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同黄克诚将军谈起了当年的四平保卫战,结果两人就这场战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当时四平保卫战可以说是由毛主席一力促成的,在部队出现重大伤亡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要将四平保卫战进行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四平最初就是由黄克诚打下来的,而他也是当时负责这场战役的我军高级将领之一。
所以黄克诚对此事可以说是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即便这场战役是由伟大的毛主席亲自决定的,但是他还是表达出了反对的看法。
认为当时毛主席的决定并不是正确的,当年的四平保卫战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黄克诚将军和毛主席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呢?
毛主席精准预言,谈不拢那就开打
纵观近代历史,东北地区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最发达的重工业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基地以及边防要塞。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谁拥有对东北的掌控权,谁就能在各种国家大事上拥有话语权。
这一点我们从东北王张作霖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在那个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在战力方面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在张作霖势力的顶峰时期,他手下的军队不仅配备了优良顶尖的武器装备,更是建立起了空军和海军。
这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而张作霖之所以能做到称霸东北,靠的就是东北地区高度发达的重工业。
可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渗透,东北地区开始变得岌岌可危起来,日本人一直对这块富饶的土地垂涎不已。
随着九一八事变得爆发,日本加快了侵占东北的脚步,不久之后整个东北便沦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
阴险狡诈的日本人拥有极大的野心,他们甚至一直以来都有要把东北当成本土来经营的想法,之后东北地区的发展甚至超过了日本本土的一些地区。
而之后日本人更是以东北为跳板,开始不断向中原大地发动进攻,意图将整个中国的版图都纳入囊中。
可是日本侵略者低估了我们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在全国军民坚持不懈地斗争下,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终于被我们赶了出去。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已看到了东北地区的重要性,所以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毛主席就立刻提出了“发展东北,防御南方”的战略方针。在毛主席的号召下,10万军队和2万名随军干部立刻进入了东北。
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也让我军第一时间在东北站稳了脚跟,并且很快从苏联军队手中接管了诸多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到了1945年10月的时候,解放军的势力已经几乎遍布整个东北地区了,并且在此后迅速发展壮大,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将部队扩大到了27万人之多。
在第一阶段的目标实现之后,毛主席便接着开始布局起了全面占领东北的战略格局,可是此时部队快速扩张的弊端便显露了出来。
因为当时我党在东北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业设施,所以武器装备根本就供应不上,27万人也只是徒有数量。
这样临时组建起来的部队是不具有可靠的战斗力的,而国民党方面也在此时开始进军东北,我军扩张的脚步就此停止。
随着国民党方面的两个美械师登陆秦皇岛,山海关丶锦州等地便先后落入了国民党的手里,打开了他们向关外进军的道路。
至此,毛主席当初独占东北的战略部署宣告失败,国共两党也正式进入了不断相持试探的一个阶段。
不过由于我们的解放军先一步进入了东北,所以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处于我党的控制之下,这一点也是我们敢于和国民党掰掰手腕的原因。
其实从当时国共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我军压根就没有和国民党抗争的资本,在任何人看来国共之间的战争都会呈现出一种一边倒的态势。
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情况下,战略部署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毛主席超前的战略眼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劣势。
随着苏联红军陆续撤出东北,解放军迅速占领了长春丶哈尔滨等重要城市,而此时的蒋介石显然还没有想到这一点。
又或许说,蒋介石压根就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他认为自己收复东北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所以等到蒋介石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迅速向东北地区增调了六个军的兵力,实际兵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万人。
光从军队数量上来看,我军都几乎不占任何优势了,更别提这些国民党军队都是蒋介石手下的嫡系中央军。
