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尹琳岑
近年来,运城市加快产业转型,紧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聚焦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服务业高端化、文旅产业融合化,好运之城蹚出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新路。
11月22日,山西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忻州市的有关情况。
“合汽生材”成形成势 民营经济蓬勃壮大
“今年前三季度,‘合汽生材’增加值完成76.1亿元,带动战新产业占比达23.4%。”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储祥在介绍该市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情况时说道。
近年来,运城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持续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合”即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汽”即智能网联汽车,“生”即生物医药大健康,“材”即新材料,目前已逐步成形成势。
拥有7家省级“链主”企业和2家省级重点专业镇,运城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秀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由运城开发区北方铜业生产的“手撕铜”厚度仅6微米,相当于A4纸的1/10。由中车永济电机研发的海上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
民营经济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运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刁海鹏称,在全省民营经济工作考核中,该市连续两年位居第一方阵。
截至2023年底,运城市场主体56.5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54.9万户,占97.2%;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25.2亿元,占GDP比重61.2%,高于全省18.1个百分点;实现税收132.7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9.2%,增速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
有山珍有“海味” 农业发展风生水起
“去年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20%、76%、23%和14%,是山西省的‘粮袋子’‘果盘子’和‘菜篮子’。”运城市副市长薛永琦称,作为山西省的农业大市,运城持续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文章。
运城市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工业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狠抓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四南四北”产业转型。粮食总产常年稳定在60亿斤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年均增长20%。
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运城还打造形成更多类似临猗苹果、绛县樱桃、盐湖酥梨、夏县西瓜等特优农产品专业县、专业镇;稳步推进“四南四北”产业转型,规模化生产羊肚菌、猴头菇等山珍,更有白对虾、大闸蟹、三文鱼等南方特产,不仅有山珍更有“海味”。
同时,着力打造品牌农业,持续推广“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品牌,不断提升“运”字号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叫响“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品牌
运城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文旅资源丰富。今年“五一”及国庆假期,运城成为深受外地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截至10月底,该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和门票收入分别增长34%、51%。特别是国庆假期,重点监测的9家景区这两项指标几乎实现倍增,盐湖堤埝、水上列车、福胜寺、东湖农贸市场等纷纷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运城文旅精彩出圈的背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运城市副市长张锐表示,近年来,运城围绕“打造旅游热点门户”目标,构建龙头景区矩阵、促进文旅融合跃升、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叫响“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文旅品牌,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目前,关公故里景区已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验收。“文旅+农业”“文旅+教育”“文旅+交通”“文旅+体育”持续推进中,并已打造多个创新性旅游产品。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加强多方联动,打造高品质旅游服务体系。同时,运城还加强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完成永乐宫壁画等文物的数字化采集,运城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已启动西阴考古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图片来源:山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