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没有人会相信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超过特斯拉。因为那时候,比亚迪正在经历着它的“至暗时刻”;2021年,也没有人会相信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在3年后的今天达成1000万辆。因为那时候,比亚迪刚刚度过十年沉浸期,年销量尚未突破100万辆大关,距离宣布停售燃油车、迎来新能源的腾飞还有最后的一段时间。
然而,2024年11月18日,当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在深圳特别行政区·惠州小漠工厂举行的时候,此前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了既定的现实。
比亚迪不仅超越特斯拉,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乃至全品类车型销量最大的车企和世界新能源冠军;还率先达成了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刷新品牌里程碑的同时,也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记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聆听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娓娓道来过去30年的创业史,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颗“明珠”,在孤寂的岁月中苦练内功,在无数次的抉择中敢想敢干敢坚持,终于等到今天,它从时代中走来,带着熠熠生辉的光芒,走到了全球更多用户的面前。
时至今日,比亚迪已经成长为坐拥百万名员工、1400万保有车主的世界级企业。它的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数据显示,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4大电池生产基地+9大国内汽车生产基地+10大海外汽车生产基地。其中,比亚迪总部所在的深圳坪山工厂,于2007年建造落成,其拥有厂房160栋,安装了2253项自主研发设备,总面积相当于2个上海迪士尼乐园或者260个足球场大小。
然而,回顾比亚迪30年来的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影响王传福决策的那几个瞬间,如果没有昔日的“敢想敢干敢坚持”,那么,将不会有今天的比亚迪。
《E汽车》大致将其梳理为四个历史阶段,以便大家一起重新认识、了解比亚迪。
1
下海创业?比亚迪的起点!
所有人都知道,比亚迪创立最初期,和汽车没有一点关系。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委派王传福担任电池公司总经理,他从北京来到深圳,被当地的市场繁荣程度所震惊。“感觉像是踏进了一个新世界”,他说,“如果不是来到深圳,我不可能有创业的念头,也不会有今天的比亚迪。”
1994年11月18日,王传福主动放弃“铁饭碗”,拉起20人小团队,正式开启下海经商之路。
那天在发布会上,王传福回头问自己“一没资源,二没人脉,就敢下海创业?”同时,他又自问自答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回想起那个年代,有一个“大哥大”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于是王传福判断,给“大哥大”续命的镍电池会有前景。因为没钱买生产线,王传福就把自动化生产线拆解成人工流水线;没有钱买设备,王传福就自研自制设备。1996年,比亚迪第一条镍电池生产线诞生了。他自豪地说:“我们就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赢了飞机大炮。”
后来,手机时代到来,比亚迪又转型生产制造“锂离子电池”。再后来,比亚迪凭借更有优势的价格以及更持久的充放电能力,拿下了诺基亚这个大客户,并且陆续成为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的供应商,打入全球电子消费市场。
但是,一直到2002年比亚迪在港交所上市,它都一直在和电池打交道,也没有任何造车的迹象。
2
决定造车?比亚迪敢想敢干敢坚持!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这才是比亚迪决定造车的开始。
那时候,比亚迪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王传福想要通过“造芯片”来获取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但是,两次收购芯片厂都以失败告吹。
恰好这时候,北方工业打算关掉旗下秦川机械厂,王传福想着“我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客户都能做,造车应该也能行”。于是,比亚迪便以2.695亿元收购秦川,正式开启造车之路。
本以为这是一件好事,却没想到遭到了一众反对。王传福说,那两天他的电话都被打爆了。所有人都是一个目的——阻止他造车,甚至有人“威胁”他,不放弃造车的念头,就把比亚迪的股票全抛了。还有人说:“你这是拉着我们上赌场!”
但是,王传福没有屈服。结果就是,比亚迪的市值在两天时间里蒸发了30%。
这愈加激发了王传福的“斗志”。一年后,比亚迪还真鼓捣出来一台新车,代号“316”。但是这款车没能上市。因为当时有经销商来测评,7个走了6个,还说它太丑了。
于是,王传福亲自决定砍掉这个项目,并给团队下了一个死命令“用一年时间做一款新车”,向市场和投资人证明——我们真的能造车,还能干汽车历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事。F3项目由此而来。
一年后,比亚迪成功了,F3上市后几度供不应求,单月销量过万,2007年总销量超过24万,成为比亚迪的第一辆爆款。
这也为比亚迪吸引来了投资大佬——巴菲特。2008年7月底,巴菲特派人来华考察比亚迪;9月底双方即达成协议,认购比亚迪港股2.25亿股,持股比例为 9.89%。这是巴菲特投资的第一个汽车项目,也是巴菲特愿意为它亲自站台的中国汽车品牌。比如,巴菲特曾现身比亚迪销量破 100 万辆的庆祝活动。
3
十年沉寂,熬过至暗时刻!