这些部队配备了全美式的装备,更是有飞机坦克协同作战,简直就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就算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杂牌军,那也不是解放军能够比拟的,所以我军很快便在争夺东北的行动中落于下风。
此后国民党凭借着机动化部队,迅速占领了沈阳及其周边地区,而解放军部队也在此时占领了四平。
1946年3月17日,黄克诚率领麾下两个旅,在邓华的辽西保一旅的配合下,迅速攻占了四平。
国民党方面完全没有料到我们会来这么一招,提前也没有做好任何防备,我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四平。
四平和徐州以及河北的石家庄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说只要占领了四平,便打开了通往整个东北的门户。
并且还可以一并掌控对中长铁路以及辽源通化铁路的控制权,所以在我军占领四平之后,国民党军队北上的路线便被彻底堵死。
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据了沈阳地区,而沈阳距四平不过只有200多公里,所以他们势必会对四平发动猛烈地进攻。
解放军伤亡巨大,不后退坚持死守
由于东北地区地势平坦,所以解放军站在四平城的高处,甚至能直接看到远处国民党军队开进的架势。
空气中悄然弥漫起了一股硝烟味,一场恶战已经在所难免,四平之战即将拉开帷幕。从4月18日开始,国民党军新一军丶第七十一军便开始不断向四平逼近,随即开始轮番对四平城发起了进攻。
毛主席对此早有预料,他早在黄克诚占领四平的时候,便已经下定了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决心。
在同年3月24日中央发往东北局的一封电报中,毛主席就之后可能爆发的战斗作出了这样的指示。
“如果敌军凭借优势兵力攻克了辽阳丶抚顺等地,从而可以随时派兵向四平方向逼近时,你们须准备及时将南满主力转移至四平街长春之间,协力为保卫北满而奋斗。”
也就是说,毛主席一开始就料到国民党会对四平发动进攻,而他也早已下定决心要与国民党军一较高下。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林彪在4月4日就已经到达了四平,亲自坐镇指挥即将爆发的四平保卫战。
而最初占领四平的黄克诚也对此激动不已,他向手下所有部队都贯彻了中央的指示,也表明了我军要在四平地区和国民党军奋战到底的决心。
不过考虑到敌我双方势力悬殊,毛主席也深知伤亡不可避免,但是四平保卫战意义重大,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都要坚持到底。
在后来写给林彪的一封电报中,毛主席这样说道:
“如能在三个月至半年内,通过多次协同作战消灭敌人6~9个师,便可在极大程度上达到充分打击敌军的目的。而要想达到这种目的,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开新局面。”
为了完成党中央的指示,也为了争取四平保卫战的胜利,林彪开始将所有解放军主力都集结到了四平地区。
此战我军投入的作战兵力达到了八万人,而国民党方面则是更加恐怖的十万人。4月18日,随着一声炮响,四平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飞机丶坦克丶大炮的掩护下,郑洞国指挥着新一军对四平城发动了进攻,一时间炮灰席卷了整个四平城。
可是解放军的顽强超乎了郑洞国的想象,虽然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但是始终没有能占到丝毫便宜。
在强大火力的支持下,国民党军队向四平城发动了多次进攻,可每次都被解放军成功化解。
4月22日,战斗持续到了第四天,毛主席又给林彪发了一封电报,“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
对此,林彪的回应是:“22日来电我已获悉,定当不负众望,坚守四平。”
指挥官的态度如此坚定,士兵们作战自然也就更英勇,上下一条心的解放军始终没有让敌人讨到丝毫便宜。
国民党当局也没有想到事态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因为在他们眼里装备落后的解放军,根本就不具备抵抗他们进攻的能力。
然而这种良好的形势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东北解放军的后勤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而国民党方面的作战物资却在源源不断从后方运过来。
再加上解放军长期处于机动灵活作战的状态,对大型的攻坚战并没有充足的经验,所以在布防和反攻上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可即便在处处劣势的情况下,解放军依然顽强地固守着阵地,同时还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杀伤。这下国民党高层坐不住了,当时国民党东北区最高军事长官杜聿明也因此受到了追责。
此后杜聿明便迅速改变了原有的作战部署,临时调集了五个师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开始向本溪发动进攻。
当时负责驻守本溪的只有我军的三个主力团,不仅在人数方面和国民党相差悬殊,武器方面更是全面落后。
虽然驻守本溪的三个主力团奋起反抗,但依然没能阻挡住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了减少伤亡,我军便主动放弃了本溪。
国民党军在占领本溪之后,再也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直接把所有兵力都正面压在了四平。当时的四平保卫战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战士们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得知这个消息后,党中央立刻向苏联方面请求支援,结果这一次苏联老大哥没有丝毫含糊,当即就派出了八辆火车负责运送物资。
可是当这批物资辗转到达梅河口车站的时候,被国民党军队给发现了,他们立刻派飞机对梅河口车站进行了轰炸。
国民党方面的这一举动也导致苏联支援的所有物资被毁,解放军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为此林彪特意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
