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5月25日深夜,一名年轻人焦急地在马路上奔跑,突然他停在了一个军区大院的门口,火急火燎地对门口站岗的警卫员们说:“请让我见见粟裕将军,我有十分紧急的事情找他!”

警卫们疑惑地看着这名年轻人,对于这样一个既没有通行证,也没有领导特别指示的陌生男子,大家都不得不怀疑他的身份。见到这几名警卫不愿意放自己进去,年轻人也只能着急地从自己挎着的布袋子里掏出了一件“血衣”,表明自己的来意。

警卫们看到后,觉得这件事情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得了的,于是便去向将军汇报情况。粟裕一听到后,也是一头雾水,指示让年轻人进来。年轻人刚急忙地赶进屋里后,看到粟裕将军的那一刻,直接跪在了地上,哭诉道:“您就是粟伯伯吧,求求您救救我的父亲!”

粟裕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谁家的孩子?”年轻人只是回答了一句:“我父亲姓张。”粟裕听到后,心里突然一紧,似乎得知了年轻人的身份,再看看那件“血衣”,瞬间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这位年轻人实际上是张震的儿子,为何他会拿着一件“血衣”来见粟裕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时期的情谊

和许多开国将帅之间的交往经历相比,张震与粟裕相识算是比较晚的。1927年,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也就是1930年,张震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二人还完全不相识。当粟裕已经参加指挥了南昌起义等著名战役,在军队也赫赫有名的时候,张震还是一个小小的宣传员,极少参加战斗。

张震很早就听说了粟裕的经历和战绩,所以一直在心里都很崇拜这位传奇将军,而粟裕对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则几乎没什么印象。

在中央苏区期间,张震属于红三军团,粟裕则在红一军团、红七军团等部队工作。抗战时期,张震长期在彭雪枫部担任参谋长。在彭雪枫部时,张震也多次听到了一些关于大名鼎鼎的粟裕指挥黄桥战役、车桥战役等等功绩。

但由于当时新四军各师分散在各个根据地,张震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时,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等职,他们仍旧一直无缘相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46年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之后,才有所改变。

张震与粟裕的初识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华中战场上,1946年6月,为了应对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的全面进攻,粟裕向中央提出,让华中野战军主力先集中在苏中内线作战斗部署。中央采纳他的意见后,分别成立了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陆续整编了所属部队。

在新成立的华中军区中,粟裕任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此时张震被派遣加入华中野战军,担任第九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一职。也就是这次的机缘巧合之下,张震成为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粟裕的部下。

不久后,张震来到华中军区汇报工作,第一次见到了他闻名已久的粟裕将军。在张震过去的想象中,粟裕应该是一个威严勇猛的指挥员。但在见面之后才发现,原来粟裕身材并不高大,而且性格也十分沉静,衣着朴素、和蔼可亲,谈吐也很文雅,颇有儒将的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让粟裕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听到张震汇报完部队的情况,又详细地询问了当时第九纵队的军事斗争情况之后,发现自己的这个新部下,在很多作战战略中的想法和自己一致,逐渐对他关注了起来。

粟裕也向张震介绍了许多组织、指挥战役的经验,他渊博的军事知识,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分析,都给张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双方似乎都在心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之后,粟裕组织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又负责指挥华东野战军,进行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在此期间,张震对粟裕在指挥这些战役中表现出来的非凡军事才能深为敬佩。

不过,他对粟裕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才能的认识,则是在1948年春天,在粟裕直接领导下一起工作时,才有了进一步深刻的体会。1948年1月下旬,粟裕任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准备率部挺进江南。

粟裕当时向中央军委建议,将张震调来任参谋长。张震得知这件事后,既感动又深感机会难得,同时他也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便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兵团部驻地报到。

再次见到粟裕时,张震向他表达了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的想法,而粟裕却对他说了一句话:“重担子大家一起挑嘛!”给了张震热情的鼓励和支持。随后,粟裕向张震详细谈了当前形势和任务,二人又一起研究了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很快,他们就逐渐成为了在战场上的一对百战百胜的最佳搭档。

在作战过程中,张震积极参与粟裕给中央的建议书的谋划,协助粟裕指挥了豫东、济南等战役。在后来的淮海决战中,66个日日夜夜里,粟裕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期间,张震作为粟裕的助手,呕心沥血,单单在兵力调整、敌情通报、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文电就有数10份,为淮海决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粟裕在华东战场上立下了卓越功勋,而张震在辅助粟裕期间,参与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也练就了组织大兵团作战的出色指挥艺术,成为了我军历史上最优秀的参谋长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平年代的情真意切

1949年6月,正在召开兵团负责同志会议时,张震突然肚子剧烈疼痛,疼到了在地上打滚的程度。随即被送去医院,一番检查后确诊为阑尾炎,同时还发现他患有陈旧性的肺结核,所以必须住院。

