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自动驾驶新一轮竞赛已经开始,其实只要关注华为和特斯拉的进展,就有结果。
这将不仅是涉及未来技术领导权的竞争,更是关乎众多车企的生死存亡和洗牌,丰田在中国拥抱华为和Momenta,大众拥抱大疆,日产拥抱华为,奔驰拥抱Momenta,南北奥迪同时拥抱华为,比亚迪All in智驾,奇瑞说不客气了,长城参加广州车展的方式是极限智驾挑战。而新势力们,如今已经不满足于是内卷城区NOA,卷端到端只能是及格的水平,在2024年结束之前,将有超过2家以上的新势力,卷出“车位到车位”的较大规模测试或推送。
大环境里,如今的车市里只有2个领域的话题能明显刺激到消费市场的关注,一是卷,要么是华为+尊界卷到了100万元以上,要么是车企卷不动了,快要出局;二则是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尤其是进入2024年11月开始,重磅事件的发生频率已从之前的每周一次,快进到了如今的,每天就会发生一个大事件。
质变时刻已经初步到来,尤其是眼前的,台积电暂停供货,但紧接着就是华为将用自研国产芯片开始反制。
华为已完成,对特斯拉的事实性封堵
自研国产芯片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将要国产的是昇腾910C AI芯片,由中芯国际进行代工,按此前发布会相关流传的信心,在算力能力上能够和英伟达目前最先进的H100相媲美,而且应对很多中国本土的软件和底层,它会相比英伟达H100能力更强。
早在今年8月,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电信公司被爆出已经开始对昇腾910C进行测试,并且有极强的采购欲望。而最新的2025年第一季度国产,则是因为该芯片已经被小规模制造,并且向部分企业开始送样,其发布和入市的周期已基本明确。
虽然,目前还面对着EUV与DUV等生产设备同时被限制,面对着良品率在20%-50%的行业猜测,以及面对着供货不足。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一旦昇腾910C能够比较顺利的国产落地,华为也就扫平了智能驾驶领域眼前最难的一个挑战,可以和特斯拉FSD在对等的情况下竞争。
马斯克正在加码自己的超算中心,对聊天机器人、对FSD大模型等加速训练,不过如今所拿到和学习的数据样本还主要基于美国本土,欧洲/中国正在等待被批准;
华为本身就是中国云业务、云计算业务的前2名,此前已经在乌兰察布建立了自动驾驶计算专区,且在近几年被制裁过程中,又进一步开发出了同时融合X86、ARM、RISC-V的异构计算单元,那么随着昇腾910系列的进一步升级,拿下中国云计算第一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在技术、代码、算法等方面能够基本实现打平之后,二者的竞争战略开始深入市场阶段的应用场景、应用资源,换言之,就是抢客户。
从进入11月以来,关于特斯拉与华为两家的各种消息,已经开始体现这种爆发点的趋势。
先是广州车展前,特斯拉被传出已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进行相关接触,讨论FSD授权等方面的可能性。后特斯拉中国侧面进行了辟谣,之所以说是侧面,是因为特斯拉官方没有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相应内容,而是借第三方采访进行传播,回应是,否认了(2家企业的2轮接触),消息不实。但因为均是转述,所以无法明确究竟是否认与2家车企接触,还是2轮接触,或只是在中国未接触。
一切,目前无法验证。但关于辟谣,特斯拉的成功率其实并非100%。2024年4月,有全球知名媒体报道了廉价电动车Model 2项目中断,马斯克快速进行了辟谣,并对这一观点激烈反驳。而在今年的We,Robot时马斯克宣布将全力发展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等。10月末,之前被辟谣的廉价车项目,被正式宣布,确实如媒体报道所言,正式终止。
关于华为的消息,也是从11月开始,开始爆发。包括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联手打造的方程豹豹8完成上市,经营困难的合创汽车正在向华为抛出橄榄枝,想要成为第五界,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广汽丰田、一汽-大众奥迪、上汽奥迪等车企身上陆续出现了华为核心技术的身影。
广州车展之后,先是长城汽车坦克700(参数丨图片)将与华为智驾合作的消息,隔日被长城汽车CTO所辟谣,另外,上汽集团在新主帅王晓秋上任5个月后,改变相关策略,高级别管理者已经带队和华为进行了关于合作的接触。