“现仓库存品已尽,而自己制造也未开始,连手榴弹的制造也只是个别地方开始了,战争继续打下去,我们的困难与弱点将日益暴露。”
很明显,当时的四平城已经无法再坚持多少时间了,城池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国民党军攻陷,可是毛主席在明知我军已经出现重大伤亡的情况下,依然要求林彪坚守四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抛弃和平的幻想,挫消敌人的锐气
在后来毛主席发给林彪的一封电报中,毛主席的一番话对四平保卫战的意义作出了解释,也让我们明白了打好四平保卫战的重要性。
当时国内的局势正处于一种复杂的阶段,中国人民好不容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民众都渴望能获取长久的和平。
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没有这样的打算,他们打着“假和平真内战”的算盘,不断对解放军实施军事打击。
自始至终,蒋介石就没有同我党建立和平关系的打算,也从没有把装备落后的解放军放在眼里。
所以他拒绝了美国,民盟以及我党共同提出的停战方案,扬言要在极短时间内攻下长春,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谈判桌上的筹码。
为了粉碎蒋介石的这种阴谋,毛主席才决定要把四平保卫战进行到底,目的就是挫一挫蒋介石的锐气,从而为我党争取一种有利的和平处境。
所以毛主席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全面的姿态冷静思考了这个问题,最终作出了死守四平的决定。
可是随着本溪被国民党攻陷,战争的形式对驻守四平的解放军来说更为不利,越来越多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压在了四平这条防线上。
我们前面也说了,四平地处东北平原,本就无险可守,一旦被前后包抄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所以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形成包围的态势,我军只能不断把战线延长,当时整个四平的战线甚至一度达到了100多里。这样一来,我军的兵力显得愈发不足,战争形势对我军也越来越不利。
在这个异常关键的时刻,黄克诚站了出来,他认为死守四平并不是什么好的办法,并且多次发报给林彪建议他“适可而止”。
可是黄克诚先后发了好几封电报,始终没有得到林彪的回应,无奈之下他又给党中央发了一封电报。
“即让出长春以求争取时间,修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来应付将来决战。”
可是这封电报依然没有得到回应,因为此时的国共谈判已经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战场局势的变化随时都会改变谈判的结果。
所以不是毛主席和林彪不想退兵,而是压根就不能退兵,因为这场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东北地区的具体划分。也就是说,四平保卫战拖的时间越长,对于我党就越有利。
但是毛主席也不忍心继续看到解放军在四平遭受损失,所以他嘱咐我党的外交人员,一定要尽力争取停战的结果。
而对于毛主席和中央的用意,林彪也十分了解,所以即便在四平形式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他依然在咬牙坚持。
然而随着四平最重要阵地——塔山防线的失守,解放军再也无力驻守四平城,林彪也紧急向毛主席发出了一份电报。
最终林彪未能等到主席的回电,便紧急下令全体解放军撤出四平阵地,四平保卫战也宣告结束。
直到第二天林彪才收到毛主席的回信,毛主席对四平守军的顽强作战精神表示出了高度的赞赏,同时指示解放军接下来应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
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四平保卫战可谓是规模空前,国共双方共投入了超过二十万的兵力,前前后后打了一个多月。
最终解放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一万多人,但同时我军的伤亡总数也达到了八千多人,这一战直接动摇了我军的根基。更关键的一点是,付出伤亡的这些部队大多是抗日战争中留下来的骨干。
就拿黄克诚麾下的7旅为例,这支部队中的很多人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然而一场四平保卫战下来,7旅的伤亡人数达到了3000多人,一下子就牺牲了一半,这也让7旅直接失去了战斗力。
而正是这种伤筋动骨般地巨大牺牲,给黄克诚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所以他才会坚持认为毛主席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
诚然,如果单从战争角度来看,毛主席下令死守四平的决策是极不理智的,可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而且要打出气势。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虽然我军付出了巨大伤亡,但是这一战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为我党在谈判桌上争取有利条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过毛主席对于黄克诚的话也没有进行反驳,因为黄克诚身为当时的作战将领,他的一切考虑都是从战场形式出发的,他的决策也并没有错可言。
最后毛主席只留下了一句话:“就让历史和后人去评说吧!”毛主席是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英雄人物,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他用自己超前的眼光与谋略,一次又一次化解了我党的危机,同时又带领党和人民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辉煌的胜利。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值得我们永世爱戴,而那些带领士兵浴血奋战的将领,也同样值得我们的尊敬。
看完了毛主席和黄克诚将军之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