于“多多益善”型军事天才,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都指挥了几十万人,策划攻台时麾下兵力更是高达102.3万人。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如此出色的能力,赢得毛主席不止一次称赞,据警卫员李银桥回忆,主席曾对刘邓等淮海总前委成员说过:这一战我晓得,粟裕的功劳最大。
1953年主席南下视察路过淮海战场时又感慨:粟裕在淮海战役立了第一功啊,他是人才,将才,帅才。
这些话语,都可以看出主席对粟裕的青睐。在1954年时,主席又亲自点将让粟裕来担任总参谋长。
该决定让粟裕有些惶恐,毕竟他资历方面没办法跟前总长徐向前、前代总长聂荣臻比,担心有人说闲话。毛主席却找到他一番勉励,说服他走马上任。
粟裕回忆录中也讲到了:当总参谋长是毛主席坚持才确定的,主席当时还在总参讲,牡丹虽好还要有绿叶扶持,是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工作,主席对我非常爱护。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往后的时间里,粟裕一直兢兢业业,据时任副总长的张爱萍回忆,粟裕主持工作的那几年,是总参最高效、最顺畅的几年。这种认可,完美体现了粟裕的能力。
只可惜,粟裕的做事风格与几位领导合不来,出现了较大的矛盾。1958年,这些矛盾集中爆发,粟裕就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改到军事科学院任职。
这个挫折,让他此后长期无法再接触军队方面的一手资料,内心无比郁闷。不过他的才能始终无法抹杀,当国家面临军事威胁时,中央就又会想起他。
1959年,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边防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随时可能恶化的环境,军委也召开了相关会议商讨防御措施。
未雨绸缪,这是我党的一大优点。毛主席首次参会时,环顾了一圈发现没有粟裕,就疑惑道:粟裕呢?军事上的事怎么能不问问他的意见?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此时虽然力主批粟的彭老总也已经离开部队,但那场批粟可不是一个人的意见,所以大家都还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办。
只是这个理由大家不好说出口,就支支吾吾回答:粟裕现在的情况,不适合参会。
主席一听皱起了眉头:谁敢说自己比粟裕有本事?这种会怎么能不让他来?随即他转头对罗瑞卿说:你一会就去找粟裕讲,下次会议一定要让他参加,就说是我亲口决定的!
罗瑞卿此时是军委秘书长,还负责军委办公会议,实际上军委的日常事务大多是他在管理。毛主席让他去转告,实际就是向粟裕、向众人传达一个信号。
粟裕听说主席还记得自己后,非常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60年初,军委再度召开扩大会议,粟裕应邀参加,他全面论述了自己在敌情估计、战略方针、战争准备、军队建设、义务兵役制和总参工作等方面的见解。赢得阵阵喝彩。
此后粟裕恢复了一定的政治待遇,开始有机会视察部队,1965年,粟裕再度被允许参与部队相关的决策会议,这意味着他可以对部队的一些事务进行指示。
跟他关系很好的叶帅就开玩笑道:现在咱们的粟总又要忙起来了,在军事学院的清闲时光可没咯!
没想到的是,还没等粟裕重新施展抱负,大运动就来临了,各个领域陷入混乱之中,粟裕的事就被耽搁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未在实权部门的他没被人注意,反倒安然度过了那些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