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和秘鲁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国在秘鲁投资建设一个可以颠覆中南美贸易路径的巨型港口——钱凯港,投资规模大约为36亿美元。现在,一款双抗药大概也是这个价钱。
近1个月时间,中国创新药跨境BD交易尤其密集。
据医趋势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0日的短短1个月时间内,中国创新药跨境BD交易达11起之多,平均每3天就有一笔成单,合计交易总金额高达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0亿元),首付款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
其中更达成交易金额之“最”,礼新医药与默沙东就PD1/VEGF双抗达成的BD交易,交易总金额高达32.88亿美元,首付款金额高达5.88亿美元。
BioNTech也因为在PD-L1/VEGF双抗(PM8002/BNT327)上的BD交易,近期以8亿美元首付款,再加上最高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将中国创新药企普米斯收入囊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股强劲的创新药跨境交易之风,呈现出与此前截然不同的新趋势:
趋势一:老钱开始下场。此前的交易买家中型企业居多的情况,现在挥舞着支票簿的面目更加丰富,既有默沙东、辉瑞等MNC老钱,也有纳斯达克新贵,更有海外风投搭台现入局。
趋势二:交易的主角——产品线更加早期,临床前的资产也能卖出几十亿美金的好价钱。
趋势三:交易的玩法也更灵活,在传统的授权、卖断、联合开发商业化模式之外,NewCo、Hub-And-Spoke等新模式正在涌现;交易的技术及疾病领域也更加丰富多样。
医趋势细致梳理这些交易背后的“草蛇灰线”,可以肯定的是,这股跨境BD热还在半山腰,尚未达到高潮,更多精彩正在加速展开。接下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是:谁会是下一个刷新金额纪录者?或者哪个赛道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01、百利、康方开出先河,下一个是?
如果要给这一批的中国创新药跨境BD交易的技术路线画一个群像,与去年的“ADC热”不同,今年这批交易最热的是抗体与ADC的“排列组合”——双抗、双抗ADC、三抗的跨境BD交易占到了过去1个月交易的近七成。
这股风潮的开创者是科创板和港交所18A两家“当红辣子鸡”——百利天恒和康方生物。
2022年12月,Summit以5亿美金首付款,总交易金额50亿美元获得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AK112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权益。
在AK112不断刷出亮眼数据之后,Summit不仅市值大涨,更成功完成再融资,成为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明星,这直接带火了同类型的中国双抗。
比如默沙东与礼新医药达成的首付款高达5.88亿美元的“高含金量”BD交易,就是AK112同PD-1/VEGF靶点的双抗。
而支撑普米斯被BioNTech9.5亿美元收购的关键资产PM8002/BNT327,同样是PD-L1/VEGF靶点的双抗。
在这股双抗之风引导之下,跨国公司对中国创新的胃口进一步变大,更创新、风险也更大的三抗开始登上BD跨境交易的舞台:葛兰素史克以3亿美元首付款,8.5亿美元总金额从恩沐生物拿下CD3/CD19/ CD20三抗,Oblenio Bio也以3500万美元首付款,6.14亿美元总金额从维立志博引进CD19/BCMA/CD3三抗。
引领这股新风潮的另一主角是科创板股价攀升最快的明星企业百利天恒。2023年底,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就双抗ADC BL-B01D1达成首付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金额可达84亿美元的BD交易,位列当年全球医药BD第二大交易。
尽管双抗ADC理论上可以避免产生耐药等诸多问题,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来,在疗效上似乎大有胜出ADC/双抗甚至联用的效果。但或许是基于对安全性等方面的担忧,向来扫货不差钱的MNC们此次却并没有一哄而上。
这些手握海量数据,且对靶点组合理解更加到位的国外一众大药厂们颇有“不见兔子不撒鹰”意味。直至百利天恒的BL-B01D1在ASCO及ESMO接连披露临床I期研究数据后,才获得了百时美施贵宝重金入局。
而此前在全球范围内也未见双抗ADC的管线布局及重磅交易出现,毕竟这样的分子组合策略,在全球都属于新生事物,需要足够的时间去验证,而这种高风险的试验,往往不是大公司们的特长,就交给biotech。
也因此,去年开始更多出现的是技术路线相对更加成熟的ADC领域跨境BD交易:
康诺亚与阿斯利康就CMG901达成首付款6300万美元,交易总金额达11.88亿美元的交易;
