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商务印书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主办,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承办的“百年名校·江南文脉”研究丛书出版研讨会暨赠书仪式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山西路院区举行。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叶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周慧梅分别发表致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江浙沪名校校长代表,以及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媒体代表等40多人与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年名校·江南文脉”研究丛书出版研讨会。

致辞中,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简要介绍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表示丛书符合商务印书馆的定位与出版理念,能够出版这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的荣幸。首先,他强调,商务印书馆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近百年来逐渐成为学术出版中心,为中国的知识传播和文化积累作贡献,推出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以收录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次,他指出,校史研究是真正把中学教育作为中国史学的一部分,将中国优质的史学研究力量投入中学教育之中,展现出极强的现实关怀与时代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名校的历史,展现百年名校的生命力,极大填补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空白。最后,他对丛书后续的出版表达了高度期待,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叶斌强调了丛书是名校、名社、名家相互成就的成果。第一,丛书收录的是江南地区赫赫有名的中学,良好的学风和校园文化需要老师和学生薪火相传,出版这套丛书能够帮助学校不忘初心,更好地总结和传承本校的成功经验和优良校风,增加师生和校友的凝聚力。第二,商务印书馆有着百年声望,收录的名校亦均经过严格筛选,且丛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保障了丛书出版的质量。第三,在丛书总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学强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稳定且高效的努力下,丛书拥有了丰富且扎实的史料。此外,丛书将微观的中学校史与宏观的国史、城市史、教育史、文化史相联系,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周慧梅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的创建初衷,希望可以与“百年名校”研究计划一同为中国教育史添砖加瓦。她表示,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的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相关单位,合并重组后不仅继承了教育学部长期以来积累的辉煌历史与宝贵经验,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资源与优势的整合升级,拥有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华北教育管理培训中心,是全国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在促进全国范围内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还有着一份对教育史研究的深厚热情与崇高使命,聚焦于教育史学科发展人才和学术,有着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国内外教育史研究学科,为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史研究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随后,商务印书馆向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视野教育集团(中国教师网)资料中心,以及江浙沪9所名校的图书馆捐赠该套丛书(第一辑共9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赠书仪式。

在研讨会上,“百年名校·江南文脉”研究丛书总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学强研究员介绍了该丛书的缘起、框架以及出版情况。他指出:江南名校源远流长,文脉深厚,类型多样,风格特色各异。研究这些百年名校校史,需要超越一校之史的研究范畴,需要从教育史、江南史、城市文化、中外交流等多重视野中去把握,需要从“内史”与“外史”相结合的路径中去审视。他们在研究中突出了四个方面(“四个注重”),即第一,注重史料。针对每一所学校,第一步就是构建校史“资料库”,形成资料长编。在校史资料收集与整理中,研究者十分注意史料的原始性、多样性、连续性、完整性等特点。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第二,注重不同学校类型的探究。丛书重视江南名校的地域分布及其样本的选取。第三,注重各校办学过程中的内在逻辑或轨迹探讨,这也是校史作为教育史研究范畴内容的应有之义。围绕“谁在办学、为何办学、如何办学”等关键线索去追寻百年名校兴衰起伏的内在机理,在时局变动、政权更替、社会变迁中去解读江南名校的演变脉络、办学特色。第四,注重突破以往校史研究的“内史”局限,将江南名校置于更为宏阔的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中去探究。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总编辑鲍静静介绍了丛书的出版情况及特点。她表示,丛书于2016年出版了首本《为国桢干:上海南洋中学120年(1896—2016)》,陆续出版至今已有9种,这都离不开大家对传承教育的重视。此外,丛书有着四大特点,第一,这是一套从历史学角度去梳理和研究教育以及文化的丛书,且基于大量的原始史料精选而成。第二,丛书聚焦江南地区名校发展史,并将其置于江南文化大背景之中去考察,形成了一种名校的类型和范式,对其他江南学校和未来中学教育的传承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丛书有着珍贵的附录,留下了相对正确和丰富的史料。第四,丛书团队与编辑团队在长期合作中已有丰富经验,保证了丛书的出版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舟和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中心副研究员胡端均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发表见解。叶舟表示校史反映了整个中国近代的文化史、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第一,所有的学校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坚持不懈地做教育,正因如此才改变了中国后来的面貌。第二,中国很多优秀的学者、大师如蔡元培、张元济等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学校也涌现了很多教育大家如王培孙校长等,他们都为中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名校的建立不单是办学校,更是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的自主教育道路。胡端表示,丛书研究并非是单纯的单体中学的校史之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从经济史到社会史到文化思想史的,从传统到近代的史学研究,具有很高的学理价值。此外,校史的研究路径也使得他明确了个人的学术方向,并尝试把学校置于晚清民国上海城市社会、江南区域社会,或者是沿江城市,乃至中国与世界经济等宏观框架中。

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围绕百年教育史、江南史、城市文化与中外交流等开展研讨,并就校史资源挖掘、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校史)博物馆建设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该丛书通过系统阐述江南地区近代以来名校的变迁过程,总结江南地区百年名校的教育理念,探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及与近代以来知识体系、思想文化、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既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源泉,更以江南百年名校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江南文脉的变迁。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