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想象一下,每隔8小时必须“充电”才能存活,这并非未来幻想,而是国产人工心脏患者每天经历的现实。
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琐事成为决定生死的重要因素。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防水要精确到秒,避免磁场成为生活常识,甚至连睡觉都要担心电池失灵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每天过着这种生活呢?
疾病的挑战与科技的突破
扩张型心肌病,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却残酷地剥夺了王十七的正常生活。
心脏,可是人体里头顶顶要紧的部件,每一下跳动都支撑着我们的活着。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而扩张型心肌病,如同一个潜伏的敌人,逐渐削弱着心脏的泵血功能,让它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肝脏、肾脏相继“罢工”,腹部肿胀、呼吸困难,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痛苦,如同在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身体早已耗尽能量,却无法停下脚步。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五年时间,五次病危通知书,朋友圈里曾经热闹的聊天记录,如今只剩下冰冷的沉默。
他眼睁睁地看着病友一个个离去,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无助。
心脏移植,是当时唯一的希望,但供体稀缺,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让这条路充满了荆棘。
排异反应,如同身体对“外来者”的抵抗,轻则导致移植失败,重则危及生命。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这让王十七对心脏移植有点儿害怕。
在绝望的阴霾中,国产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犹如夜空中的一颗明亮的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仅靠电池供电,能帮心脏分担一些工作,让生命得以持续。
经过8小时的手术,王十七终于从麻醉中苏醒过来。
这回他第一次呼吸得这么顺畅,感觉像是重生了一样,非常轻松愉快。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国产人工心脏,并非一蹴而就。
从早期笨重的装置,到如今体积小巧,中国科研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参数的提升,更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
“八小时生命”的日子
重获新生,并不意味着挑战的结束。
人工心脏,这颗维持生命的“引擎”,也给王十七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限制。
8小时的充电周期,如同一个紧箍咒,时刻提醒着他生命的脆弱。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必须随身携带沉重的电池包,每隔8小时就必须更换电源,他的生活被精确地切割成一段段8小时的片段。
洗个澡,现在可不只是个轻松活儿,它成了一项技术活儿了。
为了防止水进入电池和连接线,他需要层层包裹防水膜,小心翼翼地控制时间,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实验。
电磁炉和大型音响等设备对他来说是个“雷区”,因为强磁场可能会影响他的人工心脏,造成安全隐患。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曾经习以为常的出行,也变得困难重重。
由于人工心脏尚未完全通过航空环境的安全测试,飞机成了他的奢望。
三年来,他只能依靠铁路出行,看着飞机划过天空,曾经的梦想都只能搁置。
这些不便的生活方式,对心理产生了巨大考验。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尽管遇到了不少挑战,王十七还是挺了过来。
他积极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将8小时的充电周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新的生物钟。
他学习各种防水技巧,将洗澡变成一项熟练的操作。
甚至用幽默的态度看待这些不便。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在脱口秀的舞台上,他将这些经历转化成笑料,用自嘲的方式化解生活的苦涩。
科技赋能
2022年,王十七带着一颗人工心脏和满腔的热情,登上了《脱口秀大会》的舞台。
从一个普通的患者,到一个脱口秀演员,他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蜕变。
聚光灯下,他举起手中的黑盒子——国产人工心脏,向观众展示着他生命的“开关”。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他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那些关于疾病、手术、日常生活的点滴。
用幽默的语言,将痛苦和无奈转化成笑声和力量。
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科技进步的赞叹。
王十七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更代表了国产人工心脏技术为无数心衰患者带来的希望。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这项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心脏移植的瓶颈,为更多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高成本像座大山,让不少病人望而却步。
装人工心脏和之后的保养成本挺高,对普通家庭来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压力。
尽管有各种基金和社会援助,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许多患者都希望能把人工心脏纳入医疗保险。
医保的覆盖,将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让更多人能够平等地获得这项技术的帮助。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除了费用问题,技术本身也面临着持续的挑战。
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虽然解决了导线带来的不便。
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能量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人工心脏技术,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不断地进化和完善。
未来,人工心脏将变得越来越小巧、智能和贴心。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更小的体积,将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更智能的控制系统,将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自动调节心脏的输出量,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除了在心衰领域的应用,人工心脏技术也将在其他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模拟人体器官的功能,开发出更加高效、安全的人工器官。
将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取材网络
王十七的经历,就像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例子。
从“8小时生命”的无奈,到如今重获新生。
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科技的力量,也展现了生命的韧性。
国产人工心脏的进步,不仅是医学的一大步,也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保护。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工心脏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参考信源
湖南日报2023年8月30日——国产“磁悬浮心脏”,心衰患者的福音?
极目新闻2022年11月2日——“网红”王十七和他的国产人工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