病榻之上,粟裕来看望了他,并且表示了毛泽东两次发电报让研究台湾的问题。这一消息使张震感到安慰,也让他急于去进行工作。无奈病情较重,在上海养病的张震便找来了一些有关台湾的书籍,同时用一部收音机来听取一个个解放的胜利音讯

在这些胜利的消息当中,他终于也听到了自己家乡解放的捷报。4个多月的病榻生活过去了,张震在这年的10月重返岗位。

1949年年底到1950年年初,军事教育会议结束时,张震作了总结讲话,那时的他还担任着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1950年5月中旬,张震第一次来到北京,出席了全军参谋会议。他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了攻台作战的准备。

结果一个月之后,朝鲜战争却爆发了,于是攻台行动就此被搁置了下来。对于这次被搁置的作战计划制定中,张震可以说是出力颇多。为了这场战役,他费了不少的心思。

粟裕和张震,在战争时期一直共同战斗,几经生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中,这两位多年战友虽然分隔了两地,粟裕前往北京,前后担任许多重要的职位;张震则曾远赴东南沿海地区,后又历任军委作战部部长。但是每当张震工作上又到什么问题时,他还是会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这位老领导,并写信向他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下半年,张震因剧烈头痛再次住进了医院。医生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肩胛里竟还存在着一颗子弹头。经过手术取出之后,望着这颗子弹头,张震仿佛又回到了豫皖苏抗日战场上。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颗子弹留在我身上十个年头,伴随我度过了整个解放战争。我想,这是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1954年,张震被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这是他向往已久的一个心愿。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也是在这一年,他转入了学院的本科学习两年,1957年毕业之后,9月正式任命担任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专职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刘伯承当时已经是军事学院的院长兼政委了,所以张震专程拜访刘帅向他请教。刘伯承告诉他:“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练多于训”等原则,都让张震深受教益。

随后,张震对学院付出了很多精力,认真备课、反复阅读毛泽东所写的军事著作、写讲授提纲,并对所拟讲稿作进一步的修改。

但没过多久,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遭受到了批评,随即被免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这件事传达至军内团以上干部之后,对老首长粟裕,张震深感痛心,也很不理解。

1959年的一天,张震在给学员讲授时,把讲稿发给了学员,结果却没想到给自己引来了“麻烦”。因为讲稿不慎流传到了院外,有的军区还翻印下发部队。没过多久,工作组到学院检察工作,批评张震把讲稿大量引发到全军是不对的。但调查之后,发现是学员自行带回部队的,也就不好再追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那段特殊时期里,粟裕的处境相比之下要好很多。1967年3月,经毛泽东同意,周恩来特意安排粟裕主管面临困境的国防工业系统,并对他说:“主席说过,你过去有战功。”就这样,粟裕被特殊的方式一直保护着。

但张震的处境就没有那么平静了,他不仅受到了严重迫害,还差点丢了性命。

危险中的解救

1967年11月下旬,张震从北京回到军事学院,却突然被一行人抓了起来。此后,他就被关在了学院汽车连的一处简陋平房里。

1968年5月22日清晨,几人趁着张震上厕所,将绳子套住他的脖子,张震顿时昏死过去,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随后,几人还继续用铁棍猛打,致使他全身多处出血,一时间沾满了衣裤。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也依旧继续进行着殴打。这件事当时也轰动了全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张震的生命面临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他的夫人马龄松立即派二儿子张连阳,带着父亲沾着血迹的衣服,直奔北京去找老首长粟裕。虽然一开始被秘书阻拦了见面的机会。但当粟裕看到张震的衣服之后,狠狠地批评了秘书一顿。

知道了张震所遭遇的事情之后,粟裕心中十分愤懑,连夜给周总理办公室打去了电话,报告情况。电话响起时已经是凌晨11点多了,周恩来刚处理完一天繁重的工作,就接到了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话那边,粟裕急迫的声音问道:“周总理,老张你还记得不?就是以前经常跟我在一块的参谋长老张,他出事了,您想想办法一定要救他!”周恩来听了他的话之后,眉头紧蹙,连忙打通了江苏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电话,命他快速派人前往保护张震,并确保他的安全。

在南京军区的安排下,张震住进了军区总医院。从5月26日起,张震又连续呕吐,10多天不能进食。如果没有周恩来及粟裕等人的关心,张震的处境将不敢想象

半年后,张震康复出院,被调任至武汉钢铁公司,后来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下旬,正在武汉军区组织演习的张震,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通知,要他去北京一趟。

到京后,时任中央军委常委的粟裕,代表军委和他谈话。一见面,粟裕就直奔主题,对他说:“军委考虑,要你到总后勤部当副部长,有什么意见?”听到这个消息,张震有些吃惊,说道:“我思想准备不足,从来没有专门做过后勤工作,担心做不好。”

见张震有些顾虑,粟裕便继续对他说:“这次工作调动,是小平同志点的将。现在周总理病重,我们要按小平同志的指示去做!”