越来越多的主流车企深度拥抱华为智驾,那么另一面就是,留给同类智能驾驶公司的份额越来越小,包括特斯拉。
智能驾驶洗牌,车企已被科技公司瓜分
目前,与华为进行智驾合作的车企数量激增,名单包括但不限于:
东风岚图、东风猛士、长安深蓝、阿维塔、广汽传祺、北汽极狐、享界、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江淮尊界、比亚迪方程豹、广汽丰田使用激光雷达、东风日产多处应用华为软硬件、奥迪目前尚未完全官宣使用华为整体驾驶方案,但要么是软件,要么是硬件。
也就是,全球豪华车三大巨头之一,中国自主品牌的前4名,合资品牌里的日系两大,主流头部车企里过半数已经选择深度拥抱华为。
所以,特斯拉和上汽、吉利的消息之所以能引发高关注度,一方面是因为巨头之间的合作可能改变行业走向,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其实特斯拉能够选择的名单,也是少之又少,因为智能驾驶这种核心技术路线的选择,人力、无力、财力的成本很高,换道的代价艰难。
那么,仅仅是特斯拉一家车企使用FSD技术,即便是顺利在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了审批,那可预期的结果也并不是特别乐观,因为规模存疑。
截止2024年4月的数据,特斯拉入华10年,在中国有超170万车主,但支持现有FSD版本的硬件至少要在HW3.0以上,而HW3.0是在2019年才推出。以及,马斯克不久前公开宣布,可能有部分车型的HW3.0无法支持新的FSD版本,如果硬件无法支持无人监督的FSD,特斯拉官方将为这些车主免费更换HW4.0。
所以,即便是FSD顺利落地,能够产生有价值数据的车辆样本基数要打个问号。同时,还有老生常谈的FSD价格,EAP为3.2万元,FSD为6.4万元,这在中国车市里属于天价的存在。目前,华为ADS3.0乾崑智驾在鸿蒙智行体系内优惠后,只需要2万元。
对于FSD的热情,也要打个问号。毕竟,就在今年特斯拉的We,Robot活动上,中国相关媒体直播间几乎都在刷“EAP免费”的诉求。
而且,华为的布局前瞻性和深度性,如今也激起了更多车企的思考和学习。智驾无忧保险,4000元的价格,保障1年。在智能驾驶系统激活时,如果发生事故,且被判定为承担责任,保险生效。保额上限在300-500万元之间。
于是,新的局面就是,不论华为是否接下来是否公布该保险的上险量,用户热度。其他车企一旦想做类似的内容,就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以及以华为相关保险价格作为参照坐标。
实际上,新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即,当汽车进入所谓的“新能源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之后,多数车企想要突围压根没有太多话语权,只能去依靠外部巨头的力量。
除了特斯拉FSD和华为智驾之外,与3年前的车市主要以自研为主不同,如今拥有整体解决方案的其他选择并不多。
吉利的选择是百度与自研,比亚迪的选择是华为、其他方案与自研,长安是华为与自研,长城是元戎启行、自研,可能和华为的合作,以及毫末智行逐步被放弃,如今正在开启新一轮裁员,奇瑞是华为与自研。其他主流车企的选择,主要是Momenta,除此之外还有少量主流车企选择的是轻舟智航方案。
自研,能够带来更快的进化速度、成本下探,但技术门槛也是更高。所以,随着科技公司越来越猛烈的对客户争抢,从PC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先发优势显然很难被超越。
另外,2025年还将是更重要的变革之年。余承东明确的提出了2025年高速大规模推出L3级自动驾驶功能,城区对L3级自动驾驶试点,以及何小鹏跟上华为,宣布在2025年推出类L3级自动驾驶功能之后。接下来,技术的竞赛会进一步加速。
一旦L3级完成推出,车辆能实打实的进入脱手、脱眼偏低速自动驾驶时代,很多车企将不得不躺平。
继续以特斯拉为例,如果其2025年能够顺利在中国市场推出,且得到较多的购买,接下来将是3个月一次的数据飞轮训练和学习期。如果以中国新势力当今加速内卷的情况来看,华为在2.0版本迭代到3.0,再到3.0推出后进入4.0时,时间往往都需要1年以上。理想汽车以高度对标华为的方式进行推进,时间基本相仿,但相对略慢一些,小鹏则再慢一些。
而不同车企的智能驾驶策略并不相同,再之后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进化速度还要再慢一些。
也就是说,大概率的局面会是华为的L3级、小鹏的L3级功能已经基本完成较大规模落地,而此时,面对特斯拉已产生代差。那么,留给资金不足、技术能力不足、商务运作能力不足的车企,窗口期也就越来越小,接近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