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我国专家建议用鸵鸟,取代部分猪、牛、羊等牲畜的养殖,并认为鸵鸟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重要肉食来源。
中国人的胃一向都十分铁,不管是什么都想要尝一尝,只有好不好吃,从没有能不能吃这一说。
当时国家经过了一段困难时期,急需要解决群众肉食问题,但寻常的家禽养殖并不轻松,投入产出比需要拉长时间战线来看,没法应对当下的问题。
而相比传统家畜而言,鸵鸟作为“新兴产业”,许多国家都有了成熟的养殖体系,无论是生产还是质量都十分高,利润自然更是不在话下。
鸵鸟偌大的体型和自身的身体条件受到了养殖业的重点关注,毕竟这可是世上现存最大鸟类,生长速度也极快,一年左右就能达到400斤左右的体重。
而且鸵鸟吃草又不挑,在沙漠中都能活,岂不是更好养?这成本和回报的比例看起来似乎不是一般的大,只要谁一算这笔账都会心动。
鸵鸟肉的营养价值十分之高,比牛肉更加健康,还不容易生病,寻常家禽都是一染病就毙命,还会传染,相比之下鸵鸟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盘算之后,专家们立即建议引进鸵鸟,加上这回报率如此之高的鸵鸟肉之后,肯定会养活更多的家庭。
理想倒是很美满,可这现实实在是太骨感,鸵鸟的养殖技术门槛实际上并不低,它们经不住一点风吹草动,特别容易受惊。
一害怕直接就导致鸵鸟自身激素失调,不仅长得不好了,肉质说不定也会有影响,而且虽说鸵鸟不易生病,但一生起病绝对是个大灾难,直接影响到人。
鸵鸟的情绪需要仔细地照顾,不能贸然地刺激到它,否则它再应激反应下还有可能会伤害人。
鸵鸟这种大型动物的养殖需要的养殖面积自然也不小,一般的养殖户都没有这种能力来饲养,一不小心就是赔个底朝天,谁敢冒这个险。
当时还没有人去给鸵鸟肉打广告做宣传,又不能吹嘘鸵鸟肉的好,大多数的民众对于这种陌生的东西都是十分排斥的,根本不愿意尝试,更何况鸵鸟肉的价格还偏高一点。
就算买回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做来吃,最后都是扔去喂狗,这样一个来回,这边没有人买,另一头又一直得不到回馈,还得养着一堆鸵鸟,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这就跟当初的设想本末倒置了。
慢慢的,鸵鸟肉虽然没有完全地退出中国市场,但确实也成为了中国一个小众群类,消费者不买账就只能滞销。
而传统家禽算起来养殖成本就没有这么大了,谁家都能养,任何一个个体户都可以养,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也不需要多精细的粮食,喂个一年半载就能够出栏宰杀,周而复始也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当初说引进鸵鸟的专家也早都放弃了养殖鸵鸟的计划,所以鸵鸟肉的“入侵”可谓是大败而归,毕竟实在没有哪个天使投资人愿意扶持一个没有市场的产业。
其实对于鸵鸟的饲养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去调整,只是国家自强自足,越来越富足,也不需要鸵鸟肉来救急,顶多是让国内民众尝个鲜才留下了一小部分。
(信息来源:“鸵鸟——21世纪人类重要的肉食来源”——《环境》1996-07-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