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28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其中标称江西德煦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德其尔”婴幼儿米粉检出重金属镉超标,且多达8项营养元素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甚至部分未检出。

有婴幼儿辅食业人士分析称,1批次产品同时出现重金属超标和8项营养成分不合格,是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说明涉事企业未对产品原料和出厂产品进行质量把控,属于“主动错误方”。

1批次米粉多项不合格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告显示,标称江西德煦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德其尔”胡萝卜铁锌钙配方米粉(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800克/罐,2024/3/22),其中镉(以Cd计)检验值为0.0675mg/kg,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资料显示,镉是一种蓄积性的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食用镉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肾脏和肝脏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甚至可能对儿童高级神经活动有损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以Cd计)的最大限量值为0.06mg/kg。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检验值超标,可能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大米中存在一定含量的镉。

另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应在14μgRE/100kJ—43μgRE/100kJ范围内,维生素B1含量应≥12.5μg/100kJ,维生素B2含量应≥13.0μg/100kJ,烟酸含量应≥83.7μg/100kJ,维生素D含量应在0.25μg/100kJ—0.75μg/100kJ范围内,钙含量应≥12.0mg/100kJ,铁含量应在0.25μg/100kJ—0.50mg/100kJ范围内,锌含量应在0.17μg/100kJ—0.46mg/100kJ范围内,且上述各成分实际含量在产品保质期内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

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涉事批次“德其尔”米粉维生素A、维生素B1、烟酸、钙、铁、锌含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维生素B2、维生素D甚至未检出。这些成分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婴幼儿谷类辅食中营养成分不达标,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企业未按产品执行标准要求进行添加,还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或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损失。

或违反重金属查验规定

官网信息显示,江西德煦实业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西德其尔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自称“全国知名的母婴食品制造商”,旗下共有“德煦”“德其尔”“禾其之”“美餐乐”等系列产品,涉及婴幼儿辅食、成人营养粉等。

据南昌新闻网2024年2月5日的一篇报道,该公司在2023年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安全化和低劳动强度的现代化生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产运营水平大大提高”。

然而从抽检结果来看,数字化转型并未堵住江西德煦实业有限公司的食品安全漏洞,其是否对产品原辅料及出厂产品进行质量把关存在疑问。

早在2018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监管的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对每批次大米、小米原料中的铅、镉等重金属项目进行查验。产品出厂检验时镉的临时限量值等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禁止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谷物类辅食。

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首次明确规定为0.06mg/kg。这是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健康指导值为依据,利用我国近年风险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关研究确定的。

一位婴幼儿辅食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1批次产品中存在镉超标和8项营养成分不合格,是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重金属超标,说明企业在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时没有进行质量管控。如果1项营养成分低于标准,可能是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了成分的自然流失,可以称涉事企业是“被动错误方”。如果8项营养成分不合格,说明涉事企业没有主动进行质量控制,属于“主动错误方”。

就涉事产品不合格原因及该企业目前生产状态,11月21日,新京报记者尝试联系江西德煦实业有限公司,其公司电话及客服电话均无人接听。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