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照卿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范畴,新质生产力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视域、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为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别于其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础的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问题、中国实际首先也会面对研究对象的问题。以生产方式为切入点,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生产力范畴的理解,加深了对生产力结构要素关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破了传统生产力范畴,进一步强调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对于生产力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在此意义上,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将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极大丰富了对生产方式的认识,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视域。
新质生产力深刻体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时代要求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形态演进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推进和拓展的关键所在。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时代要求,突出强调了处理新旧生产力关系的科学方法。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生产力的随意选择,而是强调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时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仅要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且要以新技术带动传统生产力,在妥善处理前沿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中实现生产力的总体跃升。
新质生产力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共同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科技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地位,紧紧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趋势,回答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
一是数字化。在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数据的要素作用正在逐步扩大。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推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数据要素不仅是作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成为新型生产力要素,还是作为影响因素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进行质量提升和优化组合。在此意义上,新质生产力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力之中,强调数据等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要素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是智能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出现并应用于从工业制造到生活方式的各类场景之中。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则明确指向了产业发展的智能化,进而逐渐产生对生产方式的颠覆。
三是绿色化。立足当前现代化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明确界定新质生产力本身等于绿色生产力,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此意义上,作为绿色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中国特色的实践基础与本质要求。
新质生产力彰显了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果说生产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了物的因素对于生产力的作用,那么劳动者的体力因素、智力因素的发展变化则突出了人的因素对于生产力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劳动者或人的因素始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体现为人始终是生产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方面,高素质劳动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战略性资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关键在科技,而科技进步归根到底在于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在此意义上,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形成生产力的坚实基础,也是建设新质生产力的劳动主体。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深刻体现了对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要素的理论认识与实践取向。
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标。实现劳动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终极目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向了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体现了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目的性,从而以新质生产力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