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天,上海恒利无线电公司老板涂作潮面色凝重、步履匆匆地赶回到了家中。

进门之前,他还不忘四处张望两眼,在确认身后没有“尾巴”之后,这才利索地反锁了房门。

正在里屋的妻子张小梅听到响声,心中也是一惊,暗想莫不是家里进了贼?

于是,她壮着胆子,从抽屉里翻出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查看。

当她看到来人是丈夫之后,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了下来。

不过看他脸色如此反常,妻子还是小心问道:“出什么事情了吗?”

涂作潮快步走到妻子身旁,伸手挽住她较弱的身子说道:“我要马上离开这里,如果我没能回来,你可以去延安找毛泽东、或者是周恩来,他们会管你的……”

听到这番颇有些生离死别意味的嘱咐,张小梅心中既感到疑惑、又焦虑万分,她急忙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可无论她怎样追问,涂作潮都闭口不语。

那么,这位无线电公司的老板究竟是何身份?

他为什么要嘱咐妻子,如果自己没有回来,“就去延安找毛泽东”呢?

涂作潮

涂作潮1903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因为自幼家贫加上家国动荡,连活着都成了困难。

【涂作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42年秋天,一位叫张小梅的妇女得到了一个震惊又突然的消息:和她一起生活多年的本分丈夫,身份居然是假的——他原本是个特工

而且在张小梅还没来得及消化的这个消息的时候,丈夫又说自己马上要去去执行一个艰巨的任务,并留言道:如果我牺牲了,你就带着孩子去找共产党,毛泽东会照顾你们生活的。

于是对于张小梅来说,这世界上少了她的丈夫蒋林根,多了一位叫涂作潮的红色特工。

这位红色特工又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为何又能得到毛主席的亲自照顾呢?

为了生活,涂作潮便跟着同村一个木匠当学徒,好在他思维活络又踏实努力,很快就做了一手好木工。

但是生活并没有像他们家预想的那样走下去——军阀割据,让百姓们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17岁时,涂作潮决定反抗,他走上了街头和其他人一起游行,不过很巧的是这次游行的核心领导人就是毛主席。

虽然这次湖南自治运动并没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但涂作潮也因此结识并跟随毛主席一起来到了上海,同时在1924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彼时上海的共产党们基本都从事地下工作,涂作潮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不慎被捕。却意志坚定没有透露出任何消息,获救后,组织便重点将其作为特供培养。

于是在1927年涂作潮便到苏联东方大学进行了秘密学习,还在莫斯科和周总理成为了至交。

【苏联东方大学教学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了解到涂作潮的人生经历和他在特工学习中的优异成绩,周总理亲自为涂作潮起了一个代号——“木匠”,自此这个小木匠便开始了他的特工人生。

修理铺老板和二婚带孩老板娘

涂作潮在东方大学学的是机务专业,回到上海后组织,希望他能将自己的所学教授给更多的特工人员。

【电报员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涂作潮便化名蒋林根,在上海开了一家修理铺,当然表面上是普通修理铺,实则暗地里是“特工培训班”。

有许多党内工地下工作者都在涂作潮的修理铺进行过机务学习,就连毛主席也把涂作潮当成宝贝疙瘩。

但是哪怕涂作潮再怎么小心,敌方的特科也不是吃素的,在经历过一次特务上门查抄后,涂作潮变得更加谨慎,力求在在任何方面都不出错。

【涂作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邻居家卖米的老板一句玩笑点醒了涂作潮:“你30多岁了,还是个光棍,而且你这个铺子开了这么久,客人就那几个,你别不是个地下党吧?”

这一句话直接把涂作潮的冷汗都给吓出来了,他将米店老板应付过去后,考虑到人家说的确实都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于是他将此事报告给了上级。

组织也认为涂作潮一个30多岁的独身男人确实容易引人怀疑,于是同意让涂作潮尽早成家,但是对于妻子的人选,组织也有要求:

一来不能是寻常的普通妇女,否则和涂作潮之间搭档不够协调,容易被人发现,二来不能太有文化,不然也容易暴露涂作潮的身份。

【涂作潮(坐)和中央特科成员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几经周折,涂作潮结识了在纺织厂上班的张小梅,张小梅曾经结过婚并且育有一子,但是丈夫不幸因肺结核去世,最终留下他们孤儿寡母独自生活。

对于张小梅来说,涂作潮的出现无异于给她生活减轻了负担,而对于涂作潮来说,张小梅就是他的最佳掩护,于是两人便在平常的一天结为了夫妻。

02

身份挑明

但涂作潮对待张小梅也并不只是逢场作戏,他是真的负担起了一一位丈夫和一位爸爸的责任

【涂作潮(左)和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和张小梅相敬如宾,也将张小梅的孩子视如己出,这个家庭看起来,就是当时普普通通一个幸福的家庭。

不过张小梅也并不是傻子,她每天跟着涂作潮忙里忙外,怎么会察觉不到“顾客们”和涂作潮之间的一些特殊举动,但丈夫的表现让她坚信他是一个非常正直正派的人物,所以她也从来不多言语。

原本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直过下去,但是在1942年的这个秋天,涂作潮突然接到了一个命令——撤退。

原来在修理铺工作时,涂作潮曾收了一名徒弟,名叫李白。这个李白当然不是那个饮酒写诗的李白,而是一位优秀的特工人员。

【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是涂作潮的爱徒,曾对党内的旧式电报机进行过高效改进

但是李白同志却在1942年被捕,最终遍体鳞伤的被丢在了乱葬岗,加上组织的思考安排,便决定让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者们暂时全面撤退,以便发起之后的大反攻

