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8点15分,满载20吨生态大姜的卡车从安丘农谷物流园出发,赶在“小雪”节气前抵达北京新发地,温暖北京市民冬日餐桌。
此次“双向奔赴”,缘于国庆节前的一场“安丘农耕”生态农产品北京新发地展销会。9月27日,安丘政府“推介官”带领本地农企和家庭农场,“背着”300余种生态农产品“进京”闯市场。
政府敢于“背书”,底气和信心来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全链条数字化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
安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起步早、基础牢。2007年起,该市就用“国内、国际最严标准”推进全域全程监管,近年来,更是通过创新搭建“智慧核芯”,建立山东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应用质量监管“电子安全码”,形成实时、精准、高效数字化监管模式。
在加强数字赋能监管的同时,安丘划分出1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片区、1229个网格,组建山东省首支108人的专职农安员队伍,配备16辆流动食用农产品管理服务车,直插田间地头定期取样,并采用国内、国际最严苛“双标准”精准评估,农产品质量“双标准”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7%以上。
今年,安丘更是以创建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参与制定了全国首个生态原产地产品评定标准,率先开展质量安全监管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全域推广生态技术和生态管理模式,为当地农产品贴上“生态标签”。目前,该市46.8万亩蔬菜中,生态蔬菜占比超70%,安丘大姜、大葱、樱桃等13种特色农品获得国际认可的生态标签。
以本次“进京”的安丘大姜为例,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该市大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万亩、年产120万吨左右。“我们探索将生物质炭作为姜田碳能量,采取大姜种植根际土壤置换法,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和矿质元素,优化土壤微生物菌群,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安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用碳能量可减少大姜土传病害 90%、化肥用量10%,亩产提高 30%,售价高出传统大姜1倍多。
该市以生态农场为纽带,贯通生产加销环节,联结1.1万个小农户,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此前,相较国内市场,安丘农产品或许在海外“名声”更响。这里的产出的农产品出口品类近2000种,蔬菜出口货值连续15年领跑山东省。
“今年,我们通过与北京新发地、齐鲁农超、京东等大型集采商线下线上合作,进一步开拓国内广阔市场,以高品质、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的‘钱袋子’鼓得更加持久、稳当。”安丘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娜介绍。
坚持以高品质、名品牌开拓大市场,该市打造了“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搭建起“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矩阵,链接80处生态农场供货基地、120余家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几乎覆盖了食用农产品的所有品类。
“此前就对安丘‘世界菜篮子’的称号有所耳闻,在新发地发展的39年中,每年也都有大量的安丘特产进入,以高品质保障首都供应。”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介绍。“我们将动员‘百强百王’等农商企业进入安丘,也欢迎更多安丘农户加入市场,共享农业流通中的实惠。”
“与北京新发地建立供销渠道,构建起安丘优质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绿色通道。”安丘农投集团董事长李军民介绍:“我们将在扩大产销规模、完善仓配链路、稳定供应基地等方面加力,将种类更丰富的‘安丘好品’端上全国人民餐桌。”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编辑:贾天一
一审:鞠金娥
二审:赵来春
三审:王锡文
除了转发,记得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