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传统文化遇见现代生活,就如同在都市里放牛,是“杀牛取肉”听牛排的“滋滋”声,还是“与牛同乐”听“悠然见南山”的采菊声、“牧童骑牛”的弄笛声?
如同一提起“悠然见南山”,就脱口而出“采菊东篱下”,一说出“牧童骑牛”就看见悠长的山道袅娜的炊烟、听见夏日的蝉鸣悠扬的笛声一样,这是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应激反应”。一句诗词,一个成语,一个老物件、老技艺,都可以是打开万千境界的钥匙,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中国——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天然默契,这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
“文化两创”,一个“活”字,最叩人心。这个“活”字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活”的,是没有断裂的。在传承和创新中不能“伤筋动骨”,甚至面目全非,“挂着羊头卖狗肉”。具体地说,借助现代科技,可以创新传播场景,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由一家一室到大好河山,让“无形”的传统文化变得“有形”,让“有形”的传统文化变得“生动”,让其可思可感可触。在这个过程中,不过火、不走样的法宝是:守正创新。而要做好“守正创新”,就要懂得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
传统文化,活在典籍里。走进“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烟台巡展现场,探寻《永乐大典》中的地域回响。展览名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寓意着《永乐大典》在时代更迭中历经劫难,而后不断回归、重现光明,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的精神和中华文脉强大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活在非遗里。在2024烟台秋季“黄河大集”暨非遗文化生活周,身着传统服饰的“非遗仙子”及“历史人物”,带您巡游“品重烟台”的非遗之美。烟台剪纸、胶东花饽饽等百余个非遗项目点亮“仙境海岸”。“乐大夫”手执甩子舞步灵动、锣鼓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十足、彩扇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海阳大秧歌扭到烟台山下,舞动幸福生活。
传统文化,活在民俗里。明代婚礼中式礼服、民国婚礼复古婚纱礼服、当代婚礼当代婚纱走秀引爆全场……一场“只有烟台”2025文创婚礼秀,以烟台古往今来的历史脉络为情景节点,以三个不同年代、不同场景、不同风格的婚礼故事为着力点,描绘一场“只有烟台只有爱”的文创大剧。
“自有中华,它便在中心,脚沾泥土,手捧海水,行尊仁礼,心向苍穹。”《航拍中国》第三季山东篇如是说。无论是中华“中心”之“心”,还是“心向苍穹”之“心”,都挺立着属于新时代的“文化泰山”、流淌着属于新时代的“黄河大集”。它们以巍巍之姿、涛涛之势告诉我们:文化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文化可仙气缥缈也可烟火袅袅,但却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心”。心在,生命长在。心在,就要活得出彩活得精彩。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