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到,一个让马英九泪洒黄花岗的青年志士,竟有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家国情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24岁就为革命牺牲时,留在大陆的妻儿又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

一缕书香,万里波澜

1887年,福建闽县。

一个睿智的孩子诞生在林家,取名觉民。

他不过三岁,便被过继给无子的叔父,自此在叔父林孝颖的悉心教导下成长。

林觉民聪慧过人,13岁便参加乡试。

可就在家人满心期待他高中,为林家再添荣光时,"少年不望万户侯"的誓言却在考场上震惊四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林觉民的理想,不在科举功名。

15岁,他考入福建全闽大学堂,迈入革命的洪流。

革命的火种,在青年心中点燃。

大学堂里,林觉民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新思想的滋养让他的思想日渐成熟。

他积极参与各类爱国活动,成为学生中的领袖,与同学们奔走呼号,召开群众大会,高喊"挽救垂危之中国"的口号。

火热的理想,温柔的爱情

理想似火,爱情如诗。

1905年,情窦初开的林觉民与陈意映喜结连理。

新婚燕尔,林觉民常与意映漫步校园,谈理想,话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小别胜新婚。

而陈意映,不仅贤良淑德,还是难得的知己红颜。

在林觉民外出奔走时,她总是默默地站在门外,为他放哨望风。

在他外出求学、投身革命的日子里,隔空秋波,笔尖含情,信笺里满是相思。

署名的"双栖楼主",正寄托着她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憧憬。

东渡扶桑,壮志凌云

1907年,志在革命的林觉民踏上了东渡扶桑的征程。

在日本的求学生涯,让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他们一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矢志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同盟会正密谋在广州发动起义。

林觉民闻讯归来,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要为革命事业挥洒热血。

出发前夜,他提笔给父亲和妻子留下两封绝笔,字里行间,冷峻的笔触下跳动着滚烫的心。

黄花岗头,碧血丹心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打响。

林觉民奋不顾身,冲锋陷阵。

然而,革命道路从不平坦。

林觉民腰部中弹,不幸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自决意革命,志在除暴政,今举事未竟,唯祈一死,幸勿多言!"面对敌人的逼供,林觉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烈士驾鹤,玉颜惊变

而在千里之外,陈意映还不知丈夫的遭遇。

腹中胎儿渐长,思夫心切,她整夜难眠,时时起身张望,盼望爱郎归来。

噩耗终至。

陈意映悲痛欲绝,几欲随夫而去。

多亏长辈拦阻:"汝今有身,切莫轻生,我林家还盼你母仪天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陈意映带着腹中骨肉,与公婆相依为命。

她昼夜不分地操持家务,悉心照料两个孩子。

然而,相思无处寄,哀毁骨立,年仅28岁的她,终于在林觉民殉难两年后香消玉殒。

遗志未竟,后人承继

辛亥革命胜利了,林家的处境才稍有好转。

长子林依新自幼在父亲光环下成长,立志要继承父志,投身革命。

但命运又开了个玩笑,他英年早逝,只留遗腹子林仲新苟延残喘于世。

林仲新自幼体弱多病,若非祖父变卖家产,四处求医,早已夭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他的同学、老师都很器重他,知道他是革命烈士后代,但林仲新总是淡淡的,不愿提起别人口中的"英名"。

"吾家不靠英名过活。

"祖父的教诲,让林仲新平静地活着。

他战时在后方工作,平时深耕基层,默默耕耘。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林仲新的后代,至今仍在漳州生活。

只是他们不愿公开身份,只想做个平凡人,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觉民舍生取义,陈意映守节悲歌。

他们的故事戛然而止,却又在无数仁人志士的接力中,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于无声处震撼人心。

惟愿吾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无愧于先烈英魂。

信息来源:让马英九落泪的林觉民,24岁牺牲,妻儿留在大陆结局如何?
2024-04-16 16:36·老闫侃史
让马英九落泪的林觉民,24岁牺牲,妻儿留在大陆过得如何?
2024-04-10 17:28·纪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