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以来,立陶宛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

中国坚决反对这一行为,并采取了系列反制措施,导致两国外交关系降级,贸易往来也几乎停滞。

然而,随着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在今年的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以及特朗普的上台,立陶宛政府的外交政策似乎出现了微妙变化。

社会民主党总理候选人帕卢茨卡斯明确表示,希望修复与中国的关系,但同时他又强调,恢复关系的前提是“希望中国能做出改变”。

这一表态让人不禁思考:立陶宛是否真心想与中国和解,还是仅仅在寻求一种政治和经济上的“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服软

2021年,立陶宛政府在中方多次警告下,依然同意台湾当局在维尔纽斯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这一举动不仅激怒了中国,也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政府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召回大使、将双边关系降级为代办级,并停止了与立陶宛的经贸合作。

此举给立陶宛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和投资机会丧失后,立陶宛的出口和贸易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洲尤其是东欧国家的经济和能源困境日益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作为一个小国,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市场和经济体。

因此,立陶宛的部分政客开始反思此前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与中国恢复关系的可能性。

社会民主党总理候选人帕卢茨卡斯在今年的公开讲话中表示,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修复是“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望”,他甚至公开批评了前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外交错误,并表示,立陶宛不应该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断绝关系。

然而,帕卢茨卡斯也提出,恢复两国关系并非一蹴而就,他表示:“希望中国能做出改变”,这句话似乎暗示着,立陶宛并不打算在“台湾代表处”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

在国内,立陶宛的外交政策也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作为执政党,虽然主张与中国恢复关系,但这一立场并不被所有政治力量所支持。

立陶宛国内的保守派政党以及部分右翼政治人物对与中国的关系修复持强烈反对态度。

这些人认为,立陶宛必须坚定维护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对抗加剧的背景下,他们认为与中国的接触可能会引发西方国家的不满。

立陶宛与美国的关系长期紧密,尤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立陶宛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也站在了美国一边。

因此,这些反对修复对华关系的政客担心,过度依赖中国可能会削弱立陶宛与西方的战略合作。

此外,立陶宛国内的民众对与中国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许多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立陶宛等小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欧洲经济的疲软,立陶宛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关系对立陶宛来说是有其经济必要性的。

然而,另一方面,立陶宛民众对于中国的人权问题、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批评声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立陶宛曾公开支持台湾问题上,民众的立场往往较为坚决。

在这种背景下,立陶宛政府如何平衡民众情绪与国际关系,依然是一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局势的影响

立陶宛的外交政策调整不仅仅是国内政治博弈的结果,它还受到外部国际局势的影响。

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复杂,虽然欧盟与中国有着广泛的经贸合作,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欧盟与中国的立场也存在分歧。

立陶宛作为欧盟成员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到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协调。

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和打压的背景下,立陶宛是否能够独立作出外交决策,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尽管帕卢茨卡斯表态希望与中国恢复关系,但他并未完全排除美国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美欧关系和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立陶宛是否能够独立地调整外交政策,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修复还面临着俄乌冲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坚定支持乌克兰,并在这一问题上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分歧。

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被认为是中立的,这使得立陶宛的部分政客对中方的立场产生质疑,认为中国在这一冲突中未能站在正义的一方。

因此,尽管立陶宛政府表达了修复关系的愿望,但这一愿望是否能够付诸实践,还需要考虑到中立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分歧。

除了外交上的挑战,立陶宛内部的经济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立陶宛等东欧国家面临着能源供应的不稳定,这使得他们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于与中国等非欧洲大国的合作。

立陶宛在失去俄罗斯市场和能源供应后,更加渴望与中国等经济大国恢复合作,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然而,如何平衡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维护与西方国家的战略关系,依然是立陶宛需要面对的一个复杂问题。

虽然立陶宛国内存在修复与中国关系的声音,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立陶宛在对华政策上的任何重大调整,必然会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在“台湾代表处”这一敏感问题上,立陶宛是否愿意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立陶宛继续坚持“战略模糊”的态度,不做实质性改变,那么与中国关系的修复可能仍然停留在口头层面,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

总的来说,立陶宛是否能够与中国真正修复关系,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立陶宛的外交政策不仅需要解决国内的政治分歧,还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尽管立陶宛政府表达了修复关系的意愿,但在涉及台湾问题、与西方国家的协调以及经济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博弈中,立陶宛的外交决策可能依然处于摇摆状态。

对于中国而言,立陶宛是否能够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仍然是一个需要观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