映恩生物与BioNTech就DB-1303及DB-1311达成首付款1.7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16.7亿美元的交易;
翰森制药与葛兰素史克就HS-20093达成1.85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17.1亿美元等。
而随着跨国公司在与中国公司在ADC上合作逐渐看到了中国公司的创新实力和数据质量,在双抗ADC这样更创新,也更有风险的技术前沿,跨国公司也开始愿意大胆尝试。
02、高风险创新技术交易升温
橙帆医药与Avenzo Therapeutics达成交易的TROP2/nectin-4双抗ADC,百奥赛图与IDEAYA Biosciences达成交易的PTK7/B7-H3双抗ADC,皆是临床前的资产,在尚未有人体临床数据的情况,跨国公司也愿意重仓入局,放手一搏。
基于此逻辑,目前将会有更多双抗、双抗ADC、三抗乃至于四抗可能达成重磅跨境交易,其中有相当多代表性的公司和管线值得关注。
比如百利天恒,2023年达成双抗ADC明星交易之后,在跨境交易一直在低调蛰伏。但从管线和人才储备上,百利天恒应该正在处于厚积薄发“前夜”:
在研管线中,BL-B01D1之外,百利天恒有3个临床1期的四抗GNC-038、GNC-035、GNC-039,两个处在临床2期的双抗SI-B001、SI-B003,这些都是达成重磅BD交易的潜力“种子选手”。
人才方面,2024年5月,百利天恒从合作伙伴百时美施贵宝招来其业务发展部高级副总裁刘婕博士担任其美国公司SystImmune的首席执行官,刘婕在百时美施贵宝全球工作长达十多年,在全球BD圈有丰富的资源及人脉网络,相信在其执掌下相关BD战略及交易已经在谋篇布局。
而更进一步前瞻,随着跨国公司在和中国创新药的BD交易中尝到甜头,小核酸药物、基因疗法及细胞疗法等更加创新、风险更大的领域相关交易也有升温的迹象。
小核酸药物领域,今年初连成两单,瑞博生物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的超20亿美元小核酸创新疗法交易,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了总金额不超过41.65亿美元的小核酸药物重磅交易。
CGT领域,在细胞疗法遭遇黑框监管事件冲击后,近期通用型CAR-T也有积极信号出现,刚刚结束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科济药业通用型CAR-T CT0590首次人体1期试验数据有不错表现,随即股价大涨40%,可以想见CGT跨境重磅交易也会有所回温。
03、更早期,玩法更多,非肿瘤领域涌现
技术路线之外,今年以来这一批的跨境交易更大的一个特质是BD交易出去的管线更加早期,很多临床1期、临床前的项目都能够达成很高的交易总金额及首付款金额。
医趋势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4年截至11月20日达成的101起中国创新药跨境BD交易中,临床前的项目达45起,申报临床阶段的项目达3起,1期临床阶段的项目达6起,临床早期的项目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
在这些早期管线BD交易中,有不少总金额和首付款金额都十分亮眼:
锐格医药与基因泰克就1期临床资产RGT-419B及其他下一代CDK抑制剂产品组合达成的交易,首付款高达8.5亿美元,问鼎今年BD跨境交易首付款之最;
舶望制药与诺华就小核酸药物达成的BD交易首付款高达1.85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41.65亿美元,交易标的BW-05处于1期临床阶段,BW-15、BW-02及BW-23则都尚处在临床前阶段。
这样交易涌现早期的现象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BD交易变多,跨国公司对于中国新的技术更加信赖,不必等到有充分的人体数据就愿意下重金支持,同时跨国公司在找中国创新做BD交易方面面临的竞争也在加剧,中国Biotech在融资艰难的环境下也愿意更早将自己的创新授权出去,”割肉换血”。
另一方面,BD跨境交易的模式也变得更加灵活,海外风投及Biotech公司参与的NewCo、Hub-And-Spoke等新模式进一步降低了跨境交易门槛,海外风投及Biotech公司更愿意承担早期研发失败的风险,并能通过股权等方式实现风险共担,使得更早期资产跨境交易变得更加容易。
从疾病领域上看,肿瘤领域仍然是跨境BD交易最热的领域,但罕见病领域及免疫领域升温显著。医趋势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4年截至11月20日达成的101起中国创新药跨境BD交易中,肿瘤领域相关交易达49起,罕见病领域相关交易达20起,免疫领域相关交易达14起。
国际研发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国际药厂把研发的重点转移到癌症之外包括罕见病、减肥、代谢、自身免疫、心血管、高血压等大适应症创新药的研发上。
而这些领域的药物开发和人群有关,中国基于人口基数有丰富的临床资源,跟海外比有天然的优势,而癌症之外领域创新药国内研发相对没那么拥挤,可以前瞻相关疾病领域的跨境BD交易会加速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