怀着对李白之死的悲痛,即将离开的涂作潮也深知此次恐怕一去不返,于是在一个夜晚,涂作潮将自己的身份向妻子托出,并叮嘱她,若有困难,可以求助共产党,要记下毛泽东这个名字,如果他牺牲了,毛泽东会管她和孩子们的。

第2天清晨,涂作潮便离开了。

【涂作潮在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1937年,商人蒋根林来到了上海,面对这个位居全国经济榜首的大都市,他满怀壮志地成立了一家公司:恒利无线电公司。

因为他为人豪爽大方,很快便和公司周边的几家商铺老板、伙计们打成一片,闲来无事的时候便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

有一次阴雨天,蒋根林来到了隔壁的米铺,招呼米铺老板和小伙计打牌。

正当大家玩得颇有兴致时,米铺老板突然笑嘻嘻地附在蒋林根耳边说道:“蒋兄,我看你就是共产党。”

虽然这只是玩笑话,但蒋林根听在耳中,心里却突然一紧,但他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地问道:“这个玩笑可不是乱开的,哪里像啊?”

随后,米铺老板掰扯着手指头说道:“第一,老兄你事业有成、家财万贯,30多岁了却还是个单身汉。第二,你一个人住在大房子里,而且逢人就问东问西,这就很让人怀疑。”

对于米铺老板提出的这两条理由,蒋林根简单搪塞了过去,但是心中却生起了防范之心。

几天之后,他便满大街张贴告示,将家中的两间房子租给了租界巡捕房的一名探员。

与此同时,他又找到一个离过婚并且独自拉扯孩子的女人,迅速结为了夫妻。

其实,这位米铺老板猜的非常准确,蒋林根确实是共产党员,并且还是我党少有的王牌特工,深受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重视。

而“蒋林根”这个名字,只不过是他在上海执行任务使用的化名,他的真名叫做“涂作潮”。

涂作潮原本是湖南省长沙市东乡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娃娃,1917年时,刚满14岁的他便跟着族兄来到长沙讨生活,并最终在一个木匠铺里当起了学徒。

1924年,涂作潮辗转来到了上海,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处码头做苦力。在此期间,涂作潮结识了一批共产党人,并在林仲丹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不久之后,组织上派涂作潮前往苏联留学。经过三年系统化的学习,涂作潮对于各类枪械、作战技能都了如指掌,并且还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特工训练,驾驶、格斗、暗杀、通讯、反侦察等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1928年6月,周恩来、瞿秋白等一百多位代表来到莫斯科,在这里组织召开中共六大。

涂作潮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便直接找到了周恩来,希望回国参加武装斗争。

周恩来得知他的想法后,心中也是十分高兴,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是做木匠出身的,那你回国后的代号就叫‘木匠’吧”。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涂作潮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校进修了一段时间后,于1930年回到上海。

04

涂作潮回国之后,就被周恩来视为“我党难得的人才”,直接将他安排到中央特科从事无线电通讯工作。

要知道,我党那时候的通讯技术十分落后,中央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络基本都要靠书信往来、或者是通讯员的口头交接,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极具危险性,通讯员在途中被反动派抓捕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29年中央特科成立交通科、后来又改称无线电通讯科,由李强担任科长,在上海筹建无线电收发电台。

为了掩人耳目,李强向组织上申请了一笔资金、用来租了一栋三层小楼,门口还特意摆上了几个摊位用作掩饰。

虽然隐蔽工作做得如此周密,但巡捕房的军警还是很快盯上了这里。

一天中午,几名特务便冲进了这栋小楼,几名正在工作的中央特科同志见事情败露,赶紧拉上了一半窗帘。

这是他们事先约定好的暗语,拉上一半窗帘,就说明这里已经被敌人发现。

当时,刚刚吃完午饭的涂作潮正朝着据点赶去,当他走到楼下的时候,发现楼上的窗帘半掩着,心中便大惊不好。

涂作潮刚想转身离开,却发现门口有几名形迹可疑的人,看样子像是事先埋伏在这里的特务。如果这个时候自己离开,恐怕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想清楚这些后,涂作潮硬着头皮往前走,果不其然便被特务拦住了去路。

其中一名带头的外国人说了一大堆外国话,涂作潮根本听不懂,只能强装镇定地大骂道:“你们凭什么拦我?我犯什么王法了吗?”

见涂作潮如此理直气壮,特务们认定眼前这个年轻人不可能是他们要抓的共产党员,于是便摆摆手放他走了。

脱离险境之后,涂作潮兜兜转转,换乘了几趟电车之后,才赶到李强的家中。

原来,电台据点遭到特务搜捕的当天,李强因为有别的工作,也侥幸躲过了一劫。

于是两人将设备秘密运送到了香港九龙,并且顺利搭建成功。至此,我党拥有了第一部无线电台。

05

1936年,涂作潮接到毛主席的命令,辗转来到西安,为西安地下党搭建了一组电台。

工作顺利完成之后,涂作潮就收到了周恩来的亲自接见。

刚一见面,周恩来就激动地拉着他的手,欣喜地说道:“木匠啊木匠,咱们又见面了,这些年你身上的担子太重,实在是辛苦了。”

得到首长的关心,涂作潮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的嗓音激动得有些颤抖:“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要没有组织上的培养,我现在还是个拿着墨斗的木匠呢。”

因为长时间以来的高强度工作,周恩来的脸色有些苍白,面颊的胡须也没有时间打理,显得更加憔悴。

一番寒暄之后,周恩来突然问道:“你这里有刮脸刀没有,我这胡子长了。”

一边说着,周恩来一边捋了捋胡须,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涂作潮听闻,赶紧从包里找出了自己的刮脸刀,放在袖口上使劲摸了摸,用大拇指试了试刀口的锋利程度之后,便递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