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有82万余名中国人手持中国护照以及日本的长期居留签证,在日本生活和工作。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为何如此众多的中国人选择跨越国界,在日本定居?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首先,日本政府的移民政策调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日本政府近年来逐步放宽了对外国人才的准入门槛。特别是自2020年起,日本在专业技术领域大力推行“特定技能”签证制度,针对护理、餐饮、建筑等14个特定行业引入外籍人才。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显着,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50万名外国人凭借该制度在日本实现了就业。此外,日本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诸多配套措施,如设立多语言咨询服务窗口、提供免费日语课程、协助住房安排等,为外国人才创造了友好的生活环境。这些政策不仅吸引了大量技术人才,也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在日本生活的机会。
其次,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和文化上的相近性,使得中国移民能够更快地适应日本的生活。从上海飞往东京仅需三个小时,便捷的交通使得两国之间的往返变得轻松自如。文化上的相似性,从饮食习惯到生活方式,乃至文字的相通性,都为中国移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由于气候带具有相似性,中国移民无需经历剧烈的环境适应过程,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相近,使得生活习惯的调整变得相对容易。这些地缘和文化优势,使得日本成为中国移民心仪的选择。
再者,日本的社会福利体系也是吸引中国移民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在医疗、教育、养老以及育儿等方面,均展现出其成熟的制度安排。日本政府承担70%的医疗费用,为移民家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教育领域,到2026年,所有的高中生都将享有免费教育的政策,这种前瞻性的教育投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对于育儿家庭,政府提供从怀孕期一直延续至子女成年阶段的全方位补贴,包括定期健康检查、疫苗接种以及育儿补贴等。大城市的育儿设施普及率高达90%以上,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在育儿方面的压力。在养老方面,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基础性的生活保障,还涵盖了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等多元化服务。完备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体系,为工作群体提供了强大的职业保障。这些社会保障措施,为移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预期,降低了生活风险。
日本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为不同背景的人才提供了选择的空间。经营管理签证、优才计划以及高度人才签证等多种途径,使得高素质人才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长期居留权。特别是高度人才签证政策,采取积分制度,最快仅需一年时间便可获取永居权。这种灵活的政策设计,吸引了众多高素质人才前往日本。日本政府还设立了海外人才招聘平台,定期举办国际人才交流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对接的平台。对于创新创业人才,日本政府尤为重视,在东京、大阪等主要城市构建了创业支持中心,为外国创业者提供从公司注册到市场开拓的全流程指导。这些措施为有志于在日本创业和发展的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薪资收入也是吸引中国移民的重要因素。截至2022年,日本人的平均月薪高达将近43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两万多。在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像东京这样的大都市,每小时的最低工资是1072日元(人民币51.7元),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长崎、高知等,最低工资标准也有853日元(人民币41.2元)。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到日本上班月入万元并非难事。这种薪资水平,为移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也促使许多人选择在日本定居。
此外,日本护照的含金量也是吸引中国移民的原因之一。根据亨利护照指数,日本护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护照之一,免签以及落地签可以进入的国家超过190个。对于经常需要出国工作或旅行的人来说,拥有一本高含金量的护照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成为许多人选择移民日本的一个考量因素。
在住房方面,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也为中国移民提供了诸多便利。东京的房价收入比为14.25,在全世界主要城市中排名第76位。零首付就能住新家,如果贷款不超过20年,其中90%的贷款利息只有0.91%,10%的贷款利息是3.195%。如果手头有些钱能够掏出40%的首付,利息更可以低到0.76%。这种相对宽松的住房政策,使得中国移民在日本更容易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日本的社会治安也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本如果丢了手机或钱包,身边人和自己都处变不惊,哪怕吃了饭再去找,基本都能找得回来。在咖啡馆或餐馆时,为起身去点单或去洗手间的朋友守着行李,都会被说“没事儿这是日本”。这种安全的社会环境,为移民提供了安心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82万中国人手握中国护照和日本长居签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策调整、地缘文化优势、社会福利体系、人才引进政策、薪资收入、护照含金量、住房政策到社会治安等方面,都为中国移民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吸引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日本定居和发展。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选择移民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移民是一种个人选择,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