本以为,接下来会进入高歌猛进的发展期,却没想到,比亚迪即将进入漫长的沉寂期。
2009年马斯克发布 Model S(参数丨图片) 的原型车。同一时期,我国四部委联合启动启动 “十城千辆” 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并且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的先河。
这让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看到了机会,决定投身新能源汽车研发,用王传福的话说“下半辈子就干新能源汽车了”,并且他做了两手准备。2010年,比亚迪首款纯电动车e6开始在深圳作为出租车示范运营;同年7月,比亚迪以6000万元的价格收购美的客车全部股权,获得客车生产资质。9月,比亚迪第一辆电动客车K9在长沙下线。
2015年开始,电动车购车补贴逐渐开始退坡。虽然2017年“双积分”政策的推出,部分抵消了国补退坡带来的影响,但是,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
市场的寒冬,也影响到了比亚迪。“那是我们的至暗时刻。”王传福如是说道。
要知道,从2010到2019的这十年时间里,比亚迪虽然用事实验证了电动化交通的落地场景是可行的,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品牌的设计师沃尔夫冈·艾格。但是,它的年销量始终没能越过2010年52万辆。
“现实给我们上了一课”,经销商退网危机+三年调整期,始终没能让比亚迪实现“二次腾飞”的梦。尤其是在2019年的时候,比亚迪连发十几款新车,却只收获了月销3万辆的结果,再加上比亚迪的光伏、储能等业务也相继下滑,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42%,只有2亿多元。投资人们不干了,想拿高层开刀进行大换血。
“对手都在我们公司门口支摊子挖人了。”王传福苦涩地说道。那时候,根本不敢想象有一天可以“豪捐30亿”用于慈善事业。王传福说,“我们该试的地方都试了,销量依然没有起色,迟迟看不到希望。回想那一段时间真是太难了,差一点就活不下去了。”
但是,这也让王传福意识到:“即使我们所有财产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4
“工程师文化”带领比亚迪技术制胜!
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王传福一边带领团队改造生产线支援口罩生产,一边敦促工程师研发设计不能停。也许是因为水到渠成,也许是因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比亚迪带来了好运,一直卡壳的技术难关就在这时候突破了。
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同年7月,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划时代产品——比亚迪汉正式上市;2021年1月,比亚迪推出DM-i超级混动技术;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停售燃油车。至此,比亚迪迎来了技术大爆发,也迎来了新能源车全球范围的“大扩张”。
2022年,比亚迪销量直接翻番,达到186万辆;2023年再度翻了近一倍,年销量突破300万辆;今年,比亚迪年销量则有望400万辆。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一组数据的对比。比亚迪取得第一个500万辆成就,用了整整15年;而第二个500万辆,只用了短短15个月。15年和15个月之间差距,是比亚迪跑出的“加速度”,更是对坚持新能源路线、坚持技术创新理念的验证。
事实证明,这一波,王传福赌对了。时至今日,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已经更新到第五代,e平台也推到3.0,更有云辇、璇玑、天神之眼、易四方等技术群的加持。
另外据了解,接下来,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以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在研发上砸钱,这不是烧钱,而是在存钱。”也像王传福说的那样:“技术,是我们敢的底气。”
5
始于“敢想”,忠于“敢干”,成于“敢坚持”!比亚迪这三十年来的波澜壮阔,是三言两语难以描述的,为此比亚迪特意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由王传福亲自牵头、并深度参与撰写的《比亚迪基本纲要》,系统性地梳理了过去30年比亚迪的发展过程。既对过去的经验作出总结,亦对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纲领;一本则是由著名媒体人秦朔团队创作的《工程师之魂》,为大家讲述“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程师精神。
但是,在《E汽车》看来,书中描写固然精彩,都不如走近比亚迪去看一看、试一试来得更加直观、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