随后二人在谈话过程中,粟裕还对张震讲了当时的国内形势,还有周恩来总理的病情等情况。张震当时还是很清醒的,后来他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我在军区工作,虽对全局了解不多,但在谈话间,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对时局的发展很担忧。”

一番互相诚恳的谈话之后,张震决定接受任命,对粟裕说:“既然军委和小平同志已经确定了,我服从组织决定,一定尽力把工作做好。”张震调到北京工作后,和粟裕的交往也进一步增多。随后,他历任多个重要职务,而粟裕则继续担任着中央军委常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经常一起参与军委决策,共同致力于开创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新局面。尤其在张震主持总后勤部工作期间,粟裕给予了他不少的大力支持。

1981年2月1日,粟裕突发脑溢血,此后便频繁发作脑血栓,于是开始了住院休养。这期间,粟裕躺在病床上也不忘继续工作,关注外面的情况。没过多久,他就向医院提出了出院返乡的请求,但当时医院认为粟裕的身体不适合远行,就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中央。

中央便派专人到医院来看望粟裕,还安排张震、粟裕的秘书朱楹等几人,利用调研的机会去粟裕的老家探望。最后,他们在粟裕的老家,枫木村旧居拍了不少照片。粟裕在病房看到这些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粟裕的病情还是在不断恶化,张震几次到医院看望他,并一直盼望他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但是最终还是回天乏术,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病逝。此后,张震对粟裕一直都十分怀念。

每年逢他的忌日,张震都要和夫人一起去看望粟裕的夫人楚青。1987年4月,恰逢粟裕八十大寿。粟裕的家乡举行了一场粟裕纪念碑揭幕仪式。当时的张震也不顾军务繁忙,亲自和一些老战友们一起,陪楚青参加仪式。仪式上,张震发表了一番讲话,寄托了对老首长的不尽哀思。

后来,粟裕的军事功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这期间张震也积极参与,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1994年12月25日,刘华清、张震两位中央军委副主席联合署名的《追忆粟裕同志》一文终于发表了。作为粟裕的老战友、老部下,张震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因此倍感欣慰。

晚年时光仍肩负重任

长沙市有一将军干休所,1977年初夏,张震受老战友郑贵卿等人的邀请,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并看中了一套房子,准备退休后回这里安度晚年。郑贵卿随后就在这套房子外加盖了一间小房子,张震当时看了很满意,说要在这里当陶渊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没想到不久后,张震就被召回了北京,通知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的事宜。1980年1月,张震又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所以,他想要在这个干休所里安度晚年的心愿一直被搁置了下来。

1985年3月,年逾古稀的张震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4月,正当张震高兴地交接工作的时候,又突然接到中央军委决定:由他来负责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工作。就这样,老将军又一次错过了做陶渊明的时机。

张震在国防大学工作一待就是7年,张震曾多次向组织表示想要退休的愿望,并一直做好了准备。但没想到在1992年的10月19日,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张震将军被再次选举为军委副主席。

第二天,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代表时,当他走到张震面前,突然停住了脚步,紧紧地拉着他的手,询问张震的年龄和身体情况。张震回答:“今年78岁。”

邓小平神情庄重,又有些幽默地说道:“你比我小 10 岁,还可以干一届!”停了一会儿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地嘱咐:“用3年左右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全军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

张震后来回忆这次的谈话时说:“小平同志深谋远虑、字字千钧,使我深切领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为了不辱使命,我给自己立定了‘干实事,少出面,不越权’的‘约法三章’。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一直以此为戒。”78岁的张震,就此肩负起了一生中最高的职务重托。

1997年5月,张震将军到广州军区某部视察,部队特意为将军安排了一场军事演习。张震非常清楚,这种演习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看了个开头之后,就站起来向陪同的领导说道:“你们继续演习,我到连队去看看!”说完就离场而去,直奔基层连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察时,张震将军最喜欢问保卫干部三个字:“忙不忙?”如果对方回答“忙”,他就会有些不高兴,相反,他则会面露喜色。有人不理解,就问他原因,他便回答:“保卫干部若忙,这个部队肯定问题多,不忙,就说明问题少。”

他还曾明令要求保证士兵一天吃一个鸡蛋,并规定必须是煮鸡蛋,炒、蒸、煎都不行。当时有人觉得这样的规定有些过于死板了,将军就回答他们:“一、煮鸡蛋营养价值高;二、可防止干部偷工减料,克扣士兵的鸡蛋,多吃多占。”

到军区视察时,将军也经常会听取集体汇报。汇报结束之后,他有时会问司令员、政委:“你们有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方都会回答:“经常开展。”但将军再问他们:“你说说司令员/政委有什么缺点?”的时候,对方却支吾了。此时,张震将军就会严厉地对他们说道:“你们要讲真话啊!”

本该在安享晚年的时候,张震依旧在自己的职务上尽职尽责,背负重任,可以说他为国家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2015年9月3日,张震将军逝世,享年101岁。我军共授开国中将177名,张震将军是其中最后一位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