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常肠粘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属“休息痢”“久痢”和“泄泻”等病证范畴。病机为湿热、寒湿、疫毒、饮食壅滞肠中,妨碍传导,凝滞气血,脂膜血络受损,故见腹痛腹泻、便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之象。余跟诊谢雪姣教授时,发现谢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特分享如下:

患者男,27岁,2022年12月1日初诊。

主诉:反复粘液脓血便5余年。

现病史:患者5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稀溏,1天3-4次,夹有粘液脓血,矢气频频,无腹痛、腹胀、肛门坠胀感,曾先后在三甲西医院住院2次,完善肠镜等检查,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时予以激素灌肠及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好转,出院后口服“美沙拉嗪、益生菌”,因仍反复脓血便故于我院就诊。

刻下症:大便稀溏,一日三四行,夹有粘液脓血,矢气频频,无腹痛、腹胀、肛门坠胀感,无口干口苦,偶有疲乏,小便调,眠一般,易醒。查体:形体消瘦,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活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中医诊断:痢疾 久痢,辨证:湿热阻滞少阳,处方:柴苓汤+黄连、厚朴+三炭。

二诊(2023年2月2日):服药后大便脓血已止,现大便不成形,1-2次1日,矢气频频,无腹痛、腹胀、肛门坠胀感等不适,小便可,睡眠可,纳可。舌红苔薄黄腻,脉滑。处方:四苓汤+四磨汤+黄连、厚朴。

三诊(2023年10月19日):大便脓血已愈,大便1日1-2次,成形,伴肛门灼热感及排便不尽感,矢气多,小便可,睡眠可,纳可。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春泽汤。

随访:该患者已完全停用西药1年,大便未见脓血,排便正常,嘱患者注意饮食清淡营养,调情志,避免复发。

按语:痢疾初期以邪实为主,寒邪、湿邪、热邪客脾与大肠,病性邪实为主;后期肝、脾、肾脏腑失调,邪气交阻,气血相互搏结,寒热错杂,病情虚实夹杂。

谢教授治疗该病时首辨寒热,伤于湿热或伤于食滞者多为热,若因偶食生冷起病多为寒,即便因寒起病,亦有暑湿内郁化热的可能;先有腹痛而后腹泻、便血黏腻、里急后重、便后不爽者多为热,病久腹痛、滑脱不禁者多为寒;热多脉数,寒者多为虚寒,故脉虚。二辨气血,下利白色黏液为伤气,下利赤色脓血为伤血;便中赤白兼有,为气血并伤。三辨病程与体质,区分初病与久病、体质壮实与虚弱的不同治法。

该例患者感受湿热之邪,阻滞少阳三焦水道,进而枢机不利,影响脏腑功能。下利赤色脓血为伤血,故用柴苓汤清热利湿、健脾利水、和解少阳,再加黄连、厚朴加强清热行气之功,配合三炭(地榆炭、侧柏炭、棕榈炭)清热凉血,故脓血止。二诊时患者仍存在大便不成形,矢气频频,予以四苓汤健脾止泻,利水除湿,配合四磨汤行气降逆、益气扶正。三诊时患者大便已成形,仅有肛门灼热感及排便不尽感,考虑余热未消,湿邪未尽,予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春泽汤清热利湿,健脾益气。

医生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荣,女,硕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衡阳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班首届学员,跟随国医大师熊继柏、谢雪姣教授系统学习中医经典。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肝胆病分会理事。主持、参与市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科研论文5篇。曾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胃肠镜技术,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电切术、EMR术、内镜下止血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列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息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肝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

来源:衡阳市中医医院

编辑:龙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