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天津古文化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街道上熙熙攘攘,不时有游客在街口的牌楼下驻足留影。牌楼中央,“津门故里”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昭示着这里深厚的历史底蕴。

作为“津门十景”之一,早在1404年天津设卫之前,这里便因漕运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聚集地,留存了城市演进的珍贵记忆,也曾是那个时代的“潮流风向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古文化街一景。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如今,长达687米的主街上,果仁张、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美食招牌令人应接不暇,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天津特色非遗品牌云集,老字号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果仁张专卖店,工作人员沈凤兰正热情招呼着进店顾客。“近年来我们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麻辣、五香、咖喱、可可、孜然等一系列新口味,颇受顾客欢迎。”沈凤兰说。

北京游客张先生在品尝之后对记者说,这里的果仁在保留香脆口感的同时,也让味道更加丰富,非常好吃。

枣泥卷甜香细腻、核桃酥一口酥脆、贵妃饼洁白如雪……创立于1912年的祥禾饽饽铺深受游客青睐,不大的门店里总是挤满了人。第四代传承人杨明主打“好吃的非遗”概念,将糕点打造成国潮风,受到年轻顾客的喜爱。

“品牌做旧,产品创新”,如今的祥禾饽饽铺为了契合当代饮食需求,对旗下产品进行了减糖、减油等更符合科学饮食观念的改良,但同时坚持传统制作手艺,“酥皮点心的酥皮有18层,必须由师傅手工完成,这项技艺我们需要传承。”杨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人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隋福毅 摄

走进古文化街的泥人张世家,一件件形态各异、工艺精湛、惟妙惟肖的彩塑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作为中国泥塑领域的代表之一,泥人张以其“捏活人间百态”的技艺历经六代传承,延续至今。

泥人张美术馆副馆长李丹介绍,泥人张创作出众多具有东方神韵、符合东方审美的人物形象。“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的交流对话,在对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的同时不断创新,创作出既契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又能展示时代特征的作品。”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如意大街,玉成号画庄远近闻名,画庄创建于1926年,至今已传承七代。

“杨柳青年画有五道工艺——勾、刻、印、绘、裱,每道工序都蕴含着复杂的技艺,一幅精品年画是团队合作的结果。”玉成号画庄第六代传承人霍庆顺说,杨柳青年画大都寓意着美好的生活和愿望,《莲年有馀》《五子夺莲》等一些经典年画至今仍不过时。

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说:“现在的年轻人希望年画承载更多轻松幽默的含义,于是我们在传统年画的基础上,与年轻设计师联合创新,推出了新产品,很受欢迎。”

“没有坚守,年画就失去了灵魂;少了创新,则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霍庆顺十分认可张宏的创新突破。他说,老字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年画,才是优秀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古文化街主街一景。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津沽大地,商贾云集。在商务部公布的中华老字号名录中,天津老字号数量位居全国第五。近年来,天津市将老街区作为载体,让老字号与老街区的独特风貌相融合,使得二者相辅相成,重焕新生。泥人张、桂发祥、杨柳青年画、老美华……这些历经岁月洗礼、传承至今的老字号品牌,正以崭新面貌传承文化技艺,让年轻人也爱上“老品牌”。(新华社记者:隋福毅 王宁)

来源:新华社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吕昕洺、陈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