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周内,两大事件共同揭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国正积极缩减或调降出口退税政策,涵盖铜铝、光伏、电池等关键领域;

二是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远超预期,背后驱动力是国家加大补贴力度,推广以旧换新政策。

首先,出口退税的实质是中国政府向外国消费者提供的补贴,旨在提升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为这部分退税可转化为出口价格的削减。而当前的取消举措,则意味着停止了对外国消费者的补贴。

相比之下,以旧换新政策则聚焦于国内消费者,属于对国内居民的补贴。这一转变趋势明显:

中国正由补贴外国消费者以促进出口,转向补贴国内消费者以刺激内需。这一转变标志着经济策略的重大调整。

中国经济当前的核心挑战在于内需不振,这一问题具有多维度:

一方面,众多行业产能强劲,但需求显得“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民众消费意愿强烈,但受限于消费能力。

此外,众多企业依赖出口退税维持运营,导致产能难以有效出清。因此,取消退税与以旧换新政策相结合,构成了“外需向内需转移”的策略布局。

首先,通过取消退税,旨在淘汰铜材、铝材、陶瓷、光伏、电池等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行业的低效产能。

这些行业中的部分企业长期依赖13%的出口退税生存,导致低效产能无法自然淘汰,财政资金浪费,投入产出比低下。

取消部分退税将加速淘汰不及格厂商,或迫使其将产能转移至海外。以钢铁行业为例,2021年取消出口退税后,行业迅速进行了落后产能淘汰、企业重组等供给侧改革。

其次,以旧换新政策旨在提振内需。尽管目前仅推出3000亿规模的补贴,且主要针对工厂设备更新,但已显著推动10月社零增长至4.8%,环比增长50%。

相比之下,2023年出口退税额高达1.8万亿,若用于国内补贴,其潜力巨大。此政策表明,在提振内需方面,直接补贴的效果可能优于减税。

补贴对象的选择同样关键,需兼顾广泛需求与强大产业拉动效应,如家电、汽车,未来更可考虑房地产市场,以消化库存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最后,组合拳策略旨在平衡政策的正负效应。取消出口退税虽能淘汰低效产能,但也可能引发企业破产、失业等问题。因此,通过补贴消费品、完善社会保障,降低民众负担,可有效对冲产能淘汰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取消退税与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响应,更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即将内需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坚信这只是开始,未来还将有更多措施出台,如增加居民收入、推动高质